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岳飞南宋中兴四将 > 第38部分(第1页)

第38部分(第1页)

喊着要用和平代替炸弹的老秦陷入到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据史料记载,秦桧为此很是郁闷,惶惶不安了好一阵子。

那么,暂时可以洗清内奸嫌疑的老秦,为何要与金酋完颜昌形如狼、狈之势,绞脑尽汁、搜肚刮肠般地主张议和呢?甚至不顾世人的侧视与非议,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二杆子战略。其实,这似乎也并不难以理解。老秦此次仓惶南归,从常规角度,应当进行隔离审查,最起码是延缓重用、以观后效。但秦桧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丞相。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赵老九希望与金帝国上层建立联系的迫切心情。而秦桧又是一个非常懂得什么叫皇帝、什么叫政治的人。深知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可太有人情的政治也同样经不起生命的考验。就自己以前那点辉煌的老皇历,早就已经成了过期产品,离挥泪大甩卖已经不远了。更何况我们的青年皇帝,又是以换丞相如同换袜子的速度而著称,绝对没有雷锋同志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苦朴素精神。如何成为新老板的贴心小棉袄,成为了再一次挤进上流社会的老秦当务之急的工作。而当时已成惊弓之鸟的赵构,最希望的就是宋、金两国开一个关于*的联欢会。因此秦桧才在立足未稳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打出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标语。所以老秦这样做的目的,利令智昏,企图快速致富的邀功动机更为明显。

珠联璧和?还是破钟配烂鼓?

那么,暂时可以洗清内奸嫌疑的老秦,为何要与金酋完颜昌形如狼、狈之势,绞脑尽汁、搜肚刮肠般地主张议和呢?甚至不顾世人的侧视与非议,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二杆子战略呢?

其实,这似乎也并不难以理解。老秦此次仓惶南归,从常规角度讲,应当进行隔离审查,最起码是延缓重用、以观后效。但秦桧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丞相。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赵老九希望与金帝国上层建立联系的迫切心情。而秦桧又是一个非常懂得什么叫皇帝、什么叫政治的人。深知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可太有人情的政治也同样经不起生命的考验。就自己以前那点辉煌的老皇历,早就已经成了过期产品,离挥泪大甩卖已经不远了。更何况我们的青年皇帝,又是以换丞相如同换袜子的速度而著称,绝对没有雷锋同志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苦朴素精神。如何成为新老板的贴心小棉袄,成为了再一次挤进上流社会的老秦当务之急的工作。而当时已成惊弓之鸟的赵构,最希望的就是宋、金两国开一个关于*的联欢会。因此秦桧才在立足未稳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打出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标语。所以老秦这样做的目的,利令智昏,企图快速致富的邀功动机更为明显。

下面,我们再来简析一下秦桧和组织其偷渡回南宋的金酋完颜昌之间;那貌似珠联璧和;实则破钟配烂鼓的关系的关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二人之间是破鞋和白菜帮子之间的关系,当然,这有点骂人,所以不作为本文重点)

有道是:“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可太有人情的政治也同样经不起生命的考验。”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老秦与完颜昌之间属于那种既有一定私人感情,但又参杂了太多政治因素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自从秦桧1127年被俘到东北支边后,很快成为了完颜昌的心腹家奴。对于秦桧的突然变节,由于鲜有史料记载,许多人不能够理解和接受,一个自命清高的主战派士大夫,怎么可能如此降心辱志,不顾廉耻、心甘情愿地变身成一个家奴呢?这也许不能简单地从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定的角度来分析。举一个例子,“清官”做为一个群体,古、今、中、外始终客观存在。但是“清官”内部又大体上分为形似而神不似的两大类:

一类是为国清、为民廉,这是真正的凊官;而另一类,则是为自己清、自己廉。所以一旦遇到外部压力作用,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前者往往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而后者则非常容易改变节操,心甘情愿地降心辱志。

所以笔者认为,秦桧曾经在金兵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坚定得象一个不屈不挠的钢铁战士,其实是一种作秀的表现,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树威升望、飞黄腾达。但是,当老秦觉得再以主战派的形象示人,不仅满足不了自己飞黄腾达的欲望,反而有性命之忧时,便立即以另外一副面孔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喜忧参半的国际形势

那么,让老秦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这个男主角完颜昌,又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呢?

