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小楼一夜听风雨文案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悠然见他眼中忧色大减嘴角含笑,一扫平日所见郁郁之气。当真心中欢喜却又觉得有些奇怪,一时之间也想不出是什么原由让他解开了心结,不论如何;终究是好事。听他开始布置功课,也就不再细想,暂此作罢。

纳兰见女学生们的年岁相近,各府也定曾请过夫子,但不知学得如何,猜想定是识字的了,于是先勾了《论语》第一篇《劝学篇》,命她们自行诵读。言明:若有不识的生字请圈出来上来询问。听得朗朗读书声起,很是热闹,便找了一张空桌铺开宣纸写起字来。悠然瞧见暗道:“这倒是个静心忍性的好法子!”悠然拿着书来也不诵读,方转头就瞧见胤祉垂头丧气的样子。

纳兰布置功课的时候,李光地已命门外候命的小宫侍搬了厚重的白玉雕花屏风立在书架旁的一角,做了个小隔间。自己走过去听了听,外头的读书声确是小了很多,而且这样一来,万一有皇子背不出来也不至觉得失了面子。嗯!很好!满意的捻了捻胡子,然后开始检查皇子们功课。

所谓检查功课,无非是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

见他噘着嘴,鼓着腮,闷闷不乐的坐下,开始发呆。

皇太子面色平和,大阿哥还是微微笑着,就知道定是轻松过关。刚被叫过去的小四胤禛连半刻钟不到就出来了,胤祉精神一振,扑过去盯着小四的脸,问:“你也没有背下来啊?唉——”边说边拍了拍难兄难弟的肩膀。

小四往后退了一步躲开,轻轻摇了摇头:“不是,背完了。”

“什么?这么快就背完了?我还以为——”胤祉小脸顿时垮了下来,低声哀叫,还嘀咕:“说起来都是师傅不好,好好的弄个什么屏风,真是的——”

太子板着脸道:“你平日里多下点功夫,哪至于连小四都比不过?自已不知道反省,还敢怨师傅!当心我告诉皇阿玛让他罚你!”见胤祉抿着小嘴,一脸惧色,口气也不由得一软,“我也有不是。往日对你就是太过纵容,殊不知反倒害你更加懒散。从今往后你自己要争气些,总归比小四年长,若皇阿玛问起看你怎么交待!”

大阿哥向来宽厚,对几个小的多是包容照顾,见太子训斥,也在旁劝说:“三弟,往常你太子哥哥怕你受责罚,故在一旁提示,如今你也大了,太子再继续帮你,你的功课非但不能长进,要是让皇阿玛知道了,还要累得太子受罚。你记性好,只是不肯用心罢了。现在离皇阿玛亲来检查尚有一个时辰,用心些把功课背起来就是了。”

胤祉点点头,小声说:“我知道太子哥哥和大哥对我好。胤祉知错了,我这就读书,我不能让太子哥哥为难。”

太子点点头,自去读书。胤禛轻拉了拉胤祉的衣角,小声问:“三哥,我们一起背,可好?有不认识的字问三哥。”胤祉见小弟亮晶晶的眼睛信任的看着自己,觉得自己应该有兄长的风范,用力点点头:“有不懂的尽管问我。”心里想着,四弟这么信任我,我得要努力些,定不能让四弟给比了下去。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几兄弟专心诵读不提。

离辰时还差两刻余,纳兰把方写的字收起来,发现诵读之声忽然停了。众学生都看着坐在正中的一个穿鹅黄色衣裙的小姑娘朗声背诵:“——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听她一路背下来,中间少有停顿,很是流畅。一个着碧色衣裙的小姑娘笑着叫好。一旁纳兰想这是遏必隆家的千金,唤文婉的。是先前孝昭仁皇后的侄女,着碧色的定是其姻亲瓜尔佳氏的嫡女明玉了。几个皇子不知何时也看向这边,见太子关注,那文婉不停自谦,眼里的得意之色却是明显。

众人都默不作声,一时间竟是沉闷起来。大公主见状,笑了笑:“文婉真是好记性,一会子就记得了。我们需得多诵读几遍才成。荣宪,端静,还不读书?”说完带头继续念道:“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纳兰冷眼瞧着,不经意间看到悠然托着腮,眼波流转,似笑非笑。

皇帝

底下就是辰时,三皇子想着皇阿玛就快下了朝,抓书又抱起佛脚。大阿哥见他紧张,微笑道:“三弟不要害怕,我瞧着先头背得还好。你越着急,不定一会子就忘了。”太子拿了书随手指了一段,示意小四背诵,胤禛遂如行云流水般小声背了,太子满意的点了点头,说:“三弟若学得扎实,就不会一着急便忘了。看来是下得苦功不够。从明儿起,每篇功课读一百遍!”

