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梦回米兰网名好不好? > 第74部分(第1页)

第74部分(第1页)

验室仍然处处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俱乐部很多部门都有对他施加影响、要求协助的权力和需求,就拿与球队的关系而言,一个简单的“一票否决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前形成的并延续至今的“服务性”部门从属于球队的局面。

“看来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决策和管理上的不成熟,导致了实验室并没有形成理想中的独立决策地位,是时候把实验室调整到对自己直接负责的地位了。”找到了实验室“不作为”症结所在的朱球,终于决定下狠心从内部体制上确立米兰实验室“至高无上”的监督地位。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卷第160章 体育品牌向文化品牌的过渡

上一章标题码拐了,应该是“受伤巴乔之谁来埋单”,好在没产生歧义,见谅了。

……

带着朱球的种种信誓旦旦的保证与威吓,托纳奇尼队医惶恐中带着几分愉悦的离开了米兰总部。

因为巴乔受伤而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朱球,毫不拖泥带水的将几条有关米兰实验室的“整改”意见,通过门外一直候命的秘书小雪之手,相继交到了几位经理和各部门负责人之手。

关于米兰实验室整改意见之要点:

第一,实验室的上一级管理权限,今后将不再隶属于米兰内洛基地。

第二,任何部门对米兰实验室提出的一切指令和要求,不经过俱乐部主席及主管经理的同意,实验室方面一律直接无视。

第三,实验室提出的涉及各部门一切合理要求,各部门有无条件协助的义务。

…………

这几条朱球只花了几分钟时间搞出来的意见,看上去十分的粗陋,但其中要表达的强化实验室保健中心监督功能的意图已经清晰而彻底的表露了出来。

朱球当然不会傻到事事去亲历亲为(也没这个精力嘛),相信米兰高层中“聪明干练”如加里亚尼、布拉伊达,会很尽心的将朱球的这种意图和决心坚持的贯彻执行下去。

实际上。本来朱球对于米兰实验室这番处心积虑的“动作”,只针对了拥有了球员出场一票否决权保健中心而言,与实验室的信息和控制这两大中心。没有多大的干系。但是考虑到规模越来越大的信息中心和建设中的控制中心,将来也很可能会遇到像保健中心那样受制于人的情况,所以朱球索性顺带的“扩大”了实验室整改的范围,兰妮丝掌管的信息中心和内斯塔负责牵头建设中的控制中心,也成为了这项内部改革的受益方。

…………

站在高楼内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走出米兰总部的托纳奇尼队医匆匆的坐上汽车,疾驰而去。朱球又平添了些许的淡定——这下,以托纳奇尼为首的这帮人该满意了吧。至少以后他们专业上的权威将获得更大权力上的尊敬。

朱球同样很满意,送走了托纳奇尼,稍微放下了一些巴乔受伤的担心,办公室里又迎来了第二位前来“汇报”的员工。

这一次叩开办公室大门的是回国述职的东亚事务部主管科隆波。科隆波踢球时就以好动脑子闻名。进入米兰管理层后察言观色的本事更是见长。一进门就看到老板因为自己的眉宇间透出的愉悦,而引发了更胜一筹的共鸣,科隆波觉得自己来的正是时候。

“噢,原来是咱们米兰的封疆大吏到了,自己找地方坐吧……小雪,咖啡伺候。”科隆波经过突击培训已经可以半生不熟的讲上一些汉语,黑眼睛黄皮肤的小雪更是不在话下,朱球也难得卖弄一下自己在“老外”眼里高超的有些没谱的中文水平。

“什么事让我们的科大主管眉角含春啊?”

噗!朱球一上来的一句心情不错的调侃,让刚刚咽下了一口咖啡的科隆波。险些喷洒出来。科隆波很是清楚的记得,前段时间向他的老朋友德国球星利特巴尔斯基询问这个词语含义时,自称掌握了东方文化“精华”的德国人。很是卖弄的告诉他,那个词语在日本通常用来形容女人即将开始“银荡”时的表情。

尽管是日语,但科隆波至少也清楚日语不过是汉语的一个分支,理解得一知半解的科隆波将那列入了“限制级”词汇存入了自己有限的记忆中,而此时被朱球猛然间提起,就不能不让他产生些许异样的想法:

没说的。不是年轻的老板够嚣张,就是狗日的日本人够银荡!

如此的小插曲让老板与员工之间的交谈轻松随意了许多。再加上比起刚才的托纳奇尼队医,两人之间本就相差不大的年龄优势,让逐渐喜笑颜开的科隆波,透露出“我很滋润”的本色。

也难怪,有利特巴尔斯基那样的沾染过n个日本浪女的狐朋狗友影响(利特巴尔斯基在日本踢球时,跟不少日本女人传出过绯闻,最后还是娶了个日本老婆),都不能让科隆波感到“滋润”的话,那简直就没天理了。

不过,与生活上的“滋润”相比,事业上取得的成绩更让年轻的科隆波脸上有“滋润”一些的理由,东亚事务部在他的管理下,很好的延续了他的前任巴尔达诺开创的良好发展势头。

“好吧,先说说几家专卖店的销售情况吧。”朱球首先将谈话引入了正题。

一谈到正事,干了几个月封疆大吏的科隆波,一下子“正经”了许多:

“总的来说,东亚的八家米兰专卖店销售情况都不错,尤其是设立在日本的三家,有新货时经常会出现排队购买甚至卖断货的情况,而且日本人的消费水平好像并没有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95年时经济泡沫只是初露苗头),在商品的定价普遍高出中国那几家许多的情况下,销售形势依然喜人……”

朱球对于尚且比较单一的米兰产品在日本市场取得的成功,并没有过多的喜形于色,这本就是预料中的事情,既然日本人为了足球水平的提高、为了先进足球文化的追求,可以疯狂的烧钱,可以做到一般人无法想像的欲壑难填,又怎能拒绝他们的这种“好意”?这样舒服无害的“干净”钱哪有轻易不赚的道理?!

“这样的势头要保持住,像那些经常容易断货的产品,比如巴乔、马尔蒂尼等人的球衣,要有计划的事先多准备一些……噢,对了,顺便问一下,谁的球衣卖的最好?”

“呃,这个,很遗憾,在日本卖得最好的,是我们代理热那亚俱乐部出售的日本球员三普知良的球衣?”科隆波不无遗憾的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