后人以一种近似于调侃的口吻,将完颜昌比喻成热爱和平的国际主义战士,就差发一个诺贝尔和平奖了。理由是完颜昌不仅仅是大金帝国主和派的倡导者和领袖一级的高官,而且还于1138年,当时金军对宋占有比较大的优势下,通过“天眷议和”,主动将侵占的河南、陕西一带土地,拱手奉还给南宋政府。从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称奇的历史事件。为收复故土,成千上万的将士浴血沙场尚不能圆的梦,竟可以兵不血刃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岂不怪哉!

其实完颜昌绝对不能和雷锋同志画上等号,更不具有释迦牟尼那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自虐精神。他和完颜宗弼一样,都曾经是平辽灭宋的急先锋。完颜昌倡导和平的目的,主要基于两大因素。

第一:喜忧参半的国际形势。

女真族的小伙子们从巴掌大的地方起兵,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初衷,而且建立起“东亚第一强国”。然而;许多事物都有如同硬币一样的两面性。大金国在开疆拓土的同时,也招惹了许多不好惹的邻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疲于奔命的“多边关系”中。

1.大金帝国西部的陕西一带与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接壤,虽然西夏国表面上通过向金称大爷,换取了继续立国的生存空间,但狼子野心安可知,北宋近百年未解决的西北边患,又重新摆在了大金国的会议桌上。

2.而金国的后方也极不稳定。不仅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而且与金国有亡国灭种之恨的原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就是不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今天蒙古的土拉河上游立国(西辽),到1128年已经集结了几十万人马。虽然耶律大石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暂时采取了“养兵待时而动”的策略,但西辽国的存在,对金而言始终是一个严重威胁。

3.在大金的西北方,还有一群表面上低眉顺眼,实则蠢蠢欲动的罗圈腿——蒙古苍狼。女真从建国的那天起,就始终对这群介于“茹毛饮血”与“文明”之间的野蛮人心存戒备,预感到这些长着“肉饼大脸”的草原健儿们迟早要从隔靴搔痒的边患发展成心腹大患。

4.而长江以南的小宋帝国政治、军事力量不断加强,迅速亡宋已经成为一种比登月球还遥不可及的奢望,因此与宋议和的声音在金帝国内部叫得很响。

争权夺利为哪般?

第二:争权夺利的需要。

俗话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同样的道理,人多了,即便是有血缘做保障的亲戚关系也很难再是铁板一块。

金初的政治体制,是以完颜家族为骨干力量的贵族政治,实行的是多个首领共同治理国家的“渤极烈共治国政”制度,还没有完成由皇帝佬一个人说得算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化。勃极烈的权利很大,连皇帝的屁股都敢打。例如: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曾因私自挪用库银,而被梃杖二十。虽然仅仅是高高抬起、轻轻落下,绝对没有把皇帝他老人家的那个“天下第一臀部”打得皮开肉绽之嫌,但也足以说明当时的“天子”在金国还不具有说一不二的权威。

因为完颜家族的势力在勃极烈中属于超强闪亮一族,大约占百分之六十以上,所以金国执掌朝纲的头头脑脑基本上都是些叔叔、大爷、婶子、大娘的亲戚关系。刚起兵时亲戚关系的确起到了万总一心的作用,但是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和政治上的分工,刺激了完颜贵族个人野心的膨胀,大家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几派势力轮番登场、自相残杀。

当时山东一带是完颜昌的势力范围,而完颜昌又想通过控制一个傀儡政权,掌握黄河以南的河南、陕西一带。但因为完颜宗翰一派的势力较为强大,抢在他前面给刘豫注册了伪齐皇的商标,控制了河南、陕西地区。1137年11月,刘豫被废后,伪齐国彻底成为了历史。完颜昌又希望通过“天眷和议”,将河南、陕西一带交还给南宋,主要是缘于内部争权夺利的需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