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对王夫人行一礼,道:“母亲,我在东庄镇上有房屋。要是担心兰哥儿在书院里无法照顾自己,可以住在镇上,拨两个老成、妥当的人跟着照料他。我这段时间在东庄镇,也会帮他适应一二。大嫂要是担心、想念兰哥儿的话,每月可以去镇上小住几日,探望他。”
在族学有族学的好,在书院有书院的好。这是个选择问题。李纨作为贾兰的母亲要坚持,他还是愿意帮这个忙,为贾兰读书铺路。
当然,贾府不可能让自己寡居的儿媳在外面居住,那成什么了?小住几日当然可以。
贾环三下五除二就把事情给说的清楚、透彻。贾母叹口气,“也罢。”对李纨道:“你也是个命苦的,既然你要送兰哥儿去读书,那便去吧。有他三叔照应着,不会出大问题。”
不管贾母喜不喜欢贾环,她还是要承认贾环的能力的。
贾母身边的鸳鸯微微一笑。老太太记性不好了,她是记得清楚,东庄镇是三爷赈灾时建的,在镇上说话只怕比家里还好使。兰哥儿去,确实不会有问题。
王夫人也点头,读书的事,贾环说好,贾府里谁能说不好?叮嘱贾环道:“兰哥儿还是个小孩,去镇上,你千万小心看顾着。选那些人去,你和凤姐儿、你嫂子商量。”
贾环点点头。
事情谈完,贾环也不留下来,干净利落的告辞出去。贾母、王夫人对他和颜悦色,看着转换自如,其实还有很有些突兀。原因,贾环当然清楚:贾元春的话!
贾元春是说要他不管府内外的事,贾母、王夫人难道还敢真不让他管?那只是因为元春勉励他好好读书,不要分心,不是说不让他管事。
再者,贾元春这样当面的亲近、赞誉,可比王子腾那种转弯抹角传回来的赏识更具备冲击性。贾母、王夫人就算有什么想法、心思,怕是得压下来。
贾环刚带着晴雯到院中的回廊,王熙凤、李纨、贾兰跟着告辞出来,追上贾环,落实贾兰出府读书的事。
要派人,首先是要李纨派她信的过的人,再一个就是王熙凤作为府内的管事奶奶调配。外派人去镇上,耗费贾府公中的银子,这就需要外头的爷们同意。这就是贾环的事。他当然能做主。
王熙凤身穿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头戴白色抹额,粉光脂艳,明媚动人的美少妇,笑道:“环兄弟,这回廊里的风吹的难受,我们去珠嫂子的院子里商量。”
就她的估计,珠大嫂怕是要派身边的大丫鬟跟着去照顾兰哥儿。
贾环就笑,“行啊。”话说,王凤姐做事还是很得力的。怪不得王夫人喜欢用她。这两日省亲的善后事宜,王熙凤累得不轻,还没有怨言。
雨后的夜色,贾府轩丽的园林宛若沐浴在朦胧的雾中。贾环一行人刚走过几座院子,迎面就见史湘云、黛玉、三春各自带着丫鬟过来。
人还没到面前,就听得史湘云爽朗的笑声,“环哥儿,我们正要去找你顽呢!林姐姐说你明日大早就要出发去东庄镇,可是见着我来了,你就要走?”
贾环会心的一笑。这个心直口快的姑娘。
他有许久没有见史湘云了。去年年度带着黛玉回贾府,贾府上下都忙着省亲的事。他正月里去史家拜年,并没有去后宅。贾母今天才把史湘云接过来。这是近两年来的第一次见面。
史湘云已经十一岁的姑娘,个子已然显得高挑,俏丽的小美人,肌肤雪腻,身姿优美。红楼原书中曾经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的身姿:鹤势螂形。这是很好的身材。
贾环停下脚步,莞尔道:“那倒没有。我再不走,就要给拖到酒场上去战斗了。你是不赶巧。”
贾环这解释的太直白。史湘云咯咯娇笑,也不恼。一行人打过招唿后,互相说明去处。贾环先跟着去李纨院商量事情。黛玉、湘云、探春她们先去望月居玩耍、等候。
看着府里的姑娘们,王熙凤倒是一笑,道:“嗳哟,怎么今儿没见宝兄弟跟着你们呢?”
黛玉禁不住看贾环一眼,妩媚之情,能把人酥到骨子里,笑答道:“凤嫂子,宝二爷如今还在屋里读书呢。”
众人都是笑起来。
贾环微微一笑。他都差点忘了。今天是正月十八,贾府族学开学的日子。大脸宝要开始“享受”为他定制的族学套餐了。这事,他早给江兴生交代好。
说笑在路口分开。黛玉她们往贾府中路走。贾环几人则是撑伞顺着贾府西路的甬道直走去李纨院中。
看着一行人姑娘们的倩影,贾环笑一笑。他想起两件事。林妹妹马上要满十二岁了。正月十五元宵元妃省亲,是金陵十二钗齐聚,唯独差史湘云。当然,巧姐还小。
思路转到这里,贾环突然想起来,他离开贾府前,忘了什么事。秦可卿的事啊!
…
李纨院中,庭院里的松柏沾着雨。屋里收拾的干净。
贾环和王熙凤都是办事很利索的人。李纨要调派贾兰的乳母王嬷嬷、贾兰的长随桂树、宝树,她的贴身丫鬟碧月跟着去东庄镇。
王熙凤再做一个人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