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岳飞南宋中兴四将 > 第20部分(第1页)

第20部分(第1页)

1.将他俘虏的岳家军没有杀俘的传统;

2.赶上了扩军的好机会,而像小郝这样有打仗经验的公民自然属于被拉拢的对象。

因此,走投无路的郝晸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的一天,遇到的情况要比想象的好得多。虽然屁股上挨顿鞭子是难免的,可除非他本人想自杀,否则最起码是不用去死了,而且还比较幸运地成为了彪炳史册的岳家军中的一员。

作者题外话: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第5节  结 束 语

流寇集团被迅速*,除大气候外,还有其他几个比较客观的原因:

第一,不得民心:

南宋初年的流寇集团,是以北宋末年在民族战场上溃散的政府军为骨干力量。该种类型的集团是以烧、杀、抢、掠为经济主要来源,甚至打着追赃助饷——反腐的旗号聚敛财富,几乎与土匪无异。对集团内部,提不出什么鼓舞士气军心的政策性纲领;对外,不仅祸国,而且秧民。造成该集团不仅与以汉族地主为核心的中产阶级背道而驰,还为广大草根阶层厌、弃。

第二,流动作战,缺乏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做依托:

流动作战在起事的初始阶段,的确大大增强了军队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常常使南宋政府军陷入到疲于奔命、摸不着北的状态。但是长期的流寇主义,缺乏根据地做依托,时间一长,兵源、粮草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尤其在遭遇挫折后,容易出现一哄而散的局面。

第三,游寇间虽相互勾结,却又矛盾重重。

如:当曹成与岳家军血战时,他那两个据说曾经与其整宿整宿打麻将、贴纸条的结拜兄弟——马友、李宏,却坐视不管,置身于持币观望状态,致使老曹发出了“还是血缘关系有保障”的慨叹。

曹成失败后,马友与李宏之间原本就掺水的兄弟关系也开始出现了公开化的特点,从貌合神离发展到了看谁反应快的相煎何急。最后的结局是李宏踩着“桃园结义”的誓言,给小马做了一个脑袋与身体分离的手术,向南宋邀功请赏去了。

第四,金军入侵,地主老财和农民朋友之间因为土地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减弱。再加上那个时候还没有地球村的概念;不大可能出现不分种族、不分肤色而聚到一起搞民族联欢的现象,因此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以赵构为首的南宋政府,则在没有其他参赛选手的前提下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代表汉民族利益的中坚力量。

点评:易中天先生在 <;<;品人录 >;>; 中所言:“成为人物;素质所然;处于何世;则是运气。”

从基本素质而言;李成  张用  曹成等人;明显属于“一瓶不满、半瓶乱晃”的选手;而从大气候来看,即品人录中所言的“出于何世”,却也不容这些“跳梁小丑们”(此比喻仅限于流寇)乐观。当时虽然是乱世,但从后勤学的角度来看,却还没有乱到不可收拾的局面,如:并未出现三国 五代时期的军阀混战局面;而只有雷打不动的宋 金对峙.尤其是当时“人心思宋”,更使得无论是农民起义军还是游寇,都难以成为取而代之的政治力量。

作者题外话: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节  大厦将倾,小丑登基

(开场白)

人,是比较爱护面子的。如果来个无厘头式的排行榜,“它”大概可以紧跟在“爱情”和“生命”的后面,而稳居第三的宝座。

正因为重要,所以才有“死要面子活受罪”之说;

正因为宝贝,所以才有许多人愿意为其生,甚至为其死。

然而,“重要”也好,“宝贝”也罢,也只能是针对大多数人而言。因为面子毕竟是长在脸上,对于那些连脸都不要,或者皮厚一些的选手而言,所谓的“面子工程”也只能按停工处理了,顶多发一些“命苦不能怨政府”之类的无奈感言。

