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奋斗在红楼txt八零 > 第420部分(第3页)

第420部分(第3页)

而高利贷,也没有要借几万两银子高利贷的人!那不叫借贷,而叫故意欺诈。

贾政眉头慢慢的舒展开,微微一笑,“嗯。这样可行。”

正说着,酒菜端上来。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贾环则正好有些饿。

四月五日,通州。

上午九十点许,水面上舟楫云集。而码头上,店肆密布。一派繁华盛景。

挺着肚子,胖乎乎的张承剑扶着七十三岁的父亲,缓步下船,“诶,父亲,你慢着点。”

张安博好笑的拍拍长子,“我还没老到走不动。”站立在码头上,看着通州这熟悉的一幕幕。年轻时,宦海生涯,每次出京,入京,都是从这里开始或者结束。

心中,游子归乡之感油然而生。这里,将是他仕途的最后一站啊。再过几年,他就要回老家居住。或者,回书院治学,也很好。

仆人们忙碌着,挑着行李下来。

这时,一群十几人从茶铺子里过来。为首的正是贾环。

贾环快步上前,作揖行礼,声音有些激动,孺慕之情,自然而然的升起,声音略哽咽的道:“弟子见过山长!”雍治十二底,他带着林妹妹从金陵返京。四年来,只南下了一次,与山长匆匆相见,便不得不告辞。

连山长生了重病,他都不知道。而今,终于可以就近照顾,侍奉在跟前。他与山长,情若父子。

贾环身后,都是书院的弟子,齐齐的道:“弟子见过山长。”声音响彻码头。

码头上正在做事,或者路过的工人、商人、官员们都好奇的看过来。而后,惊叹!

左都御史张老大人,自金陵而来,闻道书院的书生们,前来迎接师长归来!

张安博须发皆白,看着面前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子玉、文约、长文、士元、友若…,双手虚扶众人,禁不住笑起来,道:“好,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诸子风采如昔,可喜可贺!”

贾环用力的抿嘴一笑,心情激荡,和大师兄一起上前扶着山长。又和张承剑打着招呼。

众人寒暄着,热闹着,激动着,簇拥着山长登上马车,迤逦的向京城而行。

此时的闻道书院,并不是雍治九年时,山长起复为左佥都御史时那般弱小啊!

第六百九十六章 夺嫡、商女、南下

通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终点,设立了很多码头。而距离闻道书院较近的一处码头处停泊着一艘两层的中等楼船,约二十米左右,甲板上正在慢慢的下客。

一名中年文士负手看着闻道书院的众人,感慨的轻叹,“十几年的教书育人,方才有如今的局面啊!”

张安博入京为左都御史,这标志着闻道书院的体系,正式进入朝堂,成为朝堂博弈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遥想当年,太子党是何其的强大?他也是有组织的,只是如今孤身一人。前太子宁溥的一子一女,被天子安排在山东胶东。终身不得出胶东地界。

这时,一名老仆过来,“老爷,可以下船了。”身后,几名健仆挑着几箱子行李。

尹言叹一口气,“走吧!”踩着木板,当先下船。

他认可原大学士何朔的政治理想:文官治国。但,他的想法与何朔不同。想要限制皇权,不能向明朝文官那样,依靠祖制、礼法。

而是要亲近、教导天子,认可、授权文官治国。成就君臣佳话。他本来已经接近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为前太子师。前太子性情温雅,容人纳谏,有明君之姿。

但,却因为甄家贩运私盐利润去向不明,引起天子猜忌,被迫起兵自保。为天子所杀。

上午的阳光,落在尹言一行人的身上。人影在地,渐渐远去。

尹言,曾经的翰林词臣,官任詹事府右谕德,负责教导太子学问。雍治十三年春,乙卯科科举舞弊案爆发,贾环脱身,太子一系大败。尹言主动出京为太子收罗天下人才,任湖广黄州府知府。

雍治十六年夏,尹言因治理地方有功,升礼部郎中(正五品),重返京师。因为,他看到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的机会。

他与东阁大学士宋溥交好。入京,只是看他个人的意愿。

于周朝而言,官员离开原职,履新新职位,都有一套固定的流程。而尹言的正五品礼部郎中,自然比张安博正二品的左都御史要容易。九卿履职,还要面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