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岳飞南宋中兴四将 > 第45部分(第1页)

第45部分(第1页)

1128年,任检校少保的刘平叔奉命*标准的地产土匪——游寇李成。本来正准备弹冠相庆的“刘家军”已经大获全胜,可不知道是因为高兴多喝了两杯,还是觉得自己已经稳操胜劵,老刘竟然换了一件象征着知识分子身份的工作服到前线去视察工作(光世以儒服临军)。结果被收集了残兵败将的李成向这个“当兵三年,一枪未放的装蛋(弹)分子”发起了猛烈进攻,多亏大将王德拼死保护,才把差一点被打成馅饼的刘光世给救了出来(成遥见白袍青盖,并兵围之,德溃围拔光世以出)。

这一下刘少保脸丢大了,心想:“少数民族同胞打不过有情可原,怎么连地产土匪都这么不给面子?以后还怎么在娱乐圈里混呢?”于是恼羞成怒的老刘给三军将士下达了死命令:“只要能捉住李成,包括临时工在内,一律免费提干,而且绝对不收回扣。”

在刘家军同仇敌忾的打击下,李成匪军终于溃败 txt小说上传分享

鸡肋之谜

2。利用刘家将门的声望,稳定局势

南宋初建的时候,内部极其不稳定,兵变不断。而刘光世毕竟出身于将门,本人相对也很资深,因此打老刘这张牌可以起到一定团结军心的作用。

3。念及旧情;

宋高宗赵老九主要对两批人比较念旧:一批是当年自己建河北大元帅府的老人;一批是1129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将自己软禁起来后,赶来救驾的那些好同志。而老刘既是当年大元帅府的高级将领(五军都提举),又是1129年*兵变的一个主要的军队干部。

4。搞平衡。

其实赵构未必没有看出来刘光世这小子是一个不足与谋的“竖子”;但“以战求和”是宋高宗赵老九制定的基本国策;更何况搞内部平衡;防止出现“奴大欺主”的将领;又是赵老九的拿手好戏。

在“中兴四将”中,韩世忠、岳飞是两员既能打仗,而又坚决反对议和,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所以赵老九需要象刘光世、张俊这样随风倒的高级将领来牵制、制约这两员横扫千军的大将。

刘光世属于名将中的庸才,庸才中的干将,就好像经过炒作,已经猛涨的房价,因为刚性需求过剩(一个位居顶层的大户型普通住宅,经过炒作已经猛涨成假想中的豪宅,虽然由于刚性需求过剩),表面似乎还有一些增值空间,但风险和利润已经不成正比了。

老刘的军事才干为后世所质疑,甚至不齿(光世在诸将军最先进。律身不严,驭军无法,不肯为国任事,铺寇自资,见诋公论),但竟跌跌撞撞、离咧歪斜步入中兴四将的行列。此公更像是赵构亲手发行的一款国债,虽涨幅有限,却比较稳定,而且还可用于调节炒作过热的股票市场,监督、节制岳飞、韩史忠等个性鲜明、智勇双全的“高级刺头”。

赵构之所以长期青睐这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将军,虽然在北京新兴医院成立之前就被吓出了事关大宋国运的不育症,也仍然一副痴心不改的样子,大约还缘于此公贪财好色的男儿本色。通常这类一饱三倒的选手都是政治安全系数都比较高的好同志,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一个王朝老大的位置产生太多的幻想。

因此,对工作不负责任、才干平庸,虽然是后人对刘光世批评最多的地方,但却忽略了,这也是其能够安全退休的重要原因之一。 txt小说上传分享

装傻充愣,暗求无过

作为象刘光世这样不需要为上贵族学校的高昂学费发愁的世家子弟,即便不能被培养成笔情墨意、吟诗作赋的才子,最起码看个报纸、读读新闻,没事了跑到城门口练练嗓子、念个告示还是不成问题的。但也许是刘延庆大将军总是灌输读书无用论的歪理学说,结果是忽略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再加上老刘似乎从小就跟“字”有仇,是一个扔到清华也得砸人家牌子的主,因此长大以后成了一个不爱学习的问题少年。

据史料记载,刘光世成年后的文化水平竟然接近于文盲状态,不要说没有象《满江红》那样著名的军旅散文流传于后世,据说就连写封情书也得找个“枪手”代劳。老刘不仅文化水平低,而且还继承了自己四十八世先祖,也是其祖先中的NO。1——汉高祖刘邦“ 纸醉金迷 ”的人生哲学,结果是雄才大略没遗传上多少,喝酒泡妞倒是自学成才。正所谓“剔除精华,取其糟粕”。

如果要是一个普通人有上述缺点倒也无妨,顶多让左邻右舍骂上两句、调解调解空气罢了。但老刘毕竟是一个领兵大将,其危害就绝不仅仅是嚼嚼舌头那么简单了。

南宋初年各大将可以独自成立武装部,打招兵广告。刘叔平所统率的,是以安徽为大本营的淮西军区。由于老刘“律己”就不严,因此也来了个“宽以待人”。因政治审查不严格,招兵的时候不仅学历不限,甚至连有无前科,也忽略不计,所以“刘家军”成为了许多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安定分子再就业的好去处,为1137年8月8日,四万多正规军戴上政治的“绿帽子”——叛国投敌(淮西兵变),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光世自恃宿将,选沮却畏,不用上命,师律不严,率至郦琼之叛)。

淮西兵变固然由诸多历史因素合力而成,但身为创始人的刘光世亦有其良莠不分的失察之责。

激流勇退,明哲保身

虽然受到的非议颇多,可不同于既有英雄气,也不乏“匪” 素,还兼有见利忘义气质的张俊,老刘这个人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上述三样特征他几乎一样都不具备,可却又好像每样都有点,却又都不多。

其实,在刘光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平常人的影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刘光世现象” 应当看作是北宋武将整体素质的一个缩影,也可以叫做“北宋后遗症”。众所周知,宋太祖赵匡胤是以军事政变的形式开创了宋朝,因此对武将“拥兵自重”的危害堪称是“身有体会”。为防范“赵匡胤二世”的诞生,以猜忌、打压武将的“重文轻武”政策,成为了被北宋历代皇帝“捧为上宾”的法宝……

在各种条条框框的压制下,北宋武将为了自身安全,要么采取谨小慎微的做人方式,要么放任自流,弄得自己声名狼藉,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南宋初年才稍有改观。

虽然刘光世恰好发迹于南宋初年,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但他毕竟是北宋故吏,而且出身于将门世家,对“重文轻武”传统的理解,也必然要更加“根深蒂固”于其他“草根”出身的南宋诸大将。心知对领兵的武臣,宋廷一向是“有功必抑,有权必夺”。军队干部短暂的风光,必将随着使用价值的贬值而消失。

果然,在1140年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被收取兵权后,又一切来了个外甥点灯——照旧……

也许,在老刘那得过且过的外表下,也隐含着些许“自我保护”的因素。

虽然是“中兴四将”里第一个下岗的选手 ,当之无愧的“板凳王”,但不管怎么讲,刘叔平都算是历史的幸运儿。虽没建立什么奇功殊勋,可也很少有人骂娘,该火的时候火,该退休的时候退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小混混”参军(1)

论人气指数,四将中的“千年老二”非韩世忠莫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