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周瑜讨荆州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人在走投无路手足无措时,是不是都会将希望与信仰寄托在某些东西之上。

周瑜忽然想起了娘亲带他去的那间洛阳东边最大的佛寺。如果可以再一次回去,回到那个佛寺外。他觉得他很有可能会抛开一切成见,像娘亲那般虔诚地,走进佛寺,跪下来面对那些佛,真诚地祈求佛能够保佑他们。真的,他觉得他一定会的,没有什么比此刻能够活下来,更重要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信仰。”看着周瑜叹息后沉默不语,孔明好像猜到了他的心事,于是问道。

“恩?”周瑜不明白孔明的用意。

“信仰这种东西,只不过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罢了。”孔明说话时的语气,很难想象到他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但是,它是只有建立在自己的自信心之上,才不会被轻易摧毁的东西。别看我年纪小,这些年我经历了太多。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与其将生存的希望寄托在遥不可及的神明保佑里,还不如让自己学会乐观,学会永不言弃。结局,在还没有到来之前,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所要做的,只是让这种可能性导向于利于我们的这一边。哥哥啊,不要放弃,不到最后那一刻,希望之光总会出现的。”

周瑜听完孔明的话,内心震撼不已。他突然感到很惭愧很抱歉,这里还有两个比自己小的孩子等着自己的保护和援救,自己怎么可以先丧失了信心呢?

(对,如果真的有神明保佑。娘亲那么诚心地祈求和祷告,神明应该感受到了。可是今日为何自己还是沦落到了这么狼狈的地步……神明是不可靠的,自助者天才助之。没有这种觉悟的人,只会被上天无情地舍弃。没错,要靠自己。还有,信任伙伴的力量……那道希望之光,一定会来的,不要放弃……)

周瑜感到眼前突然舒缓开阔了许多,他朝孔明会心地一笑。这时竟然有同伴若孔明此,真是件振奋人心的事情。

似乎是命运的安排,周瑜轻微地挪了挪身子,右手无意间碰到了一片薄薄的东西。他‘咦’了一下后,小心翼翼地拾起那片轻薄,拇指与食指按住根部转了转,那种熟悉感又一次袭来,还有那薄薄的触感。

“一片叶端裂开一半的树叶。”

听见周瑜的低语,孔明才发现那片周瑜给他的树叶在自己身上已经没了踪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掉落的。

“音乐之妙,在于到达一定的境界,悟懂人的一切行为其实都与自然息息相关之后。此时,即使是一片树叶,也将是最精妙的乐器。”师傅的话在周瑜脑海中回响着,他一沉浸,似乎那些曾经美好的记忆如浪潮般袭来。

……

周异(周瑜的父亲)在周瑜很小的时候,便发现了周瑜极高的音乐天赋。

那是一个甜美的清晨,周瑜的娘亲坐在庭院的石案上,一把精美的古琴,一曲柔婉清新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娘亲的歌声似乎是琴声最佳的搭档,仿佛天籁的歌声与琴音袅袅荡漾在庭院里,似春风拂面,惬意中带着初恋的青涩。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周瑜好奇地坐在娘亲身边,见乐音在她指缝间流淌着。他不觉开始模仿了起来,拨弄挑按……每个细节几乎与娘亲同步。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歌声止息时,琴声绕梁悠悠。周瑜似乎把娘亲弹奏时的指法全部记了下来。这个过程全让周异给看见了。周异觉得新奇,于是让周瑜试着抚弄下瑶琴。没想到小周瑜毫不推诿,坐上石案后便学娘亲那样弹奏了起来。令周异夫妇大为称奇欣慰的是,那年周瑜才四岁,可是一曲《蒹葭》竟然弹得丝毫不逊色于娘亲。

这件事情很快便在洛阳里传开了。每次周异接待宾客时,总是会让小周瑜适时出场抚琴一曲。不经意间炫耀着他的得意。

周异有个好朋友名叫杜夔,是宫廷里最棒的乐师。

有一天杜夔来访,经过周瑜的房间时。周瑜正在房间里弹奏着诗经秦风里的那首《无衣》。杜夔在听到乐音后,不觉驻足品赏起来。

这首《无衣》本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为了激励军中将士同仇敌忾而做的军歌。那曲风激越高亢,使人听完后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谁说没有战衣?我与你同穿一件战袍。大王兴师保边疆,修造我的枪与矛,和你同仇敌忾士气高。就是这样的一首战曲,与秦筝的激越悲怆而又酷似兵争之象的急促浑厚相协调,成为历来激励军中将士士气的战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