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岳飞南宋中兴四将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1)北宋末年,因朝纲*,农民起义虽然尚未达到风起云涌,但用多如牛毛来形容却并不为过。岳飞在二十岁时离开韩府后,并没有跻身于揭竿而起的农民军、啸居山林的游寇,同本阶级的工友们团结在一起相约推翻万恶的旧社会,而是选择了应募从军,而且堪称是坚定不移,虽然多次被泼从头凉到脚的冷水,却依然是痴心不改。

2)1129年秋天,金军大举进攻南宋,比林黛玉还弱不禁风的宋军几乎是稍触即溃,致使金军很快打到了长江防线。1129年11月,南宋的右相兼江淮宣抚使、统帅江防各军的杜充投降。老杜的直属部队大部散去,有些率部开溜的将领做起了打家劫舍的职业兵匪。宋廷很快陷入了一盘散沙的局面,就连高宗皇帝也把办公室搬到了海上。许多落草为寇的残兵败将想借岳飞的名声扩张实力,甚至愿意推其为帅。在这没有领导管,可以自立门户的大好机会,当时才仅仅是政府军中级军官的岳飞却对所部将士勉以大义,坚决拥护中央领导,而且绝不扰民,将当时比较流行的“溃而作流寇”视为偷生苟活。如史料记载:“杜充之败也,其将士溃去多行剽掠。独岳飞严戟所部,不扰居民,士大夫避寇者,皆赖以免。”

3)1130年7月,岳飞被任命为“通(今天的江苏南通)泰(江苏泰州)镇抚使”。 “镇抚使”原本是一个属于大包性质的肥差,许多人求之不得。例如:“镇抚使”在本辖区内享有经济上的自主权,而且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但岳飞却因与其共同受封者,多为游寇、溃将,而主动要求调换岗位。

备注:镇抚使:南宋初年,为抵抗金军的进攻,及安抚部分游寇、起义军的首领,宋廷在宋、金双方犬牙交错的地方任命一些游寇首领、农民起义军领袖及个别的军事将领担任“镇抚使”一职。同其他的文臣武将相比,“镇抚使”在本辖区内的自主权力较大。

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第3节  月黑风高,“高级技工”箭射猖狂悍匪(8)

据后世史学家分析,岳飞在“昼锦堂”的这段工作经历,对其一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岳鹏举在长达约四年保家护院的工作中,很容易与韩家的这些高干子弟们有接近于“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因此,岳鹏举的文化水平很有可能在这段时间有了一定甚至是很大的提高。否则,我们很难理解一个出身寒微、没有上学经历的华北青年,会在未来的岁月里写下《满江红》那样的军旅散文。

岳飞在二十岁时,离开了自己生平的第一个工作单位——韩府,结束了私企打工生涯。到底是解聘还是主动离职,史料中没有记载。估计是因在韩府表现优异而获得推荐,因此没经过走后门就成为了相州地区某镇一个负责治安的(相当于今天巡警职务)的“游檄”。但具体身份是管坏人的“警察”还是管穷人的“城管”,尚有待调查。

然而,头脑稍微有些发烧的岳鹏举不久却因“使酒不检”而丢掉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公职,重新成为了一名早晨可以睡懒觉的自由职业者。

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第4节  你说冤不冤

但,岳飞与韩家之间联系得并不紧密的“关系”,并未因其离开韩府而终结。在岳鹏举逝后多年,韩琦的后人韩胄成为了南宋的又一代权臣。身为主战派的老韩,为北伐的需要,不仅鼓动皇帝将已经*的岳飞追封为“鄂王”,开始了岳鹏举从人到神的转化,还将已经烂得骨头渣滓都没了的秦桧从坟墓里挖出来,进行了一次中国历史上虽并不少有,影响却极大的“鞭尸”行动。