而政治、人品上的“混血儿”——汉奸的工作,恰恰就是由那些连脸都不要的选手们来完成的。

1。 大厦将倾,小丑登基

从东北那疙瘩起兵的金军,以一种“不管你是江南塞北,还是亚非拉美,一律摆平”的气势,迅速占领了辽、北宋。但是,在以快速反应部队的速度占领中原后,虽然实现了蛇吞大象的初衷,成为历史新的宠儿,却因战线过长、人手不足,又很快陷入了“顾头不顾腚”的尴尬局面。而以赵构为首的北宋遗老阔少,则用比较创新的“搬家战术”,躲过了金兵遇坚必摧的锋芒。1130年以后,金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迅速灭亡“就是打不死、春风吹又生”的南宋是一个与现实脱节的设想,基本可以划到“单相思系列”。于是逐渐改变了穷追猛打的世界观。

但是也不能让南宋的小日子过得太滋润,得给它找一个属于“你死我活”关系的傀儡政权。在此背景下,一个以刘豫为首,“赋敛繁苛,民不聊生”的伪齐国踉踉跄跄地走上了历史舞台。

刘豫,字彦游,今天的河北崇县人,出身于一个社员世家。1100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耀祖光宗的仕途。《宋史》中,记载了刘豫与当时帝国的老大宋徽宗之间的两件轶事:

1.刘豫早年曾经有过偷盗同寝室校友的不良记录。不巧,被好事者爆料到了徽宗皇帝耳朵里。对于这样一件与雅士言行背道相驰的丑闻,赵佶却发挥出了其*天子放浪形骸的本性,竟“不欲发其宿丑,诏勿问”。

2.老刘成为高干——侍御史后,大约是为了表达一种感激之情,不断关于“礼制局事”上表弹奏,可结果却“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刘彦游遭到了降职的处分。

刘豫能够成为名噪一时的大汉奸,固然与其个人品行息息相关。然而,北宋末年那种“黄金下沉,大粪上浮”的公务员定律,无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128年,刘豫被刚即位不久的赵构任命为济南知府。老刘深知山东地区不仅是金兵的一个主攻方向,而且盗、匪肆虐,大宋政权在当地几乎约等于一个没有太大意义的一个历史符号。于是主动打了一份申请报告,比较厚颜无耻地请求调到相对安全的东南沿海一带,哪怕降两级工资也“阿弥托佛”了。然而,却没有得到批准,被迫上班的刘豫愤愤赴任。在金兵强师劲旅的威逼利诱下,及对“汉奸”这一行业美好前景的憧憬,首鼠两端的老刘深感大势已去,很快改旗易帜,“成功”跳槽到了大金的怀抱,还用鸡鸣狗盗之术杀掉了誓死抗金的悍将——大刀关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败类的含义。

1130年,经历了挑剔的女真贵族三百六十一度的考察后,刘豫终于成功晋级为继张邦昌之后的第二个“儿皇帝”——傀儡政权伪齐名义上的开国之君。

当上“孙子他爸皇帝”的老刘,开始了大规模的吸纳“人才”。要说这刘豫招人的标准也很简单,那就是不管你是资产、有产还是无产、有无犯罪前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对前政府不满,都可以为其所用。而且,其中的骨干分子还可以给上“三险”。

刘豫的这个以汉族为骨干力量的傀儡政权,是以少数民族同胞为核心的金廷迫于现实压力的需要:

第一,招降纳叛:

当时的金兵毕竟是外国户口,而伪齐则是清一色的中原地区本土工作人员,也就是那些愿意为少数民族同胞扛活的汉族人。伪齐的建立,弱化了宋、金之间民族战争的性质,使更多的汉人投到名为伪齐,实为大金的麾下,起到了女真人无法起到的招降纳叛、收揽人心作用。

第二,弱化矛盾:大金在完成了灭亡辽、北宋的历史使命后,统治区域远远超出了以前的一亩三分地,面对的问题也不再是简单的老婆、孩子、热炕头,而是不可避免地要应对更加错综复杂的阶级、民族、制度等各种矛盾。为了弱化这些接踵而至的矛盾,金廷实行了“一国三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