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煮酒论道什么意思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泡尿。看来王重阳还是未脱“王害风”的本色。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王重阳的寿命却非常短,王重阳在公元1170年就突然去世了,当时年仅五十八岁,这个年龄对于修道之人来说实在是有点早。《射雕英雄传》中写王重阳曾死后复活,破了欧阳锋多年的蛤蟆功,历史上记载也有死后复活这一说,不过远没有小说中传奇,只是说当王重阳死了之后,众弟子都号啕大哭,王重阳就又醒了过来,安慰众弟子说:“哭什么啊?”然后又让马鈺附耳过来,悄悄嘱咐了一番,这才真的死去。

王重阳自出活死人墓,到山东传道,不足三年,但却收下了七个出类拔萃的弟子,全真教后来也盛极一时,说来道教自宋末以来,已逐渐衰落,像林灵素、郭京那样的大骗子更是使得道教声名狼籍。全真教反本复原,以老庄之说为宗,更以开阔的胸怀兼收并容儒、佛二教的优点,从而为道教增加了新的生命力。

。 想看书来

全真教主--王重阳(3)

全真教不搞“画符、炼丹、捉鬼、打醮之类的玩艺儿,讲究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在衣食住行上涧饮谷食,耐辛苦寒暑,坚忍人之所不能堪,力行人之所不能守,加上王重阳和全真七子都是文武全才,能诗善词的人,文化修养极高,也和那样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型的道士不同,使得一些官员绅士之流也对他们青眼有加,于是刷新了道教的形象,道教的面貌为之一新。其实正是这样,一个人也好,一个教派也好,如果励行苦节、衣食简朴,号召力就大得多。像我党当年,很多投降过来的国民党士兵,见共产党官兵一致,同甘共苦,不免深受触动,就此一心跟着共产党的队伍了。相反,如果一些大腹便便、脑满肠肥的家伙,经常溺于酒色之徒,再大谈什么高尚情操,文章道德,不免只能令人反胃。

当然,全真教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辉煌时期还是在王重阳的七弟子掌教的时代。金庸先生的小说中经常借黄药师等人之口说什么王重阳教得徒弟脓包之类的话,其实不然,在真实的历史中,王重阳这七个弟子,个个非同一般,为全真教的大兴于世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里只说一下最为有名的丘处机。

金庸小说中,全真七子的武功以丘处机最高,这一点倒是比较贴切的。确实,对于全真教贡献最大,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丘处机了。丘处机开创了全真教龙门派,也拜见过金世宗,并主动请命对当时聚众抗金的山东杨安儿义军进行招安,受到金主的赞赏。看来历史上的丘处机并非是小说中那个满腔义愤,诛杀金贼汉奸毫不留情的“丘处机”,倒是和金人沆瀣一气,如果杨康拜在这个真丘处机门下,倒是得其所哉。

当然,丘处机抓住的最大一匹黑马就是当时蒸蒸日上的蒙古势力,全真教的兴盛,固然有全真七子四处传教而形成的星火燎原之势,但更重要的是丘处机得到了蒙古最高统治者成吉思汗的信任和支持。丘处机见了成吉思汗后,成吉思汗一高兴,就赐以虎符、玺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并免除道院和道人一切赋税差役。当时蒙古人凶悍异常,狠不得杀尽中原汉人,腾出地方来东边放马西边牧羊,丘处机拿着符玺据说解救了数以万计的中原人。丘处机东归后,也不回山东老家了,就住在了燕京的太极观中,后来该观就改名为长春宫。从此丘处机成为北方道教的领袖人物,长春宫也成为北方道教的中心。全真道于是进入了最灿烂鼎盛的时期。

丘处机的大弟子尹志平,金庸原著中写他曾奸污小龙女,德行有亏,最后横死在剑下。但在民族大义上却坚持正义,和汉奸赵志敬之辈做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历史上却恰恰相反,奸污小龙女一事纯属子虚乌有,尹志平活到八十多岁善终,比王重阳和全真七子都长寿。

尹志平年老后,就让位于李志常。李志常这个人物在金庸小说中着墨不多,只是在《神雕侠侣》最后章节中露了一露头,书中写本来想让他当北方的主将,但周伯通要当,对他说:“志常,你敢和我争这主将做么?”李志常躬身道:“弟子不敢”。全书中李志常就这四个字的台词。但历史上的李志常,敢不敢和周伯通争主将无可查考,但他却敢和喇嘛教的首脑八思巴等人辩论。蒙古统治者还是向着喇嘛们更多一些,李志常也没有看明白风头,在辩论中哪里还有不失败的道理,于是被蒙古人勒令焚毁道经,并将参加辩论的几个道士强行剃度为和尚,李志常弄了个灰头土脸,不久就被气死了,全真教也就此走上了下坡路。

不过即便如此,全真教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我们在《龙虎天师——张道陵》一篇中说过,张天师创立的道教,主要是民间神道方术为主,虽然也讲奉老子为宗,但对道家的思想发挥的很不好,所以正一道在档次上比之佛教就低得多。而全真教在修持的形式上借鉴了佛家的方法——出家吃素,清心寡欲,在内容上返归本源,以老庄理论为本旨,加上全真七子知识水平都比较高,使得道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为之一新。后世把道士分为两类,一类是出家的全真道士,再就是原来正一派的火居道士。一般来说,全真道士在人们印象中要高于火居道士,这正是全真教对道家和道教的贡献。直到今天,长春真人丘处机的白云观,还是中国道教协会的所在地,全真教的创立,对于道家和道教史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全真教主--王重阳(4)

金庸小说中,有一首诗赞王重阳,并且说是王重阳的情人林朝英和东邪黄药师合写的,其实这首诗是元朝人商挺写的,名为《题甘河遇仙宫》诗,是写王重阳在甘河镇遇仙的故事,全诗如下: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佐汉开鸿基,矻然天一柱;

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异人与异书,造物不轻付。

重阳起全真,高视乃阔步,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

妄迹复知非,收心活死墓,人传入道初,二仙此相遇。

于今终南下,殿阁凌烟雾,我经大患余,一洗尘世虑,

巾车徜西归。拟借茅庵住。明月清风前,曳杖甘河路。

(小说中去掉了最后六句)对于此诗,我觉得也只是二三流的水平,金庸先生小说中说是林朝英和东邪黄药师所写,不免有些辱没了两人,其实最能传神描绘出王重阳的风采的还是他自己的这首诗: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日走如颠。

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