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未央金屋赋晋江 > 第124部分(第1页)

第124部分(第1页)

如果换成一个母亲地位低下的皇女——比如德邑公主——就得等了;等到皇帝陛下在日理万机之余的某个不定时刻忽然‘想起’这个人来!德邑公主是在满十五岁要行‘笄礼’时,由宗正出面提醒,天子才抽空拨了个封邑。

王美人在掖庭中的处境不咸不淡,既远不如她的妹妹王夫人盛宠,但也没到长年累月见不到皇帝一面的凄凉地步。按汉宫的惯例,到七八岁上,二公主差不多也该封了。

恰在这当口,上一任南宫侯辞世了。南宫老侯在弥留之际向京都的皇帝上了封遗奏,表达了希望天子赐公主给长孙为妻的遗愿。皇帝见老侯爵奏章写得感人,又想起南宫家族也是皇家的近亲,就查了查女儿们的年纪,将年龄差不多的王美人的二公主许配了过去。自此,按华夏的传统,王美人二公主就有了正式的称呼——南宫公主。

本来,皇帝打算同时给这个女儿封汤沐邑的。

不料这边有司正查郡县呢,那头晁错提出《削藩策》!!

于是整个朝野都乱了;各地诸侯王蠢蠢欲动,社稷甚至出现了不稳的危险预兆!到这时节,家国大事都忙不完,哪儿还顾得上一个小女孩的区区封地??

然后,

谁也没料到,不甘寂寞的南宫公主竟会以那种愚蠢的方式在‘挑选和亲公主’一事上╮(╯_╰)╭大大出把风头!

天子陛下非常恼火,

自此对这个女儿的观感急转直下,态度也冷淡了许多——虽然本来也没多热情。

再后来,

以吴国楚国为首的叛军挑起‘七国之乱’。皇帝陛下忙着调动全国的力量平叛,日夜担心战场的胜负,就更不可能想到南宫的汤沐邑了。

而且更糟糕的是,

由于紧随其后的内战的爆发,天子对王美人的这个女儿产生了‘冒失,添乱,不详’的严重负面印象,完全不想看到听到关于她的消息。

帝王的心思,

是最被人揣摩、

也是最被人╮(╯▽╰)╭迎合的。

朝臣和后宫上下很快就察觉到了天子这个新添的好恶——职责在身的宗正,对‘南宫公主采邑’这话题采取拖沓策略;至于另一个最该开口的当事人生母,想想(vv)王美人这人多明智多贤惠啊,就更不会到君夫跟前去惹人烦了。

没有汤沐邑,意味着没有收入。

这种情况下能有积蓄才叫见鬼了!

‘说不定连平日打赏下人的零钱,南宫都得从母亲那里讨要,向姐姐还有弟弟妹妹手里借……而且还年复一年,总是如此……真惨!’

想到这里,阿娇暗地里叹口气,问胶东王刘彻具体还需要添些啥?只要有的话,她自然不会吝啬。

刘彻表示其他都好说,

主要是缺首饰,缺能体现大汉公主尊贵身份的上等首饰——众所周知,天子在后宫上的用度上向来╭(╯^╰)╮力行‘克制’。

馆陶翁主陈娇‘噗嗤’一笑,走到窗口,让走廊里守候的宫人去叫赵女官来一下。

转过头,阿娇冲表哥眨眨眼,表兄领胶东国好几年了,库中还那么空乏?

胶东王倒是坦率,自称胶东国虽然面积不大,但经数载经营还算富庶。不过阿娇妹妹懂的,真正上档次的饰品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弄到手的。

比如年前,他相中了两块好玉,打算给姐姐备上两件好玉器充实陪嫁。可偏遇上皇太子刘荣号召赈灾。

赈灾是义举,又利国又利民,长兄既然提倡了,他这个做弟弟的当然不能置身其外。钱捐出去了,等他再调齐头寸,却晚了一步,好玉已经落入他人之手——而且,买家是另一个兄长赵王,让他想争都不能争(⊙o⊙)啊!

“赵王……多内宠,”

听到提及贾夫人的长子赵王,娇娇翁主淡淡扯了扯嘴角——赵王表哥极其宠爱他那几个美妾,经常从各处搜罗珍奇饰物讨美人欢心,对生有王太子的王后却异常冷淡;帝国上层对此非议一久,若非赵王乃当今天子的亲生儿子,大汉公卿们的弹劾奏疏恐怕早就摆上宣室殿的案头了。

刘彻似笑非笑地反驳——说到宠爱妾女,大汉最厉害的恐怕不是赵王,而是‘皇太子’刘荣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