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们的世界大战龙灵骑士 > 第89部分(第1页)

第89部分(第1页)

而作为这场战争的主角,最主要的参与者,王珏当然也有他自己最直观最清晰的感受。这种感受比起那些看资料还有道听途说的人要准确的多,也让王珏对这场战争对未来战争体系的影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只要携带更多的燃油,装甲部队就可以从远离主战场,或者说远离真正战役目标的非敌方主要防御地带实施突破。只要速度够快,这支装甲部队就可以从防御薄弱地区迂回到主战场上,出其不意的击垮对手。”王珏用满是油渍的手指头在嘴里舔了舔,然后捡起了旁边放着的笔来,在纸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然后他拿起纸来又看了一遍,还算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在第二张纸上写下了新的一段话来:“装甲部队要有合适的掩护,伴随作战的部队必须保持与坦克一致的行军速度。”

写完了这一段话之后,他若有所思的停下了笔,呆滞半晌之后又在刚才写的这段话后面,加上了一句:“这样的部队作为拳头使用,达不到标准的,就算作后备力量……”

当他写到这里的时候又停顿住了,似乎很是纠结,最终他还是提起笔来,在后面加上的这段话的下面,划了一个横线,写下了“待定”这两个字。

火车依旧丝毫没有停歇的向前驰骋着,车厢在铁轨上因为速度略微的摇晃。王珏拿着手里的笔,回忆着自己对这场堪称未来战争投影的辽东之战的每一个细节。他时不时在纸张上写下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感悟,又时不时划掉一些。

这是他的习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这么一个归纳总结所有事情的习惯。只不过有些事情简单一些,他在脑海里就归纳总结完了,而有些事情非常复杂,他只能依靠笔记来一点点排除掉不重要的边角,留下最精华的部分。

“依靠自行火炮……还有装甲运兵车来配合坦克行动……未来装甲师不能仅仅依靠坦克作战,还要依靠大量的精锐步兵伴随掩护,还要依靠自行火炮来提供炮火支援……”他苦恼的在这些话语中徘徊,脑海里在权衡这样的一支部队究竟要耗费多少油料和弹药,然后虚拟对比现有的部队,权衡这样做究竟值不值得。

谁都知道坦克还有其他车辆组成的装甲部队威力非凡,可为什么时至今日各国依旧没有一个将自己的部队全部变成装甲师呢?首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消费比——总要有一些不重要的防区或者后方,不需要装甲部队去驻守看护,不是么?

“究竟用什么好呢?”作为辽东战场上的主官,王珏自然知道地面伴随坦克作战的特种车辆,一方面占据着宝贵的坦克底盘产能,一方面也因为混乱和分散,无法有效的为真正处于正面交战区域内的坦克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等他们到达的时候,战斗往往已经结束,不必要的损失也已经发生了。

“支援的部队一定要快……及时才是支援最重要的一个指标。”王珏在纸上写下了他的想法,虽然没有想到相应的手段,可是他知道自己的装甲部队需要什么:“速度,准确……究竟什么样的武器,可以达到这样的设计要求呢?”

放下了那支已经被他油乎乎的手指头捏得满是油渍的笔,王珏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窗外。那条如同巨龙一样蜿蜒在群山之中,代表着古老中华文明的一种精神的城墙映入了他的眼帘,看到了这条世界上最长的古老城墙,王珏打了一个哈欠——京师已经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了。(未完待续。)

222祈祷着的男人

陈昭明站在工厂的生产车间里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自己后背阴冷万分,突然鼻子一痒,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他揉了揉自己的鼻子,然后抱怨了一句谁又骂他了,就继续在看那辆在他眼里,比美人的s曲线还要美丽万分的新型车体。

不得不佩服大明帝国,或者说中国人的智慧。他们在军方提出要求之后短短的一个月内,就拿出了一个不错的2号坦克车体的设计方案来。虽然大量采用了成熟的技术,这个车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先进,可是却也算是走了捷径,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军方的设计要求。

2号坦克的底盘最大的改进其实只有两点,第一就是根据军方的实际需求,增加了坦克底盘的容量和体积;而第二点就是替换了被人诟病最多的1号坦克悬挂系统,更换成了重新设计成的一种新式悬挂。

第一个设计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毕竟一个方方正正的车体,对于大明帝国的设计师们来说,是一个毫无难度的课题。因为采用了一种新式悬挂,所以坦克底盘内是一个非常规整的长方形空间,如果连这个也设计不好的话,那他们也没脸面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新式悬挂采用的是全新的设计,负重轮两两一组捆绑在一起,使用外置的弹簧减震——这种设计大大的简化了车体设计,因为所有的减震装置,都位于车体外侧。而这种悬挂系统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相对于1号坦克使用的拖拉机悬挂而言,可靠性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更大的车体可以携带更多的汽油和弹药,坦克部队的独立作战能力将会被进一步的加强。更大的车体也能够装备更大的发动机和通信能力更强的联络设备,协同能力还有指挥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这种车体还没有正式服役,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完美作品,因为长而且大的车体提供了太多太多的便利,预留了太多的改装空间,甚至陈昭明自己,都觉得面前这个车体,就是大明帝国未来二十年内的坦克标准设计了。

德国来的发动机总设计师威廉·温格也不负众望,拿出了加强型的ths…1型发动机,正式的生产编号是ths…5型航空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算是ths…1型发动机的终极改进型,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准确一些说,这款发动机可不是为了2号坦克底盘设计研发的,它诞生的原因是另一个有关飞机的设计项目。

不过因为那架飞机项目研发的滞后,这种ths…5型航空发动机,最终被2号坦克采用,变成了陆地坦克底盘的标准发动机装备。有了这个强劲的心脏,2号坦克车的底盘在重量增加到原来的一点五倍的情况下,依旧保持了较高的越野行动速度。

当然,这种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设计出来的新式坦克底盘,也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完美无缺。最让陈昭明头疼的一点,就是这种坦克底盘虽然携带的燃油会被1号坦克底盘携带的更多,可因为自身重量加上新发动机的油耗,实际行程并没有比1号坦克增加太多。

“重心比起想象中来要更好一些……发动机和变速箱都集中在车体后部,坦克的越野能力也提高了一些!”一名技术人员正在核对测量的参数,在吵闹的车间里,他大声的对身边的组长喊道:“主要是因为车体长度增加了,所以跨越壕沟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配重做好了嘛?为什么炮塔那边的数据还没有送过来?赶快派人去催!快!”车间的那一边,一名负责这一次综合测试的工程师,催促着自己的手下,尽快将应该准备好的东西准备出来。

这一次,是2号坦克底盘第一次测试完全状态下的驾驶平顺性,还有一部分越野地段的测试,也要在下午的时候开始。当然这时候炮塔是不可能设计出来的,毕竟比起车体来,炮塔的结构考证要更多也更全面复杂。

所以按照原来的计划,今天并非是将炮塔安装到车体上,而是用体积相当的一个假炮塔,加上水泥配重来充当炮塔完成测试。可是毕竟重量要尽可能的贴近现实,需要炮塔设计小组那边拿出大概的重量数据。

“送来啦!送来啦!”一名工程师挥舞着手里的文件,急急忙忙从车间的入口处跑进来,气喘吁吁的将那张文件拍在了交接的工作人员手中。不远处的一个长方形的模拟坦克炮塔的箱子边,工人们将一块块写好了配重的水泥块,整齐的码放在了这个假的“炮塔”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