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机关里怎么混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七点四十,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小雨来了。薛冰连忙吩咐陆晓明和余梅,十分钟内马上买二十把伞来。

七点五十五分,欧阳副市长从办公室下来,问薛冰:“人到齐了没有?”

“除了李华生副局长,都齐了。昨天通知了他的;刚才又催了,他说马上来。郑局在会昌开会,跟吴厅长他们一路,我刚联系过,他们八点出发”薛冰解释,

“哦,说好八点的,不等了,我们准时出发”

“好的,我们的车在前面带路,然后是您的车和蒋主任的车,随行人员坐哪辆车也安排好了的。电视台和报社记者坐我那个车”。

一行人三辆车驶离市政府大楼,二十多分钟后,就到了滨江与会昌交界的地方——石岗村。

小雨还在下着,薛冰叫陆晓明给大家每人送上一把伞。他自己跟郑局随时保持着联系。

忙了这么多天,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薛冰希望做到零失误。每天结束前,薛冰都要把陆晓明、余梅和陈涛三人叫到办公室,合计一下工作进展情况,看还有什么遗漏的没有,第二天又要做些什么,丝毫也不肯马虎。

今天就要见个真章了,预料之外的情况也许会出现,但必须立即反应。早上下雨就搞得有点手忙脚乱的,雨伞是车子出发了几分钟后才买到的,当然局里另外安排了备用的车子追着送来了。

接待的水平也是工作的水平,如果某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上级领导即使当时不说,心中有数,你其他的事做得再好,恐怕也难以改变他的印象了。

滨江就流传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前届滨江市委主要领导,在接待国家某部主要负责人时,因为时间没有弄准,竟然错过了去边界地方迎接领导的时间,领导以为滨江有意怠慢当即离去。不巧的是,该领导后来调任本省第一把手,滨江市委主要领导连带滨江市都受到影响,这位领导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一次都未到过滨江,教训不可谓不深。

欧阳副市长当然知道个中道理,是以要薛冰全力做好接待工作。昨天,他甚至叫上薛冰亲自到点上、农业局机关走了一趟,从反映工作的创新到各处的清洁卫生,大小事情都详细地过问,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薛冰懈怠不得。

在雨中,薛冰思忖着,不觉时间又过去了十多分钟。

“叮铃,叮钤”,薛冰拿起手机:“薛局长,你告诉欧阳市长,吴厅长他们马上就到石岗村”是郑局来的电话,

“好的,我们早等在这儿了”薛冰挂了电话,来到欧阳副市长车窗前“他们马上就到了,欧阳市长”

“嗯,我们下车”欧阳副市长打开车门下来,一行人跟在欧阳副市长后面,在公路边站成一排。

薛冰吩咐陆晓明、余梅准备好伞在旁边等着,一俟吴厅长一行下来,一人就给他一把伞。陆晓明专门给吴厅打伞。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前方三辆轿车鱼贯而来,依次是吴厅、地区农业局刘局和郑局的车。

车到欧阳副市长跟前停下,薛冰正准备上前为吴厅长打开车门,欧阳副市长已快步来到吴厅长车窗前:“您好吴厅长,我是滨江市委的欧阳月明,欢迎您来滨江检查我们的工作。哦,天在下雨,您就不下车了吧?”

“感谢欧阳市长亲自来迎”郑局肯定是告诉吴厅了,今天是欧阳副市长前来陪同。吴厅长边说边打开车门下了车,陆晓明赶忙撑开了伞。

吴厅长随行人员也纷纷下车,余梅每人送上一把伞,薛冰也趋此机会把几本日程安排小册子送到省农牧厅办公室叶主任手上。

这边欧阳副市长向吴厅长一一介绍了滨江市陪同领导,吴厅长也向欧阳副市长介绍了随行的领导。

欧阳副市长就上午的日程安排征求吴厅长意见,吴厅长爽快地一句客随主便就答应了。于是欧阳副市长吩咐薛冰的车在前面带路,吴厅长一行走前面,欧阳副市长一行随后同行。

薛冰上车后,掏出手机通知临溪镇村领导作好准备,然后又与在局办公楼的杨小旭通报了情况。

雨虽然不大,但显然不能到田边地角容易沾泥巴的地方去。薛冰在大脑里快速地将田园经济示范区的参观路线过滤了一遍,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必须剔除掉走泥土路的那几段,全部走水泥路,并适当缩短行程。薛冰将自己稍作调整的示范区参观路线,电话向欧阳副市长作了汇报,征得欧阳副市长同意后,马上给临溪镇的李书记进行了布置。

车行三十多分钟,来到了老山村。

“吴厅长,这是临溪镇李华书记、刘镇长,这是老山村张支书”欧阳副市长向吴厅长介绍,难得他连张支书都记得。

“哦,大家辛苦了”吴厅长热情地同几人握手,

“领导大老远地来才辛苦,吴厅长,这就是我们临溪镇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农业局指导下大力发展的田园经济”李华用手向山坡上一指:“这是老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搞田园经济。在政府扶持下,田园经济费事不大,花钱不多,但收益不小。这才搞了两年,在我们老山村和沿江村就全面推开了,其它村也在学着搞”

“来来,各位领导,这边走,注意树上和路边的雨水”李华边介绍边带着大家往前走:“在整个示范区内,基本做到了户户有沼气池和鱼池,果树成片,水泥路相通”

“还有鸡犬猪牛之声相闻呢”欧阳副市长笑着说:“吴厅长,好雨知时节,在雨中检查指导我们滨江的田园经济,应该是别有一番风味吧?”

“有意思,有意思,不错,真的可以写诗作画了。搞田园经济,一户人家一年可以收入多少?”吴厅长问张支书,

“平均算起来二万多元。成本不高,又不需要多少劳力。我们这些地方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搞田园经济对我们真是老少皆宜”老张回答,

大家笑起来,好个“老少皆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