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岳飞南宋中兴四将 > 第28部分(第1页)

第28部分(第1页)

但,表面的镇定、若无其事也只能是一种掩饰。此时的刘琦正焦急地站在城头的一角,用右手搭着额头,仰望着头顶上的那个一点都不温柔的大火球。估计差不多了,老刘用手心里已经攥出水来了的左手摸了摸放在身边的一副铠甲。原来,刘琦是在等这副在骄阳下暴晒的铠甲发烫了,才决定出兵。

“嗯!”老刘满意地点了点头,精神也随之一抖:“传令下去,出兵!”

“吱!嘎嘎!……”一阵开门声,顺昌城西门洞开、吊桥放下,两支宋军铁骑如红光般闪了出去,分别冲向城西金军的左右两翼骑兵。

金军铁骑前面的步兵;主要是由作战能力较差的汉儿、契丹人等“多国部队”组成。尤其是其中”淮西兵变”时叛逃的宋军就占了相当的比例;因此见“老家”来人了时,根本无心恋战,似乎除了撒丫子跑就再无其他工作安排。而金军中主要由女真人组成的骑兵,原本要来个左右两翼包抄,可让后撤的步兵这么一冲击,顿时乱了阵脚。再加上宋军距离“羊马垣”不远,金军不大可能进行迂回包抄、围掩。因此,双方的较量成为了“不服就单练”的正面交锋。

但见这两支宋军许多人是赤膊上阵,一冲进敌阵就进入了角色,好像遇到情敌兼杀父仇人一样杀红了眼,竟将排列整齐的“常胜军”打得一片混乱。而金军骑兵虽然是在顺昌城下轮番休息,但毕竟已经叫了一上午的阵,再加上又是酷暑难耐,嗓子干渴得就好像马上要冒出白烟似的,可谓是师老远行、人疲马乏。因此,冲出城外的宋军反倒成了以逸待劳。

在惨白得几乎失去血色的阳光下,两军进行着血肉搏杀。

号角,在呐喊声中呜咽;战旗,在血雨腥风中抖动……

亲自在西城指挥作战的金军主将完颜宗弼,仗剑而立在一座形如小山般的土丘上督战。开始时还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但是,见身着黑衣、黑甲,打着黑旗的金军如同黑苍蝇般被纷纷拍落在地,“四太子”的脸色逐渐气得有些发紫,就连呼吸也出现了异常加剧现象。随着面部肌肉在不停地抽搐,完颜宗弼的脑子里出现了一片空白……

此战,“杀其众五千,横尸盈野”,以宋军凯旋而告终,极大地挫伤了金军的工作积极性。

金军在顺昌城的西门外野战失利后,又将进攻重点转移到了城东。完颜宗弼则根据步兵作战不利的情况,向汉族士兵们冷酷地下达了“不要装客人,否则按军法论处、格杀勿论”的死命令。

攻城的战鼓敲响后,上万名金军步兵从干涸的城壕中跃起,远远望去竟如十几道烟尘般向顺昌城下冲去。有的金兵七、八个人抬着一个云梯,后面跟着二三十个人;有的推着用来撞城的战车,车外面用生牛皮包着、铁皮裹着,而人则在其内,推而行之。而大部分步兵则因为缺少必备的攻城工具,所以只能列队逼进,到城墙下后,再想办法踏肩攻城。在攻城步兵的背后,还有几千名负责向城头放箭,掩护攻城的弓弩手。

金军刚攻到城下,城墙上的滚木、礌石,甚至是墓碑、贞节牌坊,就如雨点般扔了下来。直砸得金兵鬼哭狼嚎、纷纷败退,二十几架云梯竟无一个搭到城墙上就撤了回来。 。 想看书来

第2节  顺昌保卫战(7)

气急败坏的完颜宗弼不得不令平原野战的宝贝疙瘩们——女真骑兵,来个弃马步战、列队前行,就如同解放战争时期由国民党下级军官们组成的“敢死队”一样气势汹汹地杀来。

要说这混蛋和气节,有时的确是并不矛盾。女真兵自进入中原以来烧杀抢掠,令中原百姓怨声载道。但他们的作战能力,却又的确远远高于一般汉军。很快,十几架云梯已经搭到了顺昌府的城墙上。

这一次迎接金兵的是如蝗的箭雨,还有带着鸣镝的火箭。宋军中的弓弩手有的将火药筒绑在箭杆上,点燃后拉弓射出;有的干脆就直接在箭头处绑附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品……

