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岳飞南宋中兴四将 > 第24部分(第1页)

第24部分(第1页)

满在昨晚是开了一宿跟打仗无关的“夜车”,两只原本就身陷的眼窝显得比平日更塌了许多。

杨再兴以少量部队正面御敌,摆出一副要玩命干的样子,而自己却亲率主力如见缝插针般地从侧后发起了进攻。小杨手执长矛,如闪电般杀入敌阵,纵横盘刺,快、准、狠、猛,当即将几员敌将挑于马下。

看到这么恐怖的情景,满在的腿肚子开始出现了抽筋反应:“没想到这个前流寇这么猛,可比老子想象得要恶多了。哎!千不该、万不该,跑到这里来出这风头、当这份冤大头。”老满心里这个悔呀,然而,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跑,跑不了;打,又打不过,只能硬着头皮冲过去。可仅仅几个回合,就被杨再兴一枪刺中大腿,一个趔趄栽到马下,被几名冲上来的宋兵给俘虏了。

杨再兴所部斩杀了数百余敌,余部尽皆奔溃。宋军乘胜追击,与伪齐张宣赞的二千人马隔河相望。

张宣赞,伪齐顺州守臣,曾经是北宋末年一个比较过气的文人,属于虽无“东坡”(苏东坡)之才却总喜欢写打油诗的那种,因屡次高考不中而改投到刘豫麾下。

据说此公生平最得意之事情,也是经常在茶余饭后拿来当 “吹资” 的,便是差点与刘豫成为儿女亲家。

杨再兴此次又采取了分兵的策略,一路正面强攻,一路从上游渡河,袭击敌人后方。

张宣赞当时正在指挥阻击正面的宋军进攻,心中想到:“原来岳家军没有想象得那么猛啊!”正暗自庆幸。忽然听得背后一阵大乱,原来杨再兴的主力已经从背后袭来。老张这才醒过味来:“闹了半天,正面的宋军仅仅是一支来佯攻,负责“逗你玩”的偏师。”

此时的张宣赞已经顾不得自己曾经在那位“准亲家”刘豫面前许下的誓言,各顾各地逃生去了。但谁知由于骑术不精,跑到半道居然被马甩了下来。老张大呼救命,可这老小子平日里是一个“宁借亲娘,也不肯借钱”的“葛朗台”型选手,手下亲兵多恨其吝啬而不愿搭手相救,结果乖乖地当了俘虏。

1137年8月14日二更时分,长水县全境解放。

长水、伊阳位居河南省西北地区的洛水上游,是河南西部第一重镇、古都洛阳的屏障。攻占这两座城池,岳家军的兵锋将直指原北宋西京——河南洛阳。

第4节  嘎然而止之谜

然而,已经打到黄河岸边的岳家军,却在威震河(黄河)、洛(洛阳)的欢呼声中浅试则止、嘎然退兵。所向披靡的岳家军之所以不得不在节节胜利的形势下选择班师,主要受制于以下几个客观原因:

第一,粮草不继:

岳家军此次进攻的重点是河南西部,豫西一带以山地为主,再加上多年战乱,因此多为荒蛮之地。而岳家军毕竟还不是人民的子弟兵,当时老百姓的觉悟也没有达到“猪啊,羊啊送到前线去”的革命精神,所以远离襄阳大本营的岳家军很难做到因粮于敌、因粮于民。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宋高宗赵构此次北伐的目的不纯,仅仅是想达到虚张声势、恫喝威吓的初衷,因此并未给岳家军大力支持。这一点,可以从赵构在事后的工作总结中寻找到一些答案。

第二,整体军事部署不利于再发动大规模攻势:此次北伐是以岳家军、韩家军分别担任西线的长江中游、东线淮东地区的主攻手,而张俊、刘光世、杨沂中三支主力部队则主要在中间广大的淮西地区或浙江、江苏一带驻防,主要负责牵制敌军、策应友军的作用。这种军事上的安排,实际上是以重兵捍卫南宋的首都杭州,保卫赵老九的私人安全,却使攻击力较强、机动灵活的岳家军、韩家军两支部队显示出了势单、力孤的弱点。

