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孙子大传景甜第几集出现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那洪泽湖,鄱阳湖,射阳湖,宝应湖,还有烟波浩渺的太湖,是鱼龙闪展腾挪之乡啊!

夫人帛女立于门旁,不知所措地问:“长卿,备好的车马在哪儿?”

孙武把手指竖在唇边,嘘——示意窗外有耳。他说:“夫人可曾记得有一首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交交黄鸟止于棘,交交黄鸟止于桑,交交黄鸟止于楚?”

帛女乃是名门淑女,当然懂得这是什么意思。丈夫当然不会没来由地说什么黄鸟儿落在荆棘林里,栖身于桑木,“棘”是“急”的谐音,“桑”即是“丧”,“楚”不用说,乃是丧葬的“痛楚”了。

于是无话。

次日天明,小雨淅沥,司马穰苴府中举丧,来送行的无非是些亲友,把将军送到墓穴的则是些至亲。庶人之丧葬,草草了事,不能张扬,不过妻儿哭拜祭丧,跺着脚以示哀痛到了极处,一路撒些奠币而已。载着灵柩的柳车,由人牵挽着,四轮是整木砍削而成的,呜呜咽咽迫地而行,速度慢得折磨人。孙武在送葬的队伍中哭丧,帛女搀扶着司马夫人悲痛欲绝。鲍氏高氏派来盘查的,没见到孙武有携细软逃走的迹象,城门口的兵卫也没看见除柳车之外有快马可供孙武骑乘溜掉,也就放行。柳车咿咿呀呀行至荒郊野外的墓地,家仆田狄已经备好了马车等着,孙武跪下给司马穰苴的灵柩叩了三个头,起身与帛女一起跳上了马车,疾驰向南。

孙武对田狄道:“我来驾车!”

他立在车上,起劲地抖动缰绳,让马车飞也似的跑起来。

“夫人!交交黄雀,海阔天空了!”

车声辘辘,听不清。

帛女问:“什么?你说些什么?”

孙武又道:“夫人,知道栀子花么?吴国姑苏城中,正是满城的绿芭蕉,满城的栀子花开啊!”

“什么?你到底说些什么?”

“驾!驾驾!”孙武还嫌跑出一身热汗的马跑得不快。

帛女笑说:“田狄你看,先生简直是疯了。”

三、归隐罗浮(1)

四匹白马拖着一架马车,呼隆隆奔驰百余里,到了罗浮山前。

伍子胥前来寻访孙武。

这时的伍子胥,已是掌管吴国朝觐聘问和内政外交的行人。一听人说罗浮山的茫茫烟云中隐居着齐国的名门后裔孙武,便差人前往打探。得知这孙武是齐国司马穰苴之侄,远来吴国,隐居罗浮,结识交游的都是奇人名士,既不自荐于君王,也不张扬,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伍子胥深知千军易得,将相难求,而出将入相之才是怠慢不得的,便换了布衣,远出姑苏城,越过吴兴郡,前往拜会。他要为吴国兴邦网罗能人,大有将天下贤士一网打尽的意思。车上还有一人,是大夫伯嚭。他刚从楚国逃亡到吴国不久,也是经伍子胥的举荐才获得荣耀的。这伯嚭,祖父伯州犁,因为直言敢谏丢了脑袋。比起祖父,伯嚭就显得机灵和悦,善于审时度势,保护自己了。他略比伍子胥年长,三十岁出头,眉目清秀,脸白嫩,如敷粉。他的文雅俊秀与白发赤面的伍子胥的刚烈,恰好互为映衬。出了姑苏城没多久,伯嚭就在滚滚尘灰中打起了瞌睡。

车到罗浮山前,就进不去了。

伍子胥唤醒伯嚭,带一随从,三人徒步踏进罗浮山的霭霭烟云之中,在羊肠山路盘桓良久,又穿过了一片竹林,眼前忽地豁然洞开:田川阡陌,一片平畴。水田漠漠,白鹭低飞。田埂上有鹅群款步,柳阴下有水牛乘凉,人家举着悠然的炊烟,更添些田园的恬静。

伯嚭叹曰:“真是神仙居住的去处呵,到这儿就心平气和。伯嚭也想在此结庐了。”

伍子胥说:“未见孙武,又失一伯嚭,那怎么行?再说你伯嚭大夫会甘于寂寞?我不信。”说着拉了伯嚭的手急行于阡陌之上。

伯嚭:“看来这孙武是世外之人。你硬要将人家拉入红尘,恐怕是勉为其难。”

伍子胥不语,忙赶上前面放鹅的小童,问孙武先生的住处。小童用长长的竹竿一指:

一片栀子林,一片栀子花!

栀子林后面,依着罗浮山东麓,才是孙武馆舍。

行在林中,伍子胥道:“伯嚭大夫,请问你,你看这栀子,栀子,是不是有什么意思呢?”

“‘知子’者,莫若伍子胥!”

“要真是这样说,你我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栀子林后面的孙武馆舍,却令三人大失所望,实在没什么奇处,不过泥墙草顶,竹篱柴门,一只黑犬在门边睡觉,来了人,只睁眼瞧瞧,既不作声,也不动作。竹篱前面是很大一片菜园,种些青菜莴苣茄子豆角之类。园中一人正在浇水灌园,那人四十左右年纪,神情平顺不俗,慢吞吞地以绳子系着小木桶,一桶一桶从井里提出水来,再浇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