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异侠传结局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何进心性犹豫,并无主见,听何太后之意,便默默退出了,不再坚持。

袁绍尚在何进府中,见何进回来,忙迎住问道:“太后如何决断?”

何进道:“太后并不答应,如何是好,”袁绍道:“既然如此,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带兵入京城,兵谏太后,不容太后不应从也。”

何进一听,笑道:“此计甚妙。”便欲发檄文召天下武将,常兵入京。

何进大将军府的管家,也是师爷的主簿陈琳大吃一惊,谏阻道:“大将军,此事万万不可。所谓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欺人,微少之物尚且不可以示之以弱,况且国家大事呢?

将军如今尚有皇威,手掌兵权,无人敢不从,诛杀阉宦,大可从容行之,犹如燃炉火烧毛发而已,只要将军当权立断,决然从事,则天下莫敢抗逆。若反邀外臣,统兵入京,各路英雄聚会,必各怀异心。此乃把干戈倒转,把戈柄授人握住,谋事不成,反招致天下大乱也。“陈琳朗朗而道,甚有见地。

不料何进却大笑道:“你此论乃懦夫之见也。我召天下英雄入京,正显我威震四海,令出如山。你毋须多言,我决行袁绍之计。”

于是,何进发下密沼,往各地召集统兵重臣入京,此时,董卓是统领四凉大军二十万的刺史,即当时十三州中的陕西、山西一带的西州,是当时最高的长官,掌握当地的军政大权。董卓接何进的密诏,不由大喜,对他幕僚兼女婿的李儒道:“昔日我与黄巾苦战,却被阉宦诬我征战无功,夺我兵权。我花了大笔财物,才把阉宦买通。得领西州兵马,如今何国舅有令入京,我的仇指日可报,此天助我也。”

李儒称是,又进计道:“今虽奉沼,但其中恐有奸谋,主公欲谋大事,宜先上表,奏报朝廷,然后名正言顺,大事可成。”

董卓大喜,果然奉表上朝。其人朝奏表道:“我听说天下之所以大乱不息,全因黄门侍郎张让等人作崇。臣以为欲止沸汤,必须抽薪。臣愿鸣响钟鼓入京、剿灭乱党,以保社稷太平。”

何进接了董卓的进表,向朝中大臣展示。当时地位仅次于丞相的侍御史郑泰说道:“此事万万不可。那董卓乃是豺狼之辈,若是让他入了京,必食人无数也。”

刘备的恩师中郎将卢植,此时已官复原职,留在朝廷参政,亦进谏道:“植深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若入京城,必生祸患。我等之人,必死无葬身之地也。切勿今其入京,免生祸乱。”卢植精于风鉴之术,他的判断,十分中肯。

不料何进却大笑道:“我统领国家三军,董卓乃一州之将罢了,他奉我之令入京,正是忠于本座的表现也。不必担心,让他入京可也。”于是下沼令,准董卓统兵入京都洛阳。

郑泰、卢植等人见状,知危机将至,又无可挽救,便弃官潜出京师隐匿去了。朝中百官,见势头不对,走的走,逃的逃,董卓尚未入京,百官竟已走了一半。

董卓带兵浩浩荡荡进入京城,何进派人迎接,令董卓在城中的渑池驻札,按兵不动,待令而行,董卓也乐得先行侦查京城防务,果然静静的驻札,并无异动。

此时,各州刺史亦渐次赶到,如荆州刺史丁原等,何进自负天下州郡,旨听其号令,大局已定,便对百官的出逃不以为意。而且碍着何太后的面子,并设紧急行事。

各地州郡刺史,统兵入京的讯息,却很快便被张让等人获悉。张让与段圭等密议道:“这是何进的计谋,欲借各地武将之力,胁逼太后,诛杀我们。若我们不作图谋,必有灭族之祸矣。”

于是张让、段圭决定抢先行事,于长乐宫嘉德门内,伏刀斧手五十人,然后再入宫告何太后道:“大将军伪造帝沼,召外兵人京,欲杀臣等,乞娘娘救助。”

何太后道:“你们为什么不亲去大将军府请罪求情呢?”

