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机关里怎么混 > 第19部分(第1页)

第19部分(第1页)

真上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才几天,薛冰感觉滨江城里都传遍了。而且有的传得更邪乎,说他只剩下两三个月的时间了。

情况到底像什么样子,薛冰也不清楚。估计除了郑局长的夫人张文菊外,其他人都不会知道得全,甚至包括郑局长本人。

那天薛冰到欧阳副市长办公室,汇报现场会的准备情况,欧阳副市长也问到郑局长的病情。对欧阳副市长,薛冰自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他老实回答,情况不乐观,可能是胃癌。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晚期。

领导生病或者出了什么其它事情,是个很敏感的又是很有新闻价值的事。当作新闻和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尚在其次。敏感还在于领导的位子,若是位子即将悬空,那得吸引多少双眼睛,促使多少人找门子“提钱进步”呀!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

薛冰看到李华生上班的时间多了起来,人也有了笑脸,似乎精神了不少。

这天薛冰从土肥站门前路过,听到李华生在里面大发感慨:“哎呀,我们都要注意身体啊!没有身体,什么升官发财,都是空话。再多的钱,再大的官,身体垮了,拿来有什么用?你们看看郑局长现在,是不是?”猫哭耗子假惺惺,薛冰想象得到,他那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的样子。

薛冰心有不屑,别人病了,你高兴什么。

郑局长生病,他给薛冰打过招呼,叫他不要声张。因此,外面怎么传,薛冰可以不管。别人问起,自然搪塞过去。但现在郑局长动了手术,这就瞒不了人了。薛冰想了想,还是按照组织规定,向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组织部作了汇报,说郑局长得了胃病,动了手术。

汇报之后,薛冰就抓紧安排手里的工作,必须赶在市委领导或其它部门前面去看望郑局长,否则就说不过去了。

郑局长手术后三天,星期四上午,薛冰叫陆晓明问问邹平,知道郑局长出了重症监护室,可以探视了。于是就分别跟局里几个领导征求意见,组织大家星期五上午去看望郑局长。

一大早,局领导四人,包括李华生,还有几个中层干部,分乘两辆车就出发了。

薛冰知道李华生去看郑局长,心里是有幸灾乐祸的念头的,而且郑局长未必会高兴见到他。但是,主要领导病了,几个副职去看望,那是必要的礼节。郑局长不想见李华生也得见,李华生就是心里不想去也还得去。这就是人们常说行政机关的人“虚伪”的地方。

郑局长住省城协和医院住院部肠胃科18楼1805床。到了医院,薛冰叫陆晓明、余梅去附近买水果和鲜花。自己就和其他几个班子成员商量,局里怎么表示:“我们今天来的,个人表示多少钱,随自己。我了解了一下,其它单位类似的情况,单位都是要表示的。考虑到他是主要领导,动了手术,更应该有所体现。不可能像一般情况下看望职工那样,买点水果鲜花就是了”

一路上李华生很兴奋,话特别多,好像是去看什么闹热似的。听到薛冰提到单位要拿钱,先就愣了一下,然后就说:“单位有规定,看望病人就是买200元以下的东西,但他是主要领导,我同意薛局长的意见,那就拿300元吧”

薛冰看看王培德、杨小旭,“那还是少了点哟”杨小旭先接了话,

“我也觉得少了,不大好吧”薛冰加了一句,

“但是多了职工怎么想,一个人又不能太特殊”李华生是抓到一点点机会,都是要争的,

“这样,去年下半年,民政局刘局长动了手术,他们单位是拿的2000元,我们单位没有民政局有钱,就拿1000元怎么样?如果其它单位,甚至市上领导去看望郑局长,拿的多,我们太少了就说不过去了”薛冰干脆直说了,

