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文妖与先知对历史的反思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鼓里呢。

1924 年1 月20 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大”。在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的共同努力下,孙中山成功地改组了中国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可以以个人资格加入中国国民党,这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会上,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张国焘等十名中###员被选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其中,李大钊是北大图书馆馆长,毛泽东曾是北大图书馆职员,张国焘则是北大学生。

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为便于就近指挥各地的党务,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决定在上海、北京、汉口、哈尔滨、四川等五个地方建立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部,作为党的派出机构,由中央执行委员分别前往组织。

1924 年4 月20 日,国民党北京执行部正式成立,管辖黄河流域各省,设立秘书处和组织、宣传、妇女、工人、农民、调查等部。

其中,组织部长李大钊、青年部长于树德、妇女部长褚松雪是共产党人;调查部长王法勤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宣传部长马叙伦与李大钊接近。

不到一年工夫,褚松雪已是山鸡变凤凰,逐渐活跃于北京的政界和学界。张竞生彻底地被褚松雪迷住与倾倒了,多次向褚松雪求婚,褚松雪始终对结婚之事不置一词,只同意与张竞生同居。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论辩姻缘(10)

张竞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情感派,卢梭的情感教育、孔德的情感社会学,都是他喜欢研究并奉行不渝的,然而半世漂泊,他的情感始终无所寄托。现在,他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他对现实的政治没有兴趣,但在学术上却有着宏大的抱负,他计划撰写一套“审美丛书”,以“美的”理念来改造丑陋的中国,刚刚完稿的《美的人生观》只是这个庞大的“先锋队中的一走卒”。

他满以为褚松雪能成为他名山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张竞生正沉浸在构建中的“美的”乌托邦,霹雳却从天而降,与他只同居了两三个月的褚松雪不辞而别!他万万没有想到,心目中的美丽女神与他一样的特立独行,她有她的人生理想,她并不满足于当一个“贤妻良母”,而是更热衷于现实的社会政治活动。她这样期许自己和她的同伴们:“要锻炼坚强的人格,养成自肆力与创造能力,培养进取精神和耐苦的习惯,使人人有完全独立的人格与创造环境的能力,然后可以同恶社会奋斗,而不致被彼打败了。”

“婚姻不自由,就应当违反父母的命令,不顾习俗的非笑,给他一个决绝痛快的表示。再不能,则与家庭脱离关系,自己出去找饭吃,慢慢地再创造自己的新生命和新环境,寻得合理的人生,愉快的幸福。倘或所订婚的夫妇甚好而翁姑悍恶,结婚以后难与同居——大家庭制度未打破以前这种情形是很普通的——亦可本一己的魄力,速谋经济独立,忍受些物质上的痛苦,立刻与恶家庭脱离关系,不顾一切的我行我素就是了。”

张竞生一颗心全放在褚松雪身上,他自恃帮她入学、供她读书、为她养家,他的爱情就进了保险箱。然而,他要过一种书呆子的生活,自然难以拢住心怀异志的褚松雪。褚松雪的离去,使张竞生遭受致命的打击,他常自嘲地想道,我这样一个在欧洲情场上节节胜利的爱情专家,居然在爱情上一败涂地,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连续好几个月,张竞生都痛苦得难以释怀,自怨自艾,魂不附体。一位朋友去探望他,见他落魄的样子,半是开解半是责备地对他说:中西方的女人是有所不同的。西方的女人大多是为爱情而爱情,中国女人的爱情有附属的条件,她们最重要的是要求得一个永久可靠的婚姻。你那位女子既然以势利为选择对方的条件,对你这个书呆子当然是不能相合的。你自己主张爱情是有条件的,你自当宽慰自己,切不可因此摧残自己!

张竞生无可奈何地苦笑着摇了摇头,爱情是有条件的没错,但有些条件是进化的,如才、貌、德、健康之类,有些是退化的,如以财富、地位、势力为条件。同时,爱情也是可变迁的,只是要看是从进化还是退化的方面去变迁。在张竞生看来,褚松雪的背弃,无异于逆历史潮流而动,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也是深感耻辱的。

当夜静更深,当形单影只,他总是埋怨褚松雪的无情无义,也反省自己的笨拙与过失。

自从褚松雪离家出走后,张竞生除了发呆,就躲在家里写他的书,平时一切应酬都给他推掉了。忽然有一天晚上,仆人悄悄上楼告诉张竞生,说客厅里有一位女宾客在等他。仆人上楼通报了好几次,张竞生才懒洋洋地从楼上下来。一见来客,张竞生喜出望外,在客厅里端坐的正是褚松雪!

