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永不失业的十大暴利行业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我有一个舅舅是初中毕业生,家住农村。中国有上亿个这样的农村青年,他们的出路似乎除了种地外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到城里卖苦力当民工。我舅舅也不例外,初中出身的他只能到工地上当了一个和水泥的民工。在他当民工的几年里,他不仅仅很辛苦还饱受工友的嘲笑。因为和别的民工不一样的是,他从来不去和他们混在一起喝酒聊天大骂天生不公平,反而在下班后主动的去做一些本不该他做的工作,比如帮建墙的师傅建墙,帮搞设计的设计师整理图纸,自己趁机学习。 工友们都笑话他是个呆子。“干那些干嘛,又没工资。我们都只是民工,别整那些没用的。” 但生活不会辜负有心人。几年后当他对整个建筑行业了如指掌,且自己也能设计图纸时。急缺人手的工地老板开始让他做一些设计工作,从一开始的修厕所开始到后来自己承包工程建设。他都做得一丝不苟,质量在同行业中属佼佼者。2004年的时候他告诉我,我们老家县中心花园的梯形喷水池工程是他承包设计的。现在已经成为了居民们晚上聊天散步的最好去处。春节我回家过年时他带我去看了那个设计,非常现代也非常好看。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一个住有初中学历的民工之手。命运就是这样,如果你看不起自己看不起自己手上的工作,那么你永远都不会发光。埋在土里的金子总得靠自己抖落压在身上的泥土。

但人们总是看到金子发光以后的荣耀,却忽略了金子出土以前的艰辛。人们在登山登到极累时总是幻想有直升飞机把自己吊上去,人们在工作感到辛苦时总是幻想有个神秘的富豪欣赏自己,然后平步青云。但人们却忘记了,那些真正走到人生高峰的人从来没有坐过什么直升机,也没有什么神秘富豪受到了某种蛊惑而去帮助他们,全都是靠自己对手中工作的执着一步一步走上去的。

在我刚毕业的时候,我身边的同学全部都在讨论怎么怎么才能让自己拿更多的薪水,怎么才能进更好的单位,即舒服又有钱。有的通过家长送礼进了大单位,有的则天天在家啃老。而我则不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赚到钱?”当我把自己的所有特长都考虑过一遍之后,我发现文笔和市场运营能力是我的强项,但市场运营我还缺乏经验,所以我打算从写文章开始。之后的几年我一直在向不同的报社投稿赚钱养活自己,也借机发表自己对市场经济的看法和观点。在那几年过得非常苦,同学朋友在一旁嘲笑,认为我疯了。说:“好好的一人,不去找个单位做靠山,天天写点东西赚那几个钱能有什么出息。”然而我却坚定自己的做法。两年后由于我所做的文章和专题报道越来越好,被几家报社评为了最为优秀的十佳作者之一。同时我发表的观点也得到了一些公司的认同。他们通过报社找到我,希望我能到企业担任市场部策划一职。再后来因为业绩比较出色而被欣赏我的其他公司朋友推荐进入了外企。 后来有很多亲戚朋友就开始问我怎么才能发财,怎么才能进外企,我总对他们说没什么窍门,就是日复一日的把手上能做的活做精做绝做到同行里的数一数二之后你想要的东西都会有。有人们总对我这个答案很不满意,总认为我在敷衍他们,可事实情况就是如此。

所以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认识自己的潜力,也许在你自己看来自己很不平凡很厉害。可你如果用别人的角度来看自己呢?在你所做的行业中你已经做得出类拔萃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了吗?如果没有,那么就说明你还没什么本事,还需要继续在平凡岗位上挖掘自己的潜力。就算是洗马桶的清洁工当他在把马桶洗到世界第一干净,干净到马桶中的水他自己都能喝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世界顶尖大酒店的老板。当有人把牛奶瓶洗得又快又好没有任何人能比得上他的时候,他也成为了中国最*业集团的老板。所以静下心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平凡,然后埋头挖掘自己的潜力吧。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伯乐今何在?

换一个角度思考机遇

和很多小城市出身的年轻人一样,在我的故乡不仅信息闭塞,学习的机会也不多。人们大都靠打牌喝茶度日,年轻人则只能靠一些微薄收入的工作生活。但我走出了那个小城市,走向了更大的天空。很多亲友认为,我能走出去是因为有伯乐赏识我,给了我机会。事实上他们这样说有他们的理由。因为正当大家为我不断写东西担心我脑子写出毛病的时候,一个报社的主编打来电话说他很欣赏我的文笔,希望我能为他们报社做点事情。从那个电话开始我的文字才第一次变成了铅字,我的能力才第一次得到了展现。 而我也一直把那个报社的主编当成伯乐和兄弟来看待。

很多年以后我早已不做写手,可我们还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联系。记得有一次我对他说:“如果不是你给予我机会,我不知道还会在黑暗中摸索多久。”他听了之后回答我说:“迟早会有人找上你,我只是比别人快了一步而已。”他说的是对的,因为在他之后又有各种报刊杂志甚至企业找到我,希望与我合作。

很多人梦想有人赏识自己的时候,却从来没有站在伯乐的位置思考伯乐是怎样发现千里马的。换一个角度思考吧!如果你是伯乐让你在1000匹马中挑选1匹千里马出来你会怎样去挑?是挑那些长得壮的还是挑那些样子独特具备各种特征的?或者用最简单的办法让马都跑起来,那些跑得最快的最远的必然是最好的马?我想伯乐们通常都是第二个办法,因为只有这个办法是最真实最准确的办法!

