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清穿之低调生活钮钴禄玉黎 > 第42部分(第1页)

第42部分(第1页)

塔克爷爷养了十几头羊,恰好有两头母羊有奶水,宝宝的“乳娘”终于有着落了。

按现代科学方法喂养小孩,六七个月的小孩基本都断了母乳,每天都要喂些辅食。

林若寒本身就是妇产科的医生,对这方面关注更多,她每天坚持给宝宝喂些蛋羹、米糊或面条之类的辅食,平衡各方面的营养。

林若寒连续服了一个多月的药,每天发作的寒症症状终于减轻了很多,虽然发作时还有点寒冷疼痛,但比之前已经好多了。

身体好转后,她自发地包揽了厨房和打扫卫生等活计,现代的林若寒很挑食,厨艺也相当不错,因她父母都擅长厨艺,耳熏目染之下也学到不少本领。她在厨房里头大显身手,煎、炸、蒸、煮、炒、煨等,花样层出不穷,日日翻新,味道非常鲜美。

吃了林若寒做的菜,塔克老人是再也吃不下自己煮的东西了。他担心若寒年纪小,力气不够,下厨时就在边上帮着打下手;有时宝宝醒着,就在边上帮忙看着宝宝,还给宝宝做了许多小玩具。

塔克一直很奇怪,林若寒这样小的年纪居然有这样好的厨艺,看她的刀工非常熟练,至少练了七八年,他一度还认为林若寒出身于御厨世家,是天生的厨师。其实他不知道,事实上也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个幼小的躯体里隐藏着一个成年人的灵魂。

想当年,林若寒吃不惯学校的饭菜,上食堂向来只打饭,不打菜。幸好她家就在北京城郊,每个周末都可以回家,回家不仅能吃上几顿,还带回一堆父母做的小菜。

工作后的林若寒,越发不可收拾,天天自己开伙做饭,还做了便当或小菜带到医院里,放微波炉里热着吃。林若寒做的小菜味道很不错,同科室几个小年轻都抢着吃;年纪大的几位看了直摇头,和若寒开玩笑说:“都像你这样,厨师都要下岗了,单位的食堂都要关门了!”

塔克空闲时,除了教林若寒读书、写字、画画、吹埙,重点在辨认各种药材以及炮制药材;虽然林若寒骨子里头是成人,学识也不错,但林若寒没有突显自己是个异类,只是比正常儿童表现稍微聪明一些,她更多的精力是花在学医练武调养身体上。

自从有了林若寒姐弟做伴,塔克老人笑容也多了,那种久违的亲情又回到他身边了。

温馨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春天,漫山遍野一片深浅不一的绿色,有墨绿、翠绿、黄绿、浅绿,煞是好看;林下开满了红色的杜鹃花,如天上的云彩般灿烂;草儿好像是一夜之间从地底下、石缝里钻出来,形成一片茫茫无际翠绿的地毯,各式各样的鸟儿在林间、草原上欢声歌唱。

塔克爷爷突然接到锡林格勒部落首领的来信,信上说锡林格勒、土默特这一带的牲畜群爆发大规模瘟疫了,牲畜死亡过半,连人都感染了,也死了几百号人,让塔克爷爷赶快过去看看。

塔克爷爷知道他这一去,顺利的话也要到秋天才能回来,很有可能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他现在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两个年幼的孩子,万一他走了,这两个孩子怎么办?又不能带上姐弟两人,毕竟瘟疫会传染,,也不敢把他们安置到附近的蒙古部落里。瘟疫传播很快,两个孩子都年幼,很容易被传染的,还是留在这里好些,这里基本与世隔绝了。

他给姐弟备足了的生活必需品,还千叮万嘱姐弟俩要注意安全,尽量呆在山谷的石屋里,要关好门户,晚上千万不能出来。

塔克爷爷又写了一封信,让林若寒保管好,交代她:“若秋天时,爷爷回不来,你就拿着这封信沿着西南方向,骑马大概一天就能到了,就可以见到一个蒙古部落营地。把这封信交给他们的部落首领哈松,爷爷和这个哈松是好朋友,他会妥善安排你们姐弟的。你的那匹黑马脚力好,可能半天多一点就能到那儿。”

塔克爷爷说完,又抱了抱宝宝,才骑着马恋恋不舍地走了。

塔克爷爷走后不久,林若寒在附近山上找到不少老人挖好的陷阱,她把陷阱和机关改良了一下,又下了伴着麻药香油的诱饵,抓到不少野鸡野兔,还抓到过几只狐狸和野猪,大大丰富了姐弟的餐桌,吃不完的兽肉,就全部烟熏腌制了,兽皮则按照塔克爷爷教的方法,消脂清洗鞣制成毛皮。