褚松雪面无表情而又单刀直入地对张竞生说,她这次回来,不为别的,就为解决肚子里的胎儿问题。或者留下,或者打掉,算是同居一场,来征询一下意见。张竞生连忙向她赔不是,说他以前只顾自己写书,忽视了对她的照顾,请求她留下来,重续前缘,他发誓要让褚松雪和他们未来的孩子过上幸福的日子。

毕竟是自己的有恩之人,褚松雪的心软下来了。她要求张竞生答应两个条件,才可以留下来:一是置房同居;二是与家中结发妻离婚。

张竞生当即答应。听褚松雪的口气,似乎有第三个条件,就是彼此结婚。但褚松雪却不再言语,似有难言之隐。张竞生也不再计较。当晚,褚松雪回到了张竞生的住处。

1924 年秋天,张竞生、褚松雪在北京长老会礼堂按西方仪式结了婚。结婚前,他们已经租好了北京什刹海北河沿20 号的一座四合院,婚后就搬了进去,还请了佣人料理家务。

这期间,张竞生与褚松雪可谓红袖添香,琴瑟和乐。有一次,夫妻联袂赴天津向大专学生讲演。张竞生的讲题是《冒险的美趣与快乐》,褚松雪的讲题是《离婚问题》。褚松雪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如果是一对怨偶,若被婚姻的纽带强行束缚,彼此都会感到莫大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离婚则是合理的出路。她还建议,如果女方对离婚后的前景有疑虑,男方不妨先给女方介绍一位相匹配的男人,替他们撮合,及至他们恋爱成熟,原来夫妻的离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天津一般听众都倾向于保守,褚松雪提出的离婚妙计使正处于怀春与做梦年龄的少男少女们面面相觑,举座愕然,唯独坐在主席台上的张竞生为妻子的大胆放谈鼓掌叫好。

这大约是张竞生一生中最美满的一段姻缘了。

五、风俗调查(1)

1923 年,是张竞生任教北京大学的关键年份。这一年,他的主业教学活动经过前一年的耕耘,在强手如林的北大讲坛上站稳了脚跟,打下了基础;揭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爱情大讨论,于无心插柳中积累了名声,收获了爱情;学术研究上双管齐下,一边著书立说,一边组织社团,展示了作为一个创新主体生命历程中斑斓多彩的一页。

1923 年5 月14 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成立风俗调查会,在北大第三院国学门第二研究室举行第一次筹备会议。此前,歌谣研究会会员常惠曾有过在歌谣研究会的基础上组织民俗学会的动议,但一直未能得以实行。张竞生在讲授《行为论》及孔德学说等课程及学术研究中,深刻地体会到,风俗为人类遗传性与习惯性之表现,可以觇民族文化程度之高下;间接即为研究文学、史学、社会心理学的良好材料。1878 年,英国最先在伦敦成立民俗学会,随后,美、法、德、意、瑞士等国,亦纷纷设立相关团体,进行深入探讨。近年以来,国内学者对此已有所关注和研究,不过正处在起步的阶段,或者记述民众故事,大抵偏重礼制;或者谈论风俗,则琐碎不全,能比较系统地研究十分罕见。有见于此,张竞生积极推动在国学门设立风俗调查会,先进行文字上的调查,并约定歌谣研究会会员共同协助与合作。

在筹备会议上,参加会议的学者教授对学会名称进行了讨论。

常惠等人主张用“民俗学会”,理由是歌谣研究会在1920 年冬天成立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歌谣征集工作,这些歌谣是民俗研究的重要资料,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整合风俗、仪式庆典、迷信、叙事歌谣、谚语等下层民间文化,催生中国现代民俗学。张竞生等人则认为“民俗”是从英国学者弗雷泽借用过来的外来语,而“风俗”二字则是现成的,更易通行,大家附议同意张竞生的意见,决定名称就叫风俗调查会。

5 月24 日下午四时,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主任沈兼士主持召开第二次筹备会议,正式成立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会议推举张竞生为主席,通过了张竞生拟定的“风俗调查表”,决定从北京开始试行调查,并征集风俗器物,筹设风俗博物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