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机关里怎么混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第十章  找米下锅

也不怪职工嗷嗷地叫,到郑局薛冰他们来到农业局的时候,这里已经断粮两三个月了。接待、买办公用品,能记帐的记帐,差旅费发票职工只有自己兜里揣着。

想来常林早已想好了自己的退路,已无心多管了。

这几天郑局跑了几趟市政府,找市长找不到,好不容易在一个会场门口,堵住了分管财政的常务副市长肖天。郑局将农业局经费紧张的状况简要地作了汇报,请求肖市长指示财政部门预拨部分工作经费,尽快到位上面下拨的一笔四十三万元的专项经费,得到了肖市长的肯定答复。

郑局回来,就叫薛冰和财务科的同志一道,找市财政联系,跟踪落实这两笔钱,争取尽快到帐,以救燃眉之急。

薛冰知道,这市级大大小小近百个机关事业单位,最牛的有三个:市委组织部,那里的人出来,见官大一级;再一个市公安局,谁都惹不起,说不定啥时候你会落到他们手里,那就吃不了兜着走;最后就是市财政局,个个要求它拨经费,发口粮。如果得罪了他们,就是该给你的工作经费,他一句话“没钱,等着”,你还是只有干瞪着眼,没办法。

薛冰把财务科长余梅叫到自己办公室,商量怎么到财政要钱。

在机关内部各科室之中,就算财务科最有权了。很简单,职工报帐,领导签字后要找她们才领得到钱。单位所有支出,特别是一些必须而又敏感的支出,都要经过她们的手,领导在她们那里都没有多少秘密可言。其次是办公室,跟随领导鞍前马后,做的事多,知道的也多,一般都是领导信得过的人。业务科室,出工作成绩要靠他们,这重要性就看你怎么看了。

余梅是个女同志,四十五六岁,在农业局搞财务工作接近十年了。薛冰跟她接触不久,觉得她工作挺负责,财经纪律意识很强,很不错。虽然单位里有些职工对她颇有意见,甚至有人直接向局领导提出,她在财务科搞的时间长,应该交流到其它科室,但都一直未调整她。

“余姐,坐”薛冰招呼,余姐是单位职工对余梅的尊称,

“薛局长,有事么?这是你要的单位今年前几个月财务报表,我给郑局长也送了一份”余梅递过一张表,

这表是薛冰找她们要了两三次,这才拿来的,想来她们是去请示郑局了。各单位通行的做法,财务收支报表是保密的,是单位最重要的资料之一。除了财务人员自己,只有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才看得到。

薛冰看了看报表,资金帐户上还有几千元钱,再这样下去水电费都没钱交了。专项帐户上的资金倒还有一百多万,但专款专用,薛冰不敢也不想挪作他用。

“就这么点钱,农业局要揭不开锅了,只有关门喽?往年工作经费财政是怎样拨付的?我们单位收入主要有哪几笔,大的支出有哪些?”薛冰问,

“我们的工作经费市财政本来就预算得少,还要经常拖着。财政经费紧张是事实,但更主要的是首先保证那些重点部门了,还有挪用到重点建设项目上去了。这上半年,几乎年年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的收入,除了市财政拨的,还有自己找的,近年来向上争取的资金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了。至于支出,主要是发放补贴,接待,车辆,办公水电等,报表上一笔笔都有”余梅解释,

“郑局长前几天都在跑市上要钱,肖市长已答应了把去年省上拨给我们的一笔专项资金,还有部分工作经费划给我们,郑局长要求我们抓紧找财政跟踪落实”薛冰说,

“肖市长是怎样签字的?薛局长,你肯定知道,这要钱跟那叫花子要饭差不多,人难找,脸难看,真难哪!有的职工还在背后说东说西的,让她们来试试。我们局里一年不知要给市政府打多少回要钱的报告,十有*都是杳无音信没有下文。市长签字请财政研究解决,财政拿来在资金服务中心、农财科、预算科,然后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之间转来转去,好多报告就是这样转不见了的”余梅叫起苦来,

“郑局长说肖市长也叫难,他桌上各部门要钱的报告摞起来有一尺多高了。但郑局找他他没推,当时就给财政局的刘局长打了电话。余姐,要钱难,郑局和我都知道。这么多年农业局的经费争取你是出了不少力的,现在局里经费紧张,你们财务科更要出力哟。财政那块人你熟,这就提供了方便条件嘛,明天我们俩一块去催催”薛冰清楚,余梅知道有职工反映要她调离财务科,她关心的是领导的态度。

但薛冰更知道,余梅之所以在财务科做这么久,主要还是因为她的丈夫是市人大副主任,她兄弟是财政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就凭这两点,农业局还有谁比她更适合当财务科长呢?