“一百遍?太子哥哥!不用了吧!”胤祉大惊,连忙哀求道。

“这样才能记得牢!一百遍都做不到,莫非你要跟皇阿玛一样读一百二十遍不成?那敢情好!”太子一脸严肃,拿出兄长威严教训这个惫懒的弟弟。胤祉方要辩解,只听得外头宫人的通传:皇上已经到门口了。

纳兰略理了理衣襟,命女学生随自已到斋外迎驾。太子走在最前头,三阿哥连忙打起精神并两位兄弟落后一步紧跟,大公主又两位格格随其后,悠然不紧不慢的走在中间,最后是众皇子侍读与新进的十数位千金。

其时皇帝未到而立之年,对皇子的教养极是上心,文字功课,骑射武艺,日日都要亲自考较。往常来时一落座,就说要背书,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让皇子背诵,若是一字不错便微笑赞赏,若是迟疑错漏,说不得要疾言训斥一番。

因着史上首次有公主贵女同皇子一起读书,说起来倒算得上是一项创举,意义自是不同,更不必说多重意味在其中。见这十数位大清首批女学生也在阁前台阶下相迎,龙心大悦,免了众人的大礼。皇帝方下朝便前来此处,仍是胸挂朝珠,着明黄九龙十二章的朝服,尊贵威严。女学生们大都未见过皇帝,如今得仰天颜,虽竭力镇静,仍是战战兢兢。

皇帝端坐正中,温言勉励几句,开始抽查背书。一众学生挺直身板正坐,屏气凝神,不敢发出半点声响。这念书的厅堂本就宽阔,这时极安静,安静得有些空旷。悠然的位置临着窗,窗却是紧闭着的,没有一丝风,四面皆鸦雀无声,似乎这一方天地只余自已。幼小的四阿哥清朗的声音好像很遥远。恍然间背书的声音换成了娇脆的女子。唔!应该是先前那位文婉了。

皇帝微点了点头:“你是纽钴禄氏的?不错。”

文婉得圣上亲赞,喜不自胜,行了大礼退下了。纳兰站在皇帝身后,看其余众人或艳羡,或嫉妒,或讨好的眼神,心里有些失望。佯作无意看了看坐在角落的悠然,见她略低着头,低眉敛目,似老僧入定,一脸安然之色,似对刚才一幕置若未闻。纳兰暗道:小小年纪已学会宠辱不惊了?再想想自科尔沁入京之时,与自已的短暂交谈,心下便多有留意。

之后又说伊尔根觉罗。芳华和瓜尔佳。明玉“性聪敏灵秀,举止有大家气度”。纳兰心下了然:文婉是一等公遏必隆之孙女,芳华是尚书之女,明玉是正黄旗都统一等伯的嫡孙女,她们的家族正是目前朝堂上相对中立的势力。问答间已过半个时辰,皇帝站起身回乾清宫,众人起身恭送。行至门外,对一起跟出的纳兰道:“容若,挑几辐好的字给太皇太后送去。”

纳兰注意到:方才起身时,悠然竟比其他人慢了半分,再一细想方才的端坐纹丝不动,道是淡定从容,却原来是神思不在,发呆怔忡!

皇帝走后,寂静的课室骤然嘈杂起来。方才被金口玉言夸赞的春风得意自不必说,就是未被抽到背诵的也是热切非凡。你一言我一语小声讨论,时而面颊绯红娇羞无限,时而高抬螓首自信满满,悠然拿起书竖起遮住嘴角的笑意,想着这样的学堂比方才生动有趣得多了。李光地走到上首轻咳一声提醒众人:“安静!从此刻起习书法。”把早先写的那幅字挂起,临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今日我们就习这第一句,大家把这句写100遍。格格贵女们依照惯习的字体自行练习即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