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巨浪三潜射洲际导弹 > 第422部分(第1页)

第422部分(第1页)

德国通过依附帝国的方式。成为西方世界的主导。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联合西方世界的所有力量。挑战以帝国为核心的东方文明。使西方文明成为主导文明。当然。与英国、美国主导的西方文明相比。不同的只是更换了主角。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德国就需要尽最大的努力确保西方文明的统一性。

为此。德国就必须尽量在美国获得实际的利益。

在无法出兵美国的情况下。德国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迫使帝国在谈判中让步。让美国保住其基本利益。从而为西方文明的下一次崛起奠定基础。当然。德国更希望通过在战争末期的行动。来影响到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从而为今后美国倒向德国。跟随德国一同挑战帝国打下基础。

这也正是德国元首高调表态的直接原因与根本目的。

只是。谁也不知道。德国元首的高调表带最后只收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面对德国元首发表的这篇极具挑衅意味的声明。帝国首辅萧鼎昆采用了最简单。也是最适的策略:借力打力。

美国最担心的就是遭到肢解。而德国军队到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肢解美国。

在此情况下。美国别无选择。连国土的完性都不能保证。又凭什么去挑战强大的明帝国呢?

更何况。美国一直就不是亲德的国家。美国更难在短期内倒向德国。

至少。在第二次世大战末期。美国国内确实没有多少亲德势力。当时主导美国政治的是新英格兰人。而德国是英国的传统敌对国。这些人肯定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改变其固有的观念。心甘情愿的接受日耳曼人的领导。

五月二十八日。停战谈判正式结束。

次日。马歇尔在亚特兰大宣布美国无条件向同盟国集团投降。

同日晚上。驻扎在亚特兰大的美军准备以军事政变的方式推翻马歇尔政府。结果参加政变的军队还没有集结起来。就被马歇尔调来的军队给镇压下去了。

马歇尔本来就是军人。要想通过军事政变推翻他。肯定没有那么容易。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三十九章 … 美国投降

六月六日。波托马河河口处。

以“陈渊洋”号为首的十多艘战舰缓缓停了下来。战舰右侧的河滩上。五千多名陆战队官兵分成了三道防线。严密的监视着周围的一切情况。“陈渊洋”号战列舰前方不远处。几十艘载着海军陆战队水上安全部队官兵的汽艇正在往返巡逻着。

战舰的舰桥外。白佑彬正在看着北面的华盛顿。

陆战第十军在占领了华盛顿之后。就开始收容汹涌而来的美国战争难民。随即陆战队就开始了华盛顿的重建工作。因为无法调来更多的工程兵。所以陆战队不的不组织一批身强力壮的美国平民参加重建工作。

当时。华盛顿附近五个难民营都修建了新的房舍。

至于华盛顿的重建规划工作。白佑彬没有考虑过。余辉宏也没有考虑过。当时重建的主要内容就是为难民提供安身之处。同时尽量修复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让陆战队能够更便捷的行动。

最让白佑彬意想不到的是。陈锦宽竟然让他主持受降工作。

按理说。有资格前来签署投降协议的至少都的是海军总参谋长。并且几份主要协议应该由内阁官员签署。白佑彬作为战区司令官。只负责为受降工作提供平台。并且代表战区内的参战部队接受美军投降。

实际上。最初也确实是这排的。

虽然萧鼎昆以体康为由。拒绝直接接受美国投降。但是按照大部分内阁成员的意思。应该由陈锦宽。或者卫延年去受降。结果。在六月一日的时候。德国联合意大利土耳其等国。要求也参加受降工作。这下萧鼎昆可不干了。他立即命令海军立即着手准备受降工作。必须赶在德国意利等国的代表到达之前与美国签署投降协议。至于同盟国集团与美国签署投降协议的事情。则由萧鼎昆另外想办法安排。

这下。不管是陈锦宽。还是卫延年。都不可能及时赶到美国。

另外。当时萧鼎昆安排陈锦宽去柏林访问通过向德国提供海军技术的方式来稳住德国的情绪。而卫延年则在忙着组织后方的战略运输。以及向澳洲、新西兰与美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工作。根本无法抽身到美国来参加受降仪式。

最终。则个责任落到了白佑彬的身上。

当然。除了白佑彬外。余辉宏将代表帝国的地面作战部队(包括陆军)接受美国陆军投降。杨定方将代表帝国海军接受美国投降。而帝国驻墨西哥大使则将代表帝国内阁政府接受美国政府投降。白佑彬需要接受的是美国总统。美国三军总司令马歇尔的投降书。只是当时马歇尔还在亚特兰大镇压军事政变。所以将由他的全权代表向白佑彬投降。

选择受降平台的时候。白佑彬也费了一番功夫。

当时。第一批四艘“海洋”级战舰已经服役。并且编成了第44舰队还在五月下旬的时候参加了几次炮击行动。表现出了超乎想像的打击能力。

按照绝大部分人的意思,应该从四艘战列舰中挑选一艘作为受降平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