林若寒还用藤条编了不少捕鱼篓,下到小溪里头,每天都能抓到不少新鲜的溪鱼,姐弟两人每天都能喝到鲜美的鱼汤,吃不完就晒成鱼干。虽然宝宝断了母乳和羊奶,但林若寒很细心,每天变着法子炖鱼汤、骨头汤、肉汤给他喝,小身子养得很壮实,圆滚滚的就像只可爱的熊宝宝。

脱去厚重冬衣的宝宝,不仅高了一大截,还经能在炕上,摇摇摆摆的挪了几步,外头的草地又软又滑,宝宝站不稳,一不小心就摔了个四脚朝天。他越发黏人了,一见不到林若寒,就会用糯糯的声音,不停地唤着,“桀桀……桀桀……”

林若寒也长高了,两人以前的裤子都短了,只好把裤边都放下来了。

她穿越过来时恰好是秋冬季节,行李箱里的衣物大多是冬装,天气暖和了,就要做春装和夏装了。母亲遗留的衣物和马车上残留的布匹,料子都很名贵,她和宝宝长得都很快,她舍不得用这样好的料子,只把一些仆人的旧衣服给拆了,重新裁剪缝制。

林若寒计划等宝宝五六岁了,那时这个躯体也有十四五岁了,算是成年人了,就可以带着爷爷和宝宝一起离开这里,母亲留下的财产,足够祖孙三人一世衣食无忧。

那时,她可以把宝宝送去上学,让爷爷帮忙照看着,自己则出去,慢慢寻访亲人的下落。

林若寒练习易筋经和太极拳半年多,身体矫健轻盈了很多,虽不能说身轻如燕,但也是健步如飞了,原来二十来斤重的东西,她根本拿不动,现在能轻而易举地扛起来了,打猎捕鱼动作都迅捷了许多。她一直归功于自己长大了,锻炼有方,熟能生巧。

她从没想到练练太极拳和易筋经,竟然无意中帮逼出了部分寒毒,寒症发病从原来一日几次,到一日数次次,再到一日一次,两三天一次,再到十天半月一次,到后来的一个月一次,等她发现体质居然有这样明显的改善,已经是秋天了。

也没想到易筋经,竟然有这样大的功效,不但排出身体中的残留寒毒,还能锻造筋骨,疏通经脉。她许多闭塞的经脉都打通了,经脉里已有一股浅浅的内力。做为前世是一个绝顶的武林高手,不能练武和不想练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她不由地大喜,想着只要持之以恒的修习易筋经,再调养个三五年,就能彻底清除寒毒。到时她就可以重新练习上辈子林朝英所学的功夫,说不定还能成为一名武林绝顶高手。

林若寒知道这易筋经本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是修习很不容易,但不知修习易筋经,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头。但修习此上乘武功的人,都求勇猛精进,期望练武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心无所往”,当真是千难万难。历朝历代,能练成易筋经的包括少林僧侣在内的武林人士,屈指可数,久而久之,易筋经再武林人士心中只是一门普通的健身功夫。林若寒那时对练成易筋经一点想头都没有,只是抱着强身健体的目的,在游戏中修习,自然暗合了易筋经的修习之道。

至于太极拳,对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林若寒家边上的公园,每天清早就有一大堆老人家在那儿打太极,音乐声老远就听到了。太极拳是依据易经的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套拳术。这套拳术,最是中正平和,很适合养生。父母刚搬到城里,林若寒怕老两口寂寞,还陪着他们一起学过。

易筋经和太极拳有很多共通之处,相铺相成,因而林若寒武功进步极快。因易筋经能治疗寒症,林若寒就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修习它,但是平和的心境一旦被破坏了,易筋经修习就停止不前了,出现了武障了,武功自然停止不前。

虽然易筋经修习遇到瓶颈,但林若寒没有气馁,她知道易筋经很难练,本就没期望自己能练成这绝世神功,她只是把重点转移了,加强修习天罗地网势。这套掌法是修习轻功用的,共有八十一招,是□的入门功夫,用于保命逃生最好。至于易筋经和太极拳,林若寒坚持每天早晚温习一遍,能否练成就顺其自然了。

当南归的雁行犁开了秋空,山林就开始有了丝丝寒意,林若寒每天带着宝宝种地放牧、打猎捕鱼、采药制药及采摘野菜野菌野果,小日子过得很充实。

林若寒的埙已经吹得很不错,每当她吹埙时,小宝宝就安安静静的靠在她怀里,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