第三、东线受挫,未达到预期的军事目标:东、西两线本在进攻中呈崎角之势,但韩家军屡攻淮阳军不下,还让以完颜宗弼率领的伪齐、金的联合部队,集中优势兵力来了个反包围。险些被包饺子的韩家军在突出重围后,不得不退回今天的江苏淮安,伺机待命。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此次北伐是宋高宗赵老九事先安排好的一出大戏,进、退、收、缩皆在掌握之中:

第一,兵法中讲究的是“兵贵神速”“出其不意,奇正相辅”,可此次北伐前竟然大贴告示、广发檄文,一副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就好像某好莱坞大片上映前不遗余力的宣传一样。表面上是要吊足观众的胃口,实则在客观上已经起到了为敌人通风报信的作用。

第二,如果赵老九真的想通过这次北伐达到收复中原的目的,就应当加强后勤保障等后续工作。可令人瞠目的是:

1.赵老九给孤军深入的岳家军形如儿戏般地下达了“因粮于敌”——这道与现实脱节的自救命令,致使“粮草不继”始终成为此次北伐的硬伤之一。

2.南宋政府没有对收复中原后如何派兵镇守、如何抵御金军的援兵做预先筹划、周密安排,所以即便大获全胜,深入腹地的岳家军也必成一种腹背受敌的危卵之势。

第三,在听到岳家军深入豫西腹地、捷报迭至的消息后,一向兴奋点颇低的赵老九却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性冷淡,而且说出了一句令人遐想联篇的话:“兵家不虑胜惟虑败尔,万一小跌,不知如何?”

所以,此次看似风光的北伐,是否仅仅是一心想往民族大团结的赵老九摆的一个适可而止的造型呢?其目的不外乎有两点:

第一,应付一下此起彼伏的收复失地的呼声,堵国人之口;

第二,向曾经把自己吓出阳萎的大金示威,骄傲地宣告赵老九已经不咳嗦了。

绍兴六年的北伐,岳家军长驱商、虢,进逼原北宋西京洛阳,是赵构政权退守江南以来,主动将战线从长江流域推至华夏母亲河——黄河之滨。虽然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的角度相比较,不及吴玠、吴璘兄弟在绍兴年间1131年的和尚原保卫战、1134年的仙人关保卫战;从固疆复土的角度,不及1134年岳家军弥补长江中游防线的缺口——收复襄汉六郡那样辉煌。但,却是南宋自建国以来,首次展开的以收复中原为目的的大规模进攻战。

此次北伐预示着宋、金之间军事力量的对比,已经出现了吸引大众眼球的看点,从令人乏味的毫无悬念,发展到两雄逐鹿、胜负莫测的局面。大金,不再是遇坚必摧、非溃即降,在未来的宋、金议和中失去了吹毛求疵的资本;喜欢搬家、热衷于“哥俩好”的南宋,更非昔日任宰之羔羊。

第1节  卸磨杀驴(1)

金熙宗自即位以来,看刘豫这个不伦不类的汉族皇帝始终有一种眼眶发青的感觉。

要说刘豫这皇帝当得也真是遭罪,瞅着金廷的这些大员们哪个都像爷爷,哪个都不敢得罪,也得罪不起。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可真称得上是飞机上挂暖瓶——具有一定水瓶了。随着伪齐与金之间的关系逐渐步入“卸磨杀驴期”,预感到已经时日无多的刘豫决定通过对外贸易的方式来拉动内需,即采取孤注一掷的军事行动,通过迅速灭亡战、和不定的南宋,来达到苟延残喘的目的。然而,单凭内无良臣辅政、外乏猛士守疆的区区伪齐,要想以困兽犹斗之势彻底击溃日益强大的南宋政府军,无异于缘木求鱼、痴人说梦,实际运做起来比火中取栗的难度还大。

1137年,刘豫写了份请求金军增援合力伐宋的《请战报告》。几天后,金熙宗召集完颜粘罕、完颜蒲鲁虎、完颜宗干等要员商议军情。

以下为备注:

金熙宗:本名完颜亶,大金国第三代皇帝,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嫡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