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孔子传之孟轲 > 第28部分(第1页)

第28部分(第1页)

石的地方。运石料,必须经过两山峡谷中悬空架起的吊桥,吊桥摇摇晃晃,稍不注意,便会坠下万丈深渊,粉身碎骨,随波逐流。运石料的民工数以千计,盛夏中午,两山夹谷之中无一丝风,一个个热汗百流,似在水捞。最可怜的是那些老者,他们七老八十,瘦骨嶙峋,莫说肩扛重负,即使徒手而行,也非力所能支。然而监工的校尉兵勇是不管这些的,行动稍慢便棍棒加身,伤亡者不计其数。有一位老者,年近七旬,因筋疲力尽,突然昏厥,连人带石滚下山去,幸而被一株老松拦住,才幸免粉身碎骨的下场,但是无论如何,他再也爬不起来了。一个军校手持皮鞭走了过去,没头没脑地抽打起来。皮鞭雨点似地落在身上,老者竟无多大反应,只是死挺挺地躺着,可见他已经奄奄一息了。孔子目不忍睹,令子路前往劝阻。子路奉命持剑赶上前去,很客气地对那军校说

军校瞪着眼上下打量了子路一番,用鼻子哼了一声说

子路闻听,吃惊不小,原来是在修造坟廓,竟如此劳民伤财,便忿忿地问

“少见多怪!”军校冷笑着说,“除了大司马桓魋,还能有谁!”军校说着,又用脚踢地上那位奄奄待毙的老者,边踢边骂

军校被子路的虎威镇住了,面如土灰,哆哆嗦嗦地说

“你,你是何人?”

子路插剑入鞘,拍拍胸膛说

“若能如此,谢天谢地!”军校说,“不过,我们宋君恐难纳此谏……”

“这却为何?”子路瞪大了眼睛。

“在宋国,人民只知有大司马,不知有国君。”军校解释说。

子路在心中暗暗地怨道

孔子见子路一直未归,担心会惹出什么乱子,便带领几个弟子赶了过来。问清了原由,孔子不胜叹息,深知此番适宋,决无善果,更不必说实践主张,实现理想了。本想改道更辙,但又怕伤了司马牛的自尊心,只好试探着前行。

司马牛见兄长做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来,羞愧得无地自容。他涨得满脸赤红,张着大嘴只是叹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半天才挤出了一句

孔子得知司马桓魋只有三十八岁,就修造这样的坟廓、石椁,且暗设机关,游人若踏着机关,便堕入坟廓,成为人殉。山那边窑厂里烧制的陶俑,也是为他日后殉葬所用,便不顾司马牛在身边,咬牙切齿地说

一个校尉举着大棒走来说

说时迟,那时快,不等校尉的棍棒举过头顶,便被子路一把夺了过去,喀嚓一声,折成两段。接着子路拔剑在手,虎目圆睁

孔子喝住子路说

监工的军校,兵勇一个个全都目瞪口呆了。

挥棒欲打孔子的那个校尉狼狈逃窜,逃了几步又停下来愤愤地说

殴打老者的那位军校忙笑嘻嘻地过来赔情,说一切都与他们无关,是上边逼着这样干的。孔子征得军校们的同意,令弟子将一息尚存的老者扶上马车,送其回家调治,并给了军校们菲若干钱财作为酬谢。

孔子率领弟子们登程时,民工们无不挥泪跪拜。

日落黄昏,孔子师徒一行选择了商丘东门外一家较宽敞的石记客店住下,待明天进城拜见宋君。

晚餐,司马牛不吃也不喝,只在一旁默默地流泪。

“司马牛呀,快进餐吧!”孔子亲切地劝慰说。

“夫子,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同学们!……”司马牛一头扑到孔子怀里,受了委屈的孩子似的呜呜地哭了起来,边哭边诉

司马牛渐渐止住了哭声,但依然不吃不喝。

司马府内,那位白天举棒欲打孔子的校尉正在向桓魋报告事情的经过,并添油加醋地编造了许多谎言,最后他说

“……内中有一寒酸小子,自称为大司马之弟。”

“兄弟?”桓魋一怔,但接着狠狠地说,“哪怕是父母,只要敢说我一个不字,我桓魋就决不轻饶!”

桓魋在宋国,好比是季氏在鲁国,赵简子在晋国,擅权专政,视国君为傀儡与走狗。三天前宋景公接到了孔子的书简,今日听说孔子已经来到了东门外,下榻于石记客店,不觉喜出望外。孔子与宋景公原系同宗同族,当初宋国的天下原应由孔子的十七代祖先弗父何继承,但弗父何不受,让位于弟弟鲋祀,是为宋厉公,即宋景公的十八代祖先。说起来,宋景公还应称孔子为叔父呢。宋景公早就听说孔子是天下闻名的圣人,且门下有数十名文武兼备的弟子。如果孔子师徒真能长留宋国,一则可以改变桓魋擅权,政权旁落的局面,二来可以使宋国迅速强盛起来,不再受大国的欺凌。因此,他决定第二天早朝以后便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叔侄共治宋国。然而宋景公是在做梦,这样的重大决策,他岂敢不与桓魋商议,征得他的同意?

桓魋阴阳怪气地说

“爱卿何出此言?”宋景公坠入了五里雾中。

桓魋一板正经地说

宋景公被桓魋说得将信将疑,茫然地说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主若收纳孔子师徒,委以重任,他们一旦发起难来,谁能抵御?这无异于引狼入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