“大燕不会接受求和的。”
淳于安阴沉着脸说,“傅氏早就看不惯我们一家独大了,这么好的机会,傅氏怎么可能放过?”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韩逢年说,“我们可以从傅氏的敌人处下手。”
“你是说?”
“消灭大人的势力是傅氏所欲,傅氏所欲,必然不是陛下所欲。”
韩逢年缓缓道,“除了我们,这天下就当真没有力量可以与傅氏抗衡了。大人以为,这会是陛下想要见到的局面吗?”
淳于安紧皱的眉头逐渐舒缓了,他摸着方正的下巴,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我懂你的意思了……”
“大人大才。”
韩逢年点到即止,揖手恭维道。
“那横空出世的李主宗究竟是什么人?横空出世,一出名便是因为斩了伪帝头颅,若是有如此气运,怎么此前从未听说?”
淳于安道。
“此人甚是神秘,有人说他是金州人,有人说他是襄州人,还有一种说法是他是徐州人。说法颇多,最重要的原因是此人孤儿出身,恐怕连他自己,都不太清楚自己来历。据说前二十几年,都是在坊间捉鸡遛狗,不务正业。直到成亲后,才逐渐起势出头。”
韩逢年顿了顿,说,“此话也不是毫无道理,他娶的那位襄州夫人,确实当得上一个贤名。”
“我倒要看看这大器晚成之人长什么模样,你想个办法,给我弄一张画像来。”
淳于安冷笑道。
“喏。”
韩逢年揖手道。
“和大燕和谈之事——”淳于安看向韩逢年。
“下官和陛下身边的近臣有几分交情,大人不妨将此事交给下官。”
“你办事,我放心。”
淳于安点了点头,“你放心去做。”
“下官定然会将好消息带到大人面前。”
韩逢年说,“大人也不必过于忧心,如今联合起来的节度使中,只有镇川军稍微棘手,我们只要防住镇川军,事情就还有转机余地。”
淳于安深信不疑。
被武英军视为当下的心腹大敌之人,浑然不知自己已经上了淳于安的重点关注名单。
李鹜拿下东都和汝州后,没有像其他人预想的一样,继续攻打武英军剩余地盘。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即使吃成了,也早晚会让人打出来。
李鹜深谙其道。
他没有继续攻打武英军的地盘,而是调头去了邓州。
他要看看对他的命令屡次视若不见,这次甚至无视了征召命令的邓州知府想干什么。
镇川军开到邓州城下后,身在镇川心在舒安的邓州知府知道舒安已无力和十六节度使中的新贵抗衡,不得不亲自打开城门,低声下气地负荆请罪。
一月后,武英军和朝廷达成和解,武英被重新划分,李鹜作为第一个响应讨伐令中的节度使,获得了东都作为封赏。
端午真正地来了。
在满街的艾草清香中,李鹜带着满载而归的军队回到了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