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长安大道有多长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推下,坐上那把龙椅。

。←虫工←木桥 书←吧←

第15节:骆宾王: 曲项向天歌(2)

国运坎坷,万民忧心。骆宾王个人在政治上的沉浮荣辱倒不足记,但他在身处逆境之际,仍然心系李唐宗室。仕途上的落寂、政治上的彷徨和胸中的愤懑,终于在一场民间的武装反抗中喷薄而出,化作熊熊烈焰。唐高宗尸骨未寒,武则天登基不久,李唐王朝祖孙三代积下的浩荡皇恩开始起作用了。大唐开国功臣李勣(本姓徐,赐姓李)的孙子徐敬业率部在扬州起兵,骆宾王紧紧追随,被任命为艺文令,他所能做的,是充分发挥在天才儿童时期开始积累拥有的文学智慧,负责起草一篇讨伐檄文: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称檄州郡,感使知闻。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骆宾王突破了自我,站在了一个军事集团的高度,站在关注国家命运的高度,去审视了一个女人的种种行为。他扯开了喉咙,放声呐喊,大声疾呼。这篇檄文,尽显骆宾王的文笔、才情与抱负,铿锵如铁,气吞万里,将武则天“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写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当年的陈琳写的《讨曹操檄》,也是笔力雄劲,直指要害,曹操读后,悚然汗出,一跃而起。武则天听读檄文,先是哂笑,渐渐地,长剑出鞘……一代女皇读到了令她毛骨悚然的句子,极为震动,带着责备的口吻说,有如此之材不用,宰相之过也。

自古以来骂皇帝的人和文章,很少。骂得精妙,而且骂得流芳百世的,更少。骆宾王以其才情和胆量完成了这一壮举。檄文写得很好,如长虹凌空,迅雷震宇,举兵起事的消息传出,一纸檄文天下动,“旬日间得兵十万”。部队出发了,将士们义无反顾,甚至在沿途吟唱骆宾王创作的一首《在军登城楼》:“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但是徐敬业的实力毕竟有限,不过三月,即战败被杀。而骆宾王的下落,却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版本,一说被杀,一说投水死,一说逃亡后削发为僧。一代诗杰的死因,成为千古之谜。但许多人宁愿相信他在杭州的灵隐寺里安享晚年,甚至把他与有人格缺陷、卖友求荣的诗人宋之问联系在一起,将宋诗里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妙语,移到了骆宾王的门下。后来复位的中宗曾下诏访求骆宾王的诗文,汇编成集。至于《旧唐书》中说武则天“素重其文,遣使求之”,令人怀疑。武则天有兴趣将那篇把自己骂得狗血喷头的檄文,也收进文集中去,放在床头案上,日夜诵读吗?

“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骆宾王一生都在行吟高歌。他是一个诗歌号手,性格中乃至骨子里充满了正气,路见不平,立即化笔成枪,讨伐不义之举。他的两首诗《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就是为两个被遗弃的妇女鸣不平,“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君心不记下山人,妾欲空期上林翼”,见异思迁、不负责任的爱情态度,即便是发生在好朋友卢照邻身上,在骆宾王以为,也是不妥的、不可原谅的。

从《咏鹅》到《在狱咏蝉》,再到《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从天才神童到阶下囚,再到义军文艺首领,骆宾王的一生,恰如一只洁白无瑕的天鹅,始终怀着理想与激情,为自由的生活,为人间的正义,曲项对天,放声歌唱。

←虹←桥书←吧←。

第16节:杜审言: 恃才且疏狂(1)

杜审言:恃才且疏狂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一个有趣的人。这个老头,是诗人中的顽童,学者中的狂儒,官员中的另类。在一次人事招录工作结束后,他出来便大嚷,这回苏味道必死无疑!别人大惊,问是什么原因。他笑着说,我和苏味道一起撰写评语,他读了我写的东西,一定会羞愧而死。

听听,活脱脱的一个狂人。言下之意,苏味道的文章与他杜审言相比,一天一地,差之千里。而且,说这话的时候,感觉好到极致。这种一点也不谦虚的玩笑话语,把苏味道狠狠地涮了一把,估计苏大人也很没面子。好在人家苏味道后来做了宰相,宽宏大量,并没有记这笔账,依旧将杜审言当做很好的好朋友,倒也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文人争名,商人斗富,历来多有故事。初唐时有一个文人崔信明,也是自比文章天下第一,海内望士全都不放在眼里,认为即使是当时的诗歌宿老李百药也比不上他。结果碰到一个更狂的郑世翼。有一次,郑世翼向崔信明讨教写作,崔便把自己的宝贝文章毫无保留地拿出来显摆。结果郑世翼略翻一翻,便不屑一顾地说,所见不如所闻,言罢挥动手臂,当场把崔信明的诗,全都扔到江里去了。然后,在崔才子惊恐万状的眼神中,像没事人一样,扬长而去。

唐代多狂人,贺知章自比“四明狂客”,杜审言的疏狂也是出了名的。杜审言不但喜欢开玩笑,而且也擅长吹牛,他与苏味道、崔融、李峤当时齐名,合称“文章四友”。这四个人,一起在宫廷写文章,混饭吃,都是响当当的大笔杆子,合称“崔、李、苏、杜”,老杜同志排最末,四人后来混得都还不错,苏味道和李峤都做到了宰相一级,崔融也深得皇室赏识。这其中,性情最不稳定,个性最为张扬的,就是杜审言。他喜欢开玩笑,有时不分场合,不问对象,一定要弄出个什么惊人之言来才行:

(杜审言)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唐才子传》

口气老大不小,自诩文章书法独步于天下,而且找出了最高的参考标准:大诗人屈原和宋玉的水平虽高,但论起写文章,也只能做我老杜的下手;我的书法嘛,就连大书法家王羲之也得臣服。这不能不使人发笑。

杜审言是一个标准的狂儒,不过狂人多少得有些值得炫耀的资本。他的疏狂,除了饱读诗书的自信而外,确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清代才子金圣叹为儿子讲唐代律诗,讲了六百首,集成《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在这本书中,第一个批的便是杜审言,只选评了两首,却用了“异样才思”、“大笔大墨”、“未出其右”、“岂不伟哉”等赞颂之语,评价极高,而且坚定地认为,他的孙子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有源于此。看来吹牛也还需要有点底子才行。而今,你随便翻翻报刊、博客就能看出,现在每天产出多少狂人!不过像杜审言那样留得狂名的,还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杜审言虽然夸夸其谈,毕竟落笔生花,工于翰墨,比起腹中无货的狂人,不可同日而语。

疏狂亦应有度。性格缺陷往往带来的是命运悲剧。想必他平日出言不慎,玩笑随便,容易得罪人,祸事说来就来了。

杜审言雅善五言,尤工书翰,恃才謇傲,为时辈所嫉。自洛阳丞贬吉州司户,又与群寮不叶。司马周季重与员外司户郭若讷共构之,审言系狱,将因事杀之。审言子并,年十三,伺季重等酬宴,密怀刃以刺季重。季重中刃而死,并亦见害。季重临死,叹曰:“吾不知杜审言有孝子,郭若讷误我至此!”审言由是免官归东都,自为祭文以祭并。

——《大唐新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