跑起来,才会有人发现你!一如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所讲的那样:“奔跑改变命运!”如果一匹马只知道埋头吃草抱怨生在大草原深处,周围没有识货的人,于是每天懒散的拉磨干活,从来不去展示自己的奔跑的能力又有哪个伯乐会看到呢? 也许很多人都想,伯乐又不是经常有,我跑给谁看呀!等伯乐来了再跑吧。  可你怎么知道伯乐什么时候来呢? 所以既然是能跑的千里马,那就一直跑下去,为自己而跑,为生命而奔跑!

一匹真正的好马即使被关在磨房,它也会奋力挣脱冲向无人的旷野尽情的为自己奔跑,因为它有奔跑的血液和本能! 它会和阻挡他奔跑的一切抗衡和斗争!这样的特立独行的烈性宝马就算生在草原深处,依然会名声大震招得伯乐们纷纷幕名而来。因为千里马在渴望被伯乐赏识的时候,伯乐也在拼尽全力的寻找千里马!一个找不到千里马的伯乐是会被世界抛弃的,也是无法生存的。所以你永远不用担心没有伯乐会看不见真正的千里马,只管去奔跑吧!

在我没有遇见那个招安我的报社主编时,我曾经在家不分昼夜的写了两年文章,文章内容涉及网络、物理、哲学、社会、历史、市场、营销等等,所有同学们都嘲笑我说:“没人看你写它干嘛!你以为你是作家啊!一分钱也换不来的,快别写了。”甚至有朋友认为我是不是精神出了毛病。但我不这样认为,我渴望展示我的能力,这是一种天性,我不管有没有人会欣赏我这些文字我都要把它写出来,哪怕只是为自己而写。 后来有了网络,我就把这些文字贴到论坛上(那时还没有博客这个东西),几年的积累果然有成效,我的那些文字在各大论坛纷纷转载,最多的时候居然一天就能有几千个回复。很快就有报社编辑找到了我,要求我为他们写专栏。

所以伯乐与千里马的逻辑应该是:“千里马跑起来,然后伯乐才能去发现她,而并非这些千里马比别的马运气好!”我能走出小城走向广阔天地的逻辑应该是:“我先写出来,写好它,然后才会有机会找上我,而并非我比别人运气好。”

那么本身比我更幸运的你们,现在拿到这本书的读者,我相信大多数已经在企业就职上班,领导就在你身边。如果你真的能做出成绩来,何愁没有伯乐? 如果你是做销售的,别人只能卖10万的产品,你却能卖50万。你想想你们老板会任命谁当销售总经理?如果你是做宣传的,别人宣传只能提高30%的销量,你的宣传却能提高200%的销量,那你们老板还不把你当个宝似的?如果你是做技术的,别人做的东西质量和竞争对手质量差不多,而你做的东西却能超过对手好几个档次,那么你们领导肯定会追着你给你股份涨你工资,因为他们不想失去你这个“宝马”。哪怕你是做客服的,别客服都和平凡,而只要是被你接待过的客户都对你赞赏有加,纷纷对你们公司领导或者其他人说:“某某公司真不一样,连客服都让我如此倍感舒心。我以后更信任他们公司了。”到了这种时候恐怕你想不升职也难!

反之,如果你对手上的工作没什么兴趣,也不去把它做好做精,反而不断的对所有人说你是个人才你很厉害,那么你的上司只会对你留下无知幼稚的印像,因为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自己无能。有骡子是马自己拉出来遛遛!

试想一下,假设你是一个伯乐,以寻找千里马为生,正当你到处寻访的时候,有几匹马总是不断的对你说:“你相信我吧,我真的是千里马。你带我去参加比赛吧,我拉磨真的是屈材了。”你会相信它吗?我想你一定会非常不耐烦,简直恨不得叫它的主人把它拉回去好好管教管教。 因为你知道那些真正的千里马一定是那些正在奔跑着的马。

如果你是企业领导,你现在需要提拔一个部门经理,你是会提拔那个在部门中业绩最好,表现最突出的人呢?还是去提拔一个天天到处对人讲自己真的是人才,一定是人才,肯定是人才,但业绩却很一般的家伙?我想只要你脑袋没被驴踩扁你都会提拔那个业绩最突出的人。因为你知道,那才是真正的人才。 可我们的职场新人站在自己的位置时却从来意识不到这一点,总是渴望老板能看到自己内心潜在的能力。却不知道自己的业绩在别人眼里原来是那么的平庸,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才能。

记住!是好马就跑起来,有能力就干出来。否则你就不是千里马,而是一头只配拉磨的蠢驴!