第二天薛冰和余梅到财政局,一个个科室去问。财政局的人,好像天生一付爱理不理的样子。或者别人就是忙,顾不上你,薛冰自个儿想。薛冰认识的人,给他一个笑脸,不认识的,余梅介绍后礼貌地跟他打个招呼。但一说到钱,个个都说现在真没有。春节期间用钱,到省上和外市到处去借,早就透支了。薛冰余梅把农业局的情况作了介绍,好话说了一箩筐,人家也再三解释爱莫能助。薛冰看着这些科室那么多进进出出的人,都一付垂头丧气的样子,就跟余梅说,我们走吧。

回到办公室薛冰把情况向郑局作了汇报。

“现在的规矩,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想法请他们吃个饭,到时候我参加。必要时还要表示一下”郑局说,跟薛冰想到一块去了。薛冰问过余梅,原来除了去划钱时要请客吃饭,送礼,逢年过节亦然。说好多单位都是这样子跟财政打交道的。

唉,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薛冰心想,我可是为了自己的事情,也不会这么去求人的啊!

薛冰通过自己在市审计局任职的一位朋友,约出财政局分管农财的周副局长,周局又喊了下面的两个科长,在君泰酒楼吃了一顿饭。农业局郑局薛冰,财务科余梅,办公室张主任参加。一桌人喝下两瓶茅台后,气氛热络起来,说来说去,转来转去,原来都是熟人。趁着那三人分别出门透气的空隙,薛冰将余梅装好的信封送到三人手里。

一周后,两笔钱终于划到农业局帐上。郑局有些无奈地对薛冰说,常林原来签的那些发票,全都报了吧。农业局的“经济危机”就此得到缓解。

第十一章  随同赴宴

“薛局长,今天晚上临溪镇领导请我吃饭,你也一起来吧”郑局的电话,

“好的”郑局亲自打电话,薛冰自然痛快的答应。以前他跟郑局认识,但也不过点头之交。换届后到现在,他与郑局共事不过短短二、三个月时间,相处得十分愉快。

郑局的火气大在市级部门机关里是出了名的。当然,对班子成员,一把手是不会动辄就发火的,毕竟都是领导,相互都要给点儿面子。

郑局自然也没对薛冰说过重话,薛冰认为自己对工作不说无可挑剔吧,那也真的是尽心竭力了。工作中大小事情都向郑局汇报,处处都能体现出对他这个主要领导的尊重和支持。当然,薛冰对其他班子成员的工作也是尽量地配合,对职工一视同仁地团结。他当然要争取大多数人对他的支持。

但郑局在薛冰面前,却是一点也不讳言对其他班子成员的不以为然。他拿纪检组长杨小旭就有些不当一回事,有一回私下笑着对薛冰说,纪检纪检,叫也不好叫,他能够做什么呢?至于李华生,更是一脸的不屑。他对李华生想必比薛冰了解得多,薛冰记得他评价李华生时大摇其头:“这个人品质不好!”而王培德呢,说他人老实但能力有限。

薛冰惊讶于郑局毫不避讳地对他说这些,他有些将信将疑。但他能对薛冰说这些,至少是让薛冰认为郑局没拿他当外人。

晚宴在洪泰大酒店翡翠厅,薛冰七点到时主人家已到齐了。临溪镇的李华书记刘成权镇长,还有分管农业的王副镇长,党政办赵主任都起来迎接。书记镇长薛冰认识,李书记又将其他两位分别给薛冰作了介绍,薛冰一一握手,做得还像那么一回事。

不一会儿,郑局来了,同来的还有郑局的夫人张文菊。一通热情的招呼之后,大家把郑局夫妇迎至主宾席,方才一齐落座。薛冰紧挨着张文菊坐下,给郑局打过招呼后,冲着张文菊直叫嫂子。这时薛冰才发现,农业局的人郑局只喊了他一个,心里明白是郑局有意为之,当然对他是另眼相看了。

“来来来,我们敬郑局、嫂夫人和薛局,感谢他们光临。这第一杯酒,我先干为敬”李书记端起酒杯,向他的部下们吆喝。于是一席人手忙脚乱地起立,一起干了杯中酒。

“先吃点菜,老领导,好久没有和您一起喝酒了”李华对郑局说:“想当年你在上坝乡当书记,我就是你手下一个兵,多承您的关照哦!”李华在告诉大家他跟郑局认识很久了。

郑局笑着说:“你李华年轻,有能力,我当时就认为你会得到提拔重用的。你们看,现在不是后来居上当了一把手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