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千古一帝李世民 杨雪舞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她不甘心。”李世民沉重地对妹妹说,然后转向母亲:“娘,世民来看你了,代父亲与大哥来看你了。你不要怪他们,他们都很想你,想来看你,可是,他们身不由己!”

泪水再次模糊了世民的眼睛,弟妹们都再一次嚎淘大哭起来。李世民听了,心中一酸,接着又一紧。他咬着牙,在心里对自己说:“现在就我最大,我不该与他们一起哭,我要赶紧安排好母亲的后事,然后去太原帮助父亲。”

这么想着,李世民站起,唤来总管,吩咐有关事情。

14、

隋炀帝安排了李渊替他镇守太原,又特意安排两名亲信,把李渊监督得好好的。这样一来,对于北方来自突厥的进攻,炀帝可以说是基本放心。至于各地的起义,官员的叛逆,他虽然非常气愤,却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炀帝坚信,自己做的都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至于百姓不能理解,没有牺牲精神,这是百姓的事。百姓是什么东西,朕迟早要收拾他们的。炀帝这么想着,不愿更多地为这些事操心。他这年还刚过四十八岁,感到许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特别是这满宫室的美女,他看着,想着,却常常是力不从心。太原行宫,成百的丽人儿在等着他,等了好些年,结果他就临幸了美如天仙的淑珍和淑惠两位美女。那么多的美人儿白白放着,实在有些可惜。隋炀帝饱饱地鱼水了一夜,在无比的婉惜中,悠哉悠哉乘龙舟前往扬州。

宇文述说得不错,扬州果然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这扬州的美女,更是风情万钟,极有丰韵。隋炀帝刚遭雁门突厥追杀之险,又遇四处百姓举事之烦,想想自己生为天之骄子,竟如此窝囊在俗事之中,简直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一气之下,便一头钻进美女的*,在*快乐中,将他认为是俗气的烦恼通通抛入九霄云外。皇帝,就当如是:拥有天下,就该享受天下,不然的话,仅是拥有还有什么意思?隋炀帝这么想着,玩得更加欢畅。

可是,*里的享乐只能是炀帝的一时消魂,金屋外面的事情,却并不因此而有稍许的改变。隋炀帝宏图大志,且颇具诗人的浪漫气质,偏又不把百姓当回事。于是,他一心只想建立自己的伟业。大运河的修建,确实造福了身后的千秋万载,可是却伤民太重,损伤了国体;他的三驾辽东,兵役太重,既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损失大量的主力军队;一系列的开疆拓土,结果是大量人力物力消耗怠尽。此时的隋炀帝,已经陷入手下不满、周边抗拒、百姓举义、叛乱四起,这样一种内外交困的泥潭。一向是非常自信的隋炀帝,也隐隐约约地感到了自己脚下的土地在振动。

就在这时候,隋炀帝最信任,也是最得力的助手宇文述病了,并且一病不起。隋炀帝正需要用人之际,他似乎不能没有宇文述,他真诚地希望这位勋臣快些好起来,便不断派人前去探望宇文述的病情。

这日,隋炀帝正与一极有风韵的扬州美人在龙舟中饮酒作乐,司宫魏佤前来禀告:

“于文述病逝。”

隋炀帝听了,大为伤感,让扬州美人退下,自己低头不语。好一会,似乎突然想起什么,抬起头来问魏佤:

“他可有话留给朕?”

“他说他的两个儿子都非常忠于皇上,因他所累,不能为国效力。希望在他死之后,皇上能重新起用他们。”

隋炀帝听了,心中一动,忍不住掉了一粒眼泪,点点头说:

“这事,朕怎么就忘了?快去找宇文化及和宇文士及来,朕要重用他们。”

司宫魏佤听了,答应一声,赶忙出去办差。

原来,宇文述在征高丽时,因指挥失误,致使几万将士无辜丢了性命,本来可以打赢的战争也落得惨败而归。隋炀帝知道后大怒,遂将宇文述及全家下狱。事发后不久,与于文述出征的许多战将,都惨遭殊杀,只因宇文述一直得到隋炀帝的特别宠爱,他的长子宇文士及又娶了隋炀帝的女儿南阳公主为妻,最后隋炀帝终不忍诛杀宇文述及家人,将他们在牢中关了不到半年,又将他全家贬为遮人放出。不久,再起用于文述时,却没能同时顾及到他的家人。