4:你是老鼠屎还是强将?

换一个角度思考你的影响力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是说一个强人身边不可能出现无能的人。同样俗话也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意思是说一个无能的家伙可能会带坏一群原本有希望成为强人的好苗子。还有一些近似的说法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在企业中无论职位大小,都或多或少的会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而这一点是企业非常敏感的。

因为几百名员工里想要全部是非常出色的员工这基本不可能,所以有那么1…2个差劲的员工存在只需要时不时的清除出去就可以了,影响并不是很大。但问题是如果出现了一种不仅自己差劲还要带坏他人的员工那么企业将是无法容忍的。 同样如果两个员工表现都很出色,那么企业在选拔时会优先考虑那个不仅仅自己业务做得很优秀,同时还能带动影响其他同事的员工。因为一个人的战斗力是有限的,而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才是企业最为渴望的。

那么,我们的影响力又是如何造成的呢?我们又如何判断自己的影响力发挥出来以后自己会变成老鼠屎一粒呢还是强将一名?现在就让我们开动换位思考的神奇转盘来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影响力。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欲望,每个人也都会有表达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如果这些语言和行动得到肯定,那么其他人都会对这种行为和语言进行模仿,这就是影响力的由来。

企业对员工的肯定通常是通过工资奖金以及职位来进行的。由于企业不可能对每一个员工做到每天每时的精确定位,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些空挡。比如A员工每天8小时都很努力的工作,B员工每天则只有6个小时在工作,其他2个小时在开小差。可最后两个人的薪水和职位在短期内很可能是一致的。受到这种影响的结果就是原本每天8小时都在努力工作的员工A看到员工B的行为也受到了肯定,于是也开始变得懒散起来。

我曾经雇佣过一个做记者的员工,坦白的说他的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可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总是马虎了事,图完成任务的。安排他做3个采访他绝对只能做好2个,安排他做图文他绝对只完成文字。但由于他的文字功底还是不错,所以我一直都在对他进行培养和说教。 可时间一长我发现部门里原本几个表现和积极的员工也开始变得有点懒散起来,仔细了解在发现。原来他们看到这个员工每次都马虎了事的完成任务我也能容忍,而自己努力的去工作却并没有多得到什么,于是心里失衡,便也开始懒散起来。 所以为了保持团队的持久战斗力,我只好把那个员工开除掉了。而他之后又换了几家公司,却都呆不上一个月就被开除,这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还有一部分员工总喜欢和其他同事对着干,也许他们本来的意图根本不是为了拉帮结派,但他们的行为却总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比如理想主义的员工总是对那些拜金主义的员工持排斥态度,在必须要合作的时候往往互相保持敌对情绪,这样的话怎么可能配合着完成好工作呢?

我曾经带领过的团队中也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比如销售员小A在销售策略上非常有独到的见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他每个月都能超额完成任务,但他的特点是在生活上不拘小节,经常出入很多声色犬马的场所,而且丝毫不顾及别人的看法。常常有很多和他关系亲昵的异性在其下班时在大厅等他。而另外一个销售员小C业绩也不错,他的特点就是为人耿直不屈,对一些他认为是阴暗面的东西特别看不惯。所以小C就总是和小A两句不和便吵了起来。原本就抱着抵触的情绪,所以两人在工作上也是互不相让,不是故意抢客户,就是互相找茬,这有导致两个人关系更为紧张,整个销售部门也因为他俩的举动而乌烟瘴气,很快分成了以小A和小C为首的两派。一派认为生活与工作没关系,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另外一派认为生活作风问题就是人品问题,这样的人一定要尽早滚蛋。

我在这里且不想讨论谁是谁非,但作为企业来讲,企业并不关心这些所谓的意识形态的个人问题,企业关心的是只要这个人在国家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能遵守公司规定并为公司创造价值就行了。 所以企业最愿意看到的是两个人能和平相处,携手并进。而企业的愿望却因为两个人互相好勇斗狠而落空了。眼见着销售部门业绩一天不如一天,两个人却还在那里越斗越猛,在公司出面多次调节依然无效后,其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从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最需要的强将不仅仅是那些自身能力很强的人,而且是那些心胸宽阔能识大体顾大局的人。企业最恨不得马上开除的人不仅是那些工作不认真的人,更是那些把别人带坏的人。

如果你自己站在企业家的角度就不难认清这一点。假设你现在是一个领导,你有5个销售员非常厉害,每月都给公司赚回很多钱。可问题是其中有2个销售员每天都在那里互相仇视,互相在你面前告对方的状子,互相拉小帮派搞小团体。你心里会继续喜欢他们会继续把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