张让哭道:“若臣等去大将军府,只怕立刻便化为圾粉了。万望娘娘宣大将军入宫,喻以大义,饶恕我们,若大将军不肯依从,臣等立刻在娘娘面前以死谢罪便了。”

何太后见张让等人痛哭流涕,意态甚诚,便答应宣召何进进入官,替他们求情。

何进奉召,毫不考虑,便欲入官。他的主簿陈琳却十分机警,立即阻止何进道:“此必乃十常侍之谋,将军进宫,必凶多吉少。”

何进大笑道:“此小儿之见,我掌天下兵马大权,十常侍有多大的胆了,敢对我不利?况且此乃太后亲笔诏书,太后是我的胞妹,我有何忧哉。”

何进不听陈琳所劝,施然入长乐宫见何太后。当他进入宫门时,突见张让、段圭等人,率五十刀斧手一拥而出,把何进团团围祝张让怒骂道:“何进。董后无罪,为什么你竟毒杀?你本屠沽小辈,若非我等保荐于天子,你有今日之权贵么?你竟不思图报,反欲加害我等。你说我等奸恶,请问清正者又是谁?”

何进无言以对,欲夺门而出,早被刀斧手乱刀斩杀,尸身断为数截。

此时何进旗下的将领袁绍、曹操二人,闻讯闯入官中,接应何进。但久候未出,袁绍便隔着宫门大呼道:“请大将军上车回府。”

张让此时在宫门墙楼上出现,他一手将何进的人头扔了下来,大声喝道:“何进谋反,已伏诛也。你们可速退,概不追究。”

袁绍大怒,厉声道:“阉宦奸贼,谋杀大臣。欲诛此奸贼者,速来助阵。”何进的部将吴匡,便在宫门外放起火来,袁绍、曹操等,领兵突入宫内,见宫中阉宦太监,无分大小,一律斩杀。十常俘中的赵忠、程旷、夏惮、郭胜四人,被追杀至翠花楼,剁成肉泥。

官中火焰冲天。张让、段圭等人,知大势已去,便劫持何太后和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从宫中的秘道,逃去北宫,又挟持少帝和陈留王刘协,逃去洛阳北面的北邙山。

袁绍入宫不见少帝,大怒之下,下令分头斩杀十常侍所有家族。官中不少无须之人,均被误杀。

后来,张让等人,在北邙山附近,被朝廷官兵截祝张让、段圭见大势已去,投河自荆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被救,两入返京城时,同乘一马。恰好应了当时流传的一首民谣:“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不久,地位相当于丞相的司徒大人王允,以及太尉杨彪,和御林军的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等人,领兵五百,均前来迎候护驾。此时,出奔的少帝刘辩年仅十四岁,而与少帝刘协一同出奔的陈留王刘协年仅九岁,兄弟二人却颇有情义,同乘一马。

车驾走至半途,距都城洛阳尚有十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冲出一队兵马。百宫失色,少帝刘辩口不能语。袁绍见状,驰马而出,大喝道:“来者何人?”

兵马队中,一痴肥将军驰马而出,唱道:“天子何在?”少帝刘辩吓得连话也不会说了。

此时,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刘协,却拍马上前,喝斥道:“你是何人?敢惊扰圣驾?”痴肥将军大声道:“我乃西凉刺史董卓,率兵前来接应。”

刘协道:“你是前来护驾,还是劫驾,”董卓无奈道:“特来护驾。”

刘协道:“大胆。既然前来护驾,天子在此,为何尚不下马拜迎?”

董卓不料刘协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胆量,心中不由暗暗惊奇,便有轻少帝而重刘协之心,他果然下马,拜迎于道旁,刘协只好以言抚慰,令他随行护驾返都。

当日车驾返宫,何太后早被中郎将卢植救出,宫中的大火,亦被救熄了。检点宫中,最贵重的传国之宝玉玺竟然不翼而飞,宫中之人,均感惊骇。朝中大臣,亦惊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西凉刺史董卓,却洋洋自得,自恃拥二十万西凉大军,大将军何进又已身亡,他身为西凉州牧,无人可以禁制,便屯兵于洛阳域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恐不安,出入宫廷,更肆无忌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