没多久,司宫魏佤带于文述的两个儿子于文化及和于文士及进来。只见那宇文化及身形高瘦,手足颀长,一对眼睛,深邃莫测;倒是那乘龙快婿宇文士及,白白净净,斯斯文文,显得忠实富态。

隋炀帝静静地看着他兄弟俩,看着他们跪下去行君之礼,看着他们三呼万岁。遗憾的是,炀帝的目光虽然一刻也不离开他们,却不看清他们的内心。此刻,隋炀帝的双眼已给对这兄弟俩父亲的那一点歉意模糊了。殊不知,仅仅过了半年后,就是俩兄弟之中的于文化及,带领炀帝的卫队,亲手割下了炀帝的头颅,这是后话。这时的隋炀帝,对他兄弟俩看了好一会,缓缓地开口说:

“于文化及、于文士及听旨,朕授于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于文士及封尚辇奉御。”说完闭上双眼,停了一会又睁开眼说:“令黄门侍郎裴矩祭以太牢,鸿胪监护于文丞相的丧事。”

看着于文化及兄弟二人恭恭敬敬地离开大殿,隋炀帝松了口气,刚要宣布退朝,只见樊子盖站出来说:

“臣还有事禀报,出逃的李密,已投入翟让的瓦岗军,并作了首领。”

“李渊,李渊是怎么做的,朕不是严令他一定要截杀李密么?”隋炀帝差不多吼起来。

这李密,字法主,是京兆长安人,早在隋文帝杨坚的时期,就世袭了父亲的蒲山公爵位。李密出生贵族,从小受到很好教育,能文能武,志气高远,他散尽家产,周赡亲故,养客礼贤,无所爱吝。大业初年,炀帝授李密亲卫大都督,李密不喜欢,假称有病不去上朝。不久,隋朝的另一个贵族,隋炀帝的礼部尚书之子杨玄感不满朝政紊乱,欲举事推翻炀帝的统治。李密与杨玄感志趣相投,早就是生死之交,于是趁隋炀帝第三次东征高句丽时,举兵叛乱。炀帝从高句丽回兵,打击杨玄感。叛乱失败,杨玄感与李密各自逃命。杨玄感逃入关内后为邻人告密被捕杀,李密却逃往太原一带。炀帝闻报,担心李密投奔瓦岗义军,急令李渊截杀李密。没想到,李渊竟然失手。隋炀帝吼过之后,闭上双眼,憋了一肚子气,好一会,才龙眼大睁,阴沉地盯着樊子盖,一字一字地说:

“宣,李渊来扬州!”

樊子盖见此,心中一惊:这一回,李渊命休矣!这么想着,樊子盖领了圣旨,心事重重地退了出去。

15、

李世民含着悲痛安葬了母亲,打点行装,领着妻子弟妹、长孙无忌、侯君集与家丁等一百多人,一路兼程,赶到太原。李渊得知李世民等回来,放下一切公务,匆匆回府。看着风尘仆仆的儿女,李渊的眼睛湿润起来。

“都处理好了?”待儿女们在中堂坐定,李渊轻声地问身边的李世民。

“孩儿按照父亲的嘱咐,把一切都处理好了。母亲安葬在雀山,府第留下兴伯看管,来太原之前,我去与运城令辞过行……”

李渊听着,频频点头。世民走后,他曾在心里责怪自己:怎么就让一个16岁的孩子,来处理这么大的事情?当时心里还真有些担心,有些没有底,没想到,世民把事情一件件都做得清清楚楚,做得这么出色。李渊看着一个个生龙活虎、知事明理的儿女,一颗泪珠,夺眶而出。“窦惠,我娶了你,是这一生最大的幸运!感谢你,给我养育了几个这么出色的儿女?窦惠,我的夫人,你为何这么早就离我而去?!”李渊在心里哭喊着,静静地望着世民兄妹,又一颗泪珠滴了下来。

“父亲!”李世民轻轻地呼唤。

“父亲!”儿女们都齐声呼唤着。

“你们的母亲,是天下无双的好女人。”李渊止住泪水,对儿女们动情地说道:“我有今日,也多亏了你们的母亲。”

李渊想起窦氏当初的劝他献马给隋炀帝的事,叹息地说道:

“当初我要早听你们母亲的话,也不至于今天这个样子!你们母亲不仅见识卓然,对我更是体贴入微。想我当初身负重伤,你母亲昼夜服侍,最讲究干净的她,竟然一个月不*服鞋袜。可是,现在她过世,我竟然不能去相送!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