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异侠传结局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第四路是充州刺史(北部、山东西南部)刘岱,统兵一万五千,前来响应。

第五路是河内太守(即河南腹地)王匡统兵一万,响应讨伐董卓。

第六路是曹操军所在地的陈留太守张邈,派兵加入曹操的军队。

第七路是东郡太守(今河南淮阳地区)乔瑁,兵力有一万。

第八路是山阳太守(山东省金乡县一带地区)袁遗,带兵一万,前来会盟。

第九路是济北郡相(相当于太守,今山东济水以北地区)鲍信,领兵一万,前来会盟。

第十路是北海太守(山东省昌乐县一带)孔融,统兵一万五千,向陈留开发。

第十一路是广陵太守(江苏省江都县地区)张超,统兵一万,前来会盟。

第十二路是徐州刺史(山东省郯城县一带)陶廉,统兵一万会盟。

第十三路是西凉太守(甘肃省西北部敦煌、酒泉一带,亦即董卓的起家之地)马腾,统一万五千西凉兵前来助阵。

第十四路是北平太守(河北、北京一带)公孙瓒,统兵一万五千,南下会盟。

第十五路是上党太守(山西省东南部衷治县一带)张扬,统兵一万,西行会盟。

第十六路是长沙太守(湖南长沙地区)孙坚,率兵一万五千,前来助阵。

上述十六路大军,皆应召而来,向陈留、洛阳一带进发,前来会盟。加上袁绍、曹操的二路,共计十八路诸侯,总兵力达三十万,前来陈留会盟,讨伐董卓,声势十分浩大,而上述十八路诸侯,也就是日后逐鹿中原的十八路英雄好汉了,因此详列于前,往下自有详细叙述。

十六路诸侯豪杰,分东、南、西、北四路,向洛阳都城方向进发,其中北平太守公孙瓒,曾与刘备同拜学于卢植处,和刘备情同兄弟。公孙瓒喜穿一身白战袍,骑白色骏马,北平又属“辽西”,因此当时人称公孙瓒为“辽西白马将军”。他统兵一万五千人,一路南下,路经德州平原(今山东省陵县)地域时,忽遇上一位故人。

公孙瓒在白马上远远望见,在桑树林中,闪出一面黄旗,却仅得数骑,驰奔而出。公孙瓒仔细一看,原来来人竟是昔日的同窗好友刘备,刘备身边还有两名英伟大汉,三五随从。

那二名英伟大汉,自然便是关羽和张飞,但公孙瓒离开涿县已久,根本不认识关、张二人。

公孙瓒见是刘备,十分高兴,连忙问道:“贤弟为何在此出现?”刘备长叹一声道:“小弟逃难,在此地隐身。闻公孙兄大军至此,特来迎候。”

公孙瓒伸手一指关羽、张飞二人,道:“这两位壮士是什么人?”

刘备道:“乃小弟之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也。”

公孙瓒喜道:“闻说贤弟破黄巾贼时,有义弟二人,出力不少,便是这两位壮士么?”

刘备道:“的确如此。”

公孙瓒十分欣赏,问道:“他二人现居什么职位?”

刘备道:“乃布衣草民之身。”

公孙瓒叹道:“如此真可谓埋没英雄也!如今董卓作乱,天下诸侯皆前去讨伐,贤弟何不带同关、张二位壮士,一同前去;为匡扶汉室出力,亦可趁此机会建功立业,你以为如何?”

刘备忙道:“天下英雄有此壮举,刘备岂敢落后?愿一同前去。”公孙瓒大喜。

此时张飞在刘备身后,恨恨的对关羽道:“当日若允许我一枪刺杀董卓老贼,又何来今日之祸乱也。”

关羽忙悄声劝解道:“此一时彼一时也,事已至此,抱怨无益,还是放开心怀,跟随兄长一道前去杀贼吧。”张飞这才不再发狠。

当下刘备率关羽、张飞二人,投入公孙瓒的辽西大军,一同开赴陈留,曹操派人迎候。

此时各路诸侯陆续赶到,各自安营下寨,三十万大军,分布了近三百余里地方。各路大军的首脑,均前来曹操的大营相会。曹操下令宰牛杀猪,盛宴款待各路诸侯,趁机商议进军讨伐董卓之策。

河内太守王匡首先进言道:“我等既以匡扶汉室为大义,彼此同心,何不推立盟主,以定约束机制,再行进兵讨贼呢?”

众诸侯一听,皆同声附和,但谁当盟主,各路诸侯却各有心计,谁也不愿抢先表态。

曹操见状,心中不由一凛,暗道:眼见各路诸侯表面前来加盟,但心中却各怀算计,若彼此异心,讨伐董卓大事岂非未战先溃败吗?那天机隐侠虽然暗示我曹操是领袖群雄、匡扶汉室的人选,但我兵力只得五千,各路诸侯以我兵力最弱,他们又岂会服我调遣?按目下情势,唯有抢先推出一位强者,先慑服群雄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