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庶女继妃TXT > 第64部分(第1页)

第64部分(第1页)

叶邑辰黑沉沉双眸星光闪烁:“成与不成,总要看看天意如何了!”

叶邑辰拍拍手,几个太监躬身进入,手里捧着两套青衣角带丧服,连叶枫齐一套也给他准备好了。叶邑辰道:“十七弟,换身衣服,我们去宫里头祭拜太后!”

大太太接到消息比叶邑辰晚了一个时辰,慈宁宫里此刻已经乱了套,皇上听说太后崩逝,大为伤痛,太后一生未曾生育,扶保着他这样一个能力平庸,又没有血缘关系皇子登上大位,皇上一直把这份恩情记心里。因此皇上对于太后一直言听计从,极为孝顺。即使不是很喜欢太子,也依照太后要求将叶敏舒立为了太子。

皇上虽不是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儿子。

报丧太监报到乾清宫时候,皇上刚刚起身,早膳也顾不得吃一口便摆驾慈宁宫。慈宁宫里管事宫女太监全以伺候不周为由被杖责四十,孙医正和王太医也因为医治不利被内务府锁拿。

谁都知道太后死不干他们事,可皇上正气头上,谁敢多说一句?

慈宁宫失去了管事宫女和太监,很是乱了一阵子,再派出小太监到公侯仕宦之家报丧时便晚了一些。太监来时雨澜还大太太房间里陪着她说话。雨霏、雨馨先后出嫁,大房里头如今只剩下了雨霞和雨澜两个女儿,少了亲生小女儿,大太太忽然觉得怡宁居冷冷清清,极为不适应。便欲留下女儿们说说话,雨霞她是断然不会留,雨澜这些年来大太太面前极力减少存感,大太太对她印象已渐渐加分。加上雨馨事件中起了很大作用,大太太便留了下她。

一碗西湖龙井还没有喝完,二门上一个小丫鬟便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太太,大事不好了,太后娘娘薨了!”

大太太手里茶碗再也端不住,啪地一声掉地上,溅了几滴茶水她那做大红袄子上面。“姑妈,您怎么就这么去了?”大太太嚎啕大哭。雨澜吃了一惊,起身正要劝她两句,大太太哭了才没两声,便已委顿地。

经历了太多大喜大悲之下,大太太本来就缺少一颗强心脏,这一下受不了刺激竟然背过气去了。雨澜大吃一惊,一面叫小丫鬟把大太太抬上床去,一面找来吴妈妈,叫她赶去请大夫。

吴妈妈手忙脚乱地吩咐人去了。她是太后派到大太太身边,这时乍然听见太后故去消息也不由十分哀痛。雨澜随她一同到了院子里,见吴妈妈也有些乱了方寸,便提醒道:“妈妈是不是叫个人先回了报丧太监,其他院子里也该叫人去送消息给他们了。太后这一死,便是国丧,府里头下人们衣服也该换换了,还有昨日喜庆布置,红色灯笼,全都该立刻换掉。”

吴妈妈擦了擦眼泪:“多谢姑娘提点!”这些事确该是她立刻就办,连忙吩咐下头妈妈和丫鬟们忙去了。心中不由想到七姑娘平时不声不响,关键时候却说得头头是道,没有一丝纰漏,真真是个精细人!

大夫过来时候大太太已经清醒了过来,大夫把了脉又开了一副方子,道大太太只是急怒攻心以至昏厥,好生休息几日便没有什么大碍了。

雨澜辞别了大太太返回绿静斋,她从来没有见过太后,自然不会有什么悲痛之情,心里反而竟有一种说不出轻松。恍然间她才反应过来:太后这一死,京师一切娱乐活动就要全部取消了,一年之内谁也别想娶媳妇嫁汉子了!

谢家短期之内也不用来说亲了,也不用来下定了,她和谢之远婚事岂不是要推迟一年了!正合她心意!