韩胄:韩琦的曾孙,在南宋宁宗时执掌了朝廷大权。1206年,老韩主持了对由女真民族建立的大金的全面进攻,史称“开禧北伐”。但因准备不足和军队战斗力差,而归于失败。1208年3月,在金朝的威胁下,韩胄被宋廷的另一权臣史弥远所杀,其头颅被割下后当作宋、金议和前的“见面礼”。

然而,不幸的是北伐失败后,宋廷内部来了一次洗牌。老韩遭遇谋杀,秦桧的爵位、谥号却被恢复。

虽然都是含冤身死,但史评却大相径庭,堪称有云泥之别。

岳飞被韩胄策划成了宋代的“人气王”,而老韩本人却身不由己地成为了由元朝人编撰的《宋史》中的一代权奸,同有跟外国朋友勾肩搭背之嫌的秦桧被分到了一个战斗小组,你说冤不冤!!!(当然,此为后话 )

第1节 命蹇时乖,征辽无功而返(1)

1122年,岳飞报名参军,成为了真定府路的一名“敢战士”。

当时负责招兵的,是宣抚司参谋官刘韐(夹)。一日,刘参谋去新兵连视察。大约是由于宋朝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太久了,此次所招的新兵尽是些“娘娘腔十足”的“壮士”,不是温柔体贴的“情感”型男,就是烧得一手好菜的“家庭”型男。这一路上看得刘参谋是唉声叹气,心想这哪里是去打仗,简直就是要去上海卫视参加选秀大赛。

可看到岳飞时,老刘却突然眼睛一亮。但见这小伙子臂长、腰圆,两只眼睛虽不太大,却带着一股逼人的寒气,腰间还系着一条“好汉牌”的征裙,一看就知道是个不可多得的“练家子”。

老刘不仅心里“哇塞”了一声,心想看了这么多,就发现了这么一个“肌肉型”健男。于是,在刘参谋的举荐下,长了一副虎背熊腰的“猛男象”的岳飞,被任命为可以不用站岗,就连到食堂打饭也有人给排号的小队长。从此,岳鹏举开始了他那长达十八年之久的军事生涯……

然而,首先等待他的,却不是“樯橹如何灰飞烟灭”的行为艺术,而是怎样死里逃生……

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第1节 命蹇时乖,征辽无功而返(2)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北宋末年,宋、辽(“辽”是我国古代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政权,在北宋初年进入到了全盛期)两国对峙的局面即将被打破之际。但最终打破该局面的既非热衷于“岁币外交”的  “宋”,也不是曾经拿打劫邻国当家常便饭,现如今却早已风光不再的“辽”,而是第三股力量,即崛起于白山黑水的满族先人们——女真。

1114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达在拉林河畔(今天的吉林松原扶余境内,当时叫涞流水)起兵反辽。其实女真人刚起兵时,并没有太大的奢望,就是希望能够保住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外加老婆、孩子、热炕头,但没想到越打越顺手,结果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把“点背”加“疲软”的老东家——“大辽”,彻底给整崩溃了。 虽然那时传媒不发达,不大可能通过新闻联播的方式将金、辽开战的消息公布出来,但从来不喜欢打听别人家事的北宋还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地了解到了大辽遇到麻烦的“好消息”,因此也早早地做好了随时趁火打劫的准备。在接连取得胜利后,女真贵族于1120年与一心想捞点实惠的北宋达成协议,相约前后夹击已经步入苟延残喘期的契丹。

备注: 岁币:公元1004年,北宋与由契丹族建立的辽签订了一个著名的停战条约——“澶渊之盟”。双方约定宋廷以每年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简称“岁币”)的代价换取了辽国的不再南侵。

以后北宋又借鉴对辽国的经验,对在西北地区崛起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即“以岁币换和平”。

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第2节  心里没数的马植(1)

“打不还手,骂了也许才还口”、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也未必犯人”—— 一向是宋军的优良传统,可此次为何会选择主动出击呢?原来,宋廷的信心来自于一个叫马植的人和一份负责任却不了解情况的报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