战斗从上午打到黄昏,以打硬仗而著称的女真兵在付出无数伤亡的代价后,竟无一人登上顺昌城头。

1140年6月20日,大雨磅礴、颍(河)水暴涨;1140年6月22日,屡攻不下的金兵“择利”班师。

第2节  顺昌保卫战(8)

围攻安徽阜阳的金兵前后来了两拨,大约有十几万人,而且是女真名将完颜宗弼亲自坐镇。这原本是一场程序式的较量,答案似乎已经提前曝光,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刘琦竟以区区不足两万人的兵力,成功地阻挡了金兵的进攻。取得胜利的原因,除了八字军作战能力较强(刘琦所部为原“八字军”南渡的一部);金兵不习酷暑、阴雨;顺昌粮食储备丰富、城小且坚等易守难攻的优势,还缘于几项非常得力的军事策略:

第一,示弱隐强,麻痹敌人:

派出敢死之士出城,佯装为金兵所擒,故意放出“刘琦乃太平边帅”的假消息,麻痹了持重逞强的金军主帅完颜宗弼,竟使其为轻装前进赶时间而轻易地放弃了攻城夺池的重型坦克——鹅车炮具,企图来个以肉身搏击钢筋水泥组成的城防。

别看刘琦参加工作比较早,但当时还不是一个很抢眼的名将,此前堪称非常上镜的表现,大约只有陕西富平之战中的精彩瞬间……

富平之战,是南宋、金军事史上规模最大的兵团会战,虽然宋军以人数上的“一边倒”优势对阵金兵,但因指挥失误而惨遭失败。然而,当时任泾原路经略使的刘琦,初次统一路兵马与女真军大规模交锋,就给予了金军中的王牌完颜宗弼部以重创,取得了局部胜利,由此而成为了参战的五路宋军中唯一的亮点。

不过令人感到有些遗憾的是,虽然老刘是时任川陕宣抚使张浚力捧的后起之秀之一,但在富平之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却被掩盖在另一个新升的将星——吴阶的光环之下。这也是造成顺昌之战时,刘琦没有引起金军足够重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原因之一。

第二,长于固守,坚壁清野:

刘琦于1140年5月18日率部开进顺昌,用六天时间迅速加强城防工事,并将城外的居民迁入阜阳,民宅则付之一炬,使围城的金兵无险可守、无障可凭,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状态。

第三,避敌锋芒,先疲后打:

不急于与锋芒正盛的金兵发生激烈冲突,而是首先派出小股部队发起骚扰式进攻,在敌疲我扰中逐渐消耗远道而来的敌军战斗力。

第四,积极防御,主动出击:

在敌强我弱、敌攻我守的不利形势下,刘琦并未采取作茧自缚式的消极防御,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伺机杀伤金兵的有生力量。

第五,克敌制胜,以步制骑:

刘琦的军队以步兵为主,野战能力要逊色于大金铁骑。因此,老刘让宋军在短兵相接中,都拿了两个看似多余的武器。一个是盛豆竹筒,专门用来喂敌人的军马,使骑兵无法进行正常的战斗;一个是长斧,专门用来砍马腿,经常造成“一马被砍,人马皆仆”的效果。

第六 ,正确选择主突方向 :

“强当其弱”,是战争的一般规律。通常两军对阵,都是以精锐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以达到冲击对方阵脚、全歼敌人的目的。但刘琦根据顺昌已经处于铁壁合围之劣势的客观条件,认为如果以主力反击敌人的弱旅,不但不能阻挡金军精锐的进攻,反而白白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因此力排众议,将主要攻击方向选择在了金军主将完颜宗弼所部。

金主将完颜宗弼本以为用近十倍于敌的兵力攻克顺昌只不过是完成一个不会拖得太久的程序——时间问题而已。但经过近二十天的恶战(1140年5月25日至1140年6月12日),“压倒性”的优势变成了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原本嚣张的气焰也终于出现了灭火反应。

屡攻不下的金兀术(指完颜宗弼)意识到迅速攻占两淮、突破长江下游防线已是狂夫梦呓,于是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考验,将顿兵于坚城之下的主力部队移师河南开封一带,由外线的战略进攻转为内线战略防御。而原本处于弱势群体的刘琦所部,则来了个完美收关——大获全胜,老刘也因此一战成名。二十一年后(1161年),当金兵再次南侵,遇到那位曾经让他们误解的“太平边帅”,竟呈风声鹤唳之势,鲜有敢与争锋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