“要得,1000元钱确实也不多。陆晓明他们都等到起了,就这样吧”王培德、杨小旭说,李华生也就不再坚持。

邹平带着薛冰一行人上到18楼,来到了郑局的病房。郑局长穿了一身病员服,躺在病床上,脸色腊黄,但是精神还不错。看到大家进来,叫张文菊把自己扶了起来靠在床头。

“郑局长,您好您好!躺着,就躺着不要起来”大家进去就纷纷给郑局长打招呼,陆晓明紧赶上前帮着张文菊扶起郑局长,

“谢谢大家来看我,李局长、王局长,薛冰、小旭,你们坐,大家坐。大老远的让你们跑来看我,不好意思”郑局长跟大家打招呼,

“郑局长精神蛮好的,手术后看来恢复得不错”王培德说,

“还好,发现得早,像食指那么大的一块,全部切除了。我通过原来认识的省卫生厅的一个领导,专门安排协和医院最好的医生,做的这个手术。这手术医生是个老教授,巧的是他五年前,也得的我这个病,情况跟我差不多。她们开头还很紧张,我自己真没有感觉到什么”郑局指着张文菊说,

“这段时间就辛苦张医生了,嘿,家里有个医生就是好”李华生也笑着说,

“是,就是,家里有个医生是要好得多”大伙儿附和着,

“莫说,他的身体恢复得快,我是出了大力的呢,天天都要熬鲫鱼汤什么的”张文菊也是快言快语,

随后,薛冰把单位近段时间的主要工作说了几句,林芳又聊了滨江的几个有趣的新闻,大家又把病房的设施称赞了一遍。最后七嘴八舌地请郑局长安心养病,祝他早日康复,就告辞出来了。

张文菊送出来后,余梅当着大家的面,把单位和职工个人送的钱交给了她。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十五章  各怀心思

郑局长动了手术,肯定要休养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的工作怎么做,郑局不说,谁也不好问。薛冰记得,在郑局长病房,自己汇报了几句工作,郑局也就是一句“辛苦大家”就过去了,根本无意多谈。是啊,人家刚动完手术,身体虚弱,自然是养病要紧,你这个时候跟他谈工作,你当人家是焦裕禄么?

郑局长看样子手术真的很成功,那么他的位子,虽然窥视的人不少,但至少一时半会儿可保无虞。但是薛冰知道,谁来主持工作,有人动了心思。谁呢?自然就是李华生。

从郑局长的角度,对他最有利的,就是维持现状。他虽然病了,但权力仍然在手。薛冰是他目前最好的帮手,他的意见薛冰仍然在认真执行,工作薛冰顶起在干,而他自己可以遥控指挥。

薛冰呢,也不着急,现在单位实际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机关管理这一块,本身权力就较大。现在,郑局长的工作,包括他开的各种会议,也委托薛冰在代他做、代他开了。当然,大的事情他还得给郑局长汇报。

薛冰不会傻到趁机就要想架空郑局长的权力。他知道,凭着郑局长丰富的从政经验和对薛冰的了解,郑局长信任他而不是李华生,这就是他掌握单位实权的来源。一旦信任消失,郑局长随时也可以撤回对他的授权。对薛冰而言,当务之急是工作上抓出成绩,提升自己的威望,积累政治资本。

而李华生就不同了,作为一个贪婪成性而又心胸狭窄的政客,李华生的权力欲很强。在常林当局长的时候,就因为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副局长,而处处跟常林作对,最后闹到满城沸沸扬扬。但直到常林调离,他也没有占到一星半点便宜。

郑局长来后,李华生怀着一线希望,一方面借大闹常林“大权在握,不*”提醒郑局长不要学常林,走老路;另一方面又不惜在公开场合,好言称赞新班子与原来的不同,而大抬郑局的轿子,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本以为这样一来,郑局会给他较大的权力。谁知,郑局长比薛冰等人对他的为人清楚得多,知他贪婪、阴险,不是一点权力就满足得了的。加之郑局本是个性烈如火的人,你李华生自恃资格老,但在我郑某人面前,还差点。是以表面上对他也重视,实际上干脆也把他晾在了一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