雨澜这才发现自己这么不想出嫁。

把自己乐建立别人痛苦上似乎很有些不地道,何况太后死了你还一脸高兴样子,那不是大不敬吗,雨澜赶紧摆出一脸肃穆表情。

不久礼部就定了皇上、皇后以日代月服丧二十七天,公主、世子、郡主服九个月大功、王爷服五个月小功、公卿之衣服三个月缌麻、庶民百姓服丧三日礼仪。

杨府刚刚办完喜事接着就是这样大丧,一时都觉得有点转不过弯来。老太太和三个儿媳妇身上都是有诰命,按制要进宫祭拜,还有哭灵三天。大太太身子不好,老太太本想亲自拜见皇后,与皇后说一声,免了她拜祭和哭灵。大太太却是不肯,硬是带着病痛进了紫禁城。先是祭拜了三天,第四天开始又与京中四品以上外命妇慈宁宫外哭了三天。

这也才是三月份,又赶上这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晚,风还冷得厉害。老太太和大太太慈宁宫外头跪了三天,一回来全都病了。老太太本来身子就不大好,这样一折腾本来就没有大好病又开始发作了起来。

五太太也才怀孕不到三个月,外头跪了这么几天也是心中忐忑。

二太太接过大太太管家权柄,赶紧请了好太医来给老太太和大太太诊治,一时之间杨府里里外外都是药味。雨澜也忙碌起来,每日奔走与松鹤堂和怡宁居之间,侍候完老太太侍候大太太。

雨澜一直想要找个机会去毓庆宫看看雨馨竟也没有时间。太后治丧才刚刚开始,朝中又一连发生几件大事。等来等去突兀人没有率先发动侵略,反而是陕西先乱了。这几年陕西一直闹灾荒,今年尤其厉害,真正是赤地千里,路有饿殍,死人无数,朝廷派了数位钦差前去赈灾,结果大半赈灾粮米都被各级贪官污吏贪墨,流进老百姓口袋里粮食是十不足一。先是陕北白诸县数百农民杀死知县,揭开了起义序幕。陕北巡抚得报后,因为害怕朝廷怪罪,竟充耳不闻,没有将起义军消灭萌芽状态。

他带着人去剿匪,哪知道越剿越多,很起义军就发展到近万人,巡抚见再也瞒不下来,只好派人八百里加急上报朝廷。一时满朝皆惊。正统皇帝急忙召集内阁重臣和兵部尚书五军都督等人召开御前会议,后议定派遣重臣,总督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全权负责剿匪事宜。

章程议定了,人选却一时选不出来。三边总督职权颇重,手握兵权,太子也好,赵王也罢,都想把自己人手安排到这个位置上。皇上对于儿子和大臣全都放心不下,一时委决不下。

军情紧急,实刻不容缓,杨培实连夜递牌子求见正统皇帝,请皇帝紧急召见叶邑辰,请晋王爷推荐带兵人选。杨培实这也是抱着负责态度向皇帝提出建议,要知道他虽然精于内政,毕竟对于行军打仗比较外行,晋王爷西北数年,对于当地环境和将领能力都有很深了解,自然很有发言权。

老太爷虽然与叶邑辰有点私怨,关键时刻却是公私分明。就连太子叫他向皇上推荐人选,杨培实也委婉拒绝了。如今他打上了太子党标签,行事越来越感到掣肘了。

皇帝又真心不愿意叶邑辰再牵连进来,增加他威望,实是委决不下。

当晚,皇上驾临景阳宫。

皇上已经有一段日子没来景阳宫了。慧妃一身素服,头上不带半点珠饰,竟说不出淡雅出尘。小王爷叶敏昭也是一身缟素,两只眼睛肿得像是水蜜桃一样。皇上对这个小儿子并不是太过重视,见了叶敏昭样子不由微微有些心疼,将他叫到身边,十分和蔼地问了问他功课情况。

叶敏昭对答如流。皇上一时是欢喜。

叶敏昭见皇上眉峰一直没有舒展开,不由问道;“父皇,您有什么烦心事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