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状元风流电子书 > 第80部分(第1页)

第80部分(第1页)

陈尧咨笑道:“我不行,你知道的,我已经几年不曾沾酒了。再说了,那些敬酒之人如此之多,你也是盛情难却。”

陈尧叟脸上露出苦笑,这南部县不论乡绅,欣喜之情,远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不说别的,单单那炮竹便噼里啪啦的响彻了将近半个时辰,又是众人道贺,摆开酒宴,打赏那些闹喜的孩童,这一顿酒宴下来,可要百十两银子了。

“这是乡亲们盛情,”陈尧咨笑道;“咱们南部县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状元及第,大哥可是这百年难寻之人,岂能不热闹一番。依小弟之见,咱们陈府当大会宾客,远知亲朋,通报祖籍,以显咱们陈氏之家风。”

陈尧叟忙的摆了摆手,道:“那岂不是要麻烦之极,我这人最喜清净了,你可是知道的。”

“我也是如此啊,”陈尧咨微微笑道,“可如今你乃是衣锦还乡,自是不同于往日了。若不是你高中状元,那些人岂会如此敬畏我陈氏,这便是有些世俗之见了。”

陈尧叟笑道:“为兄倒是没想能中了状元,依为兄之见,咱们兄弟三人之中,三弟你最有状元之才,论文采,你可是咱们中最拔萃之人,论武艺,你的箭术,为兄倒是领教过啊。如此文武双全之人,岂能不提名雁塔。”

陈尧咨淡然一笑,这科举取士,是他身在官宦之家的必经之路,可他却不喜这官场之争斗,尤其是这大宋一朝,党派之争,文人之争,层出不穷,正是这些人争斗,朝廷积弱,最终走向灭亡。

“还是再等一年在说吧,”陈尧咨微微一笑,“小弟还能舒心些日子,这要是如你一般,进了翰林院,抬头学士,低头大人,哪有文人的风雅。”

陈尧叟看他这般,不禁摇了摇头,也不在劝说他。笑道:“这五月初五将至,咱们便去宗祠祭祖,这是父亲吩咐的,端午之节,父亲不在,咱们二人应当此之任。”

陈尧咨点了点头,道:“这几日,咱们便准备一番吧,眼见五月初五在前,大哥你又将入翰林供职,闲暇时日不多了,这些日子,便在府中修身养性一回。”

“这些自有实伯操持,当然不需为兄劳心。”陈尧叟点了点头。

笔走龙蛇,陈尧咨挥舞着的湖笔在宣纸上留下了矫健的墨迹,片刻之后,才收笔而起。陈尧叟看了看,不禁点了点头,叹了叹道:“三弟字体刚劲,浮云飘散,有风骨精髓,是在难得。为兄与二弟,怕是难以比及了。”

“这书法一道,大哥也是行家,岂能不知?”陈尧咨笑道。

陈尧叟点了点头,他与陈尧咨可是一起长大,陈尧咨的书法最早还是从他写字说起的。这书法贵再“勤”与“悟”二字,这老三便是悟性颇高,每每能想及人之所不成,故而能造诣在他二人之上。

这夜色深远,月色洗尽铅华,与梨花同白,仿佛冰雪之姿,桂树嫦娥,浩渺清淡,照在这夜色的小院,朦胧的烛火灭了。

陈尧咨睡下,仍旧心思不能淡然,想着往日的点点滴滴,昔年的往日情思,伴着寂寥的黑色,无尽的滋味。

二 第七十八章故地重游

陈尧咨难得的清修了几日,在陈府的往日的滋味似是有回到了他的身上。这日的春香洒满了花园,抬头看,撒着金黄的日出,给陈府的花园更添一分新绿的盎然之气。

陈尧咨放下手中的《论语》,拿起案几旁的清茶,轻品一小口,微微有些惬意。”少爷,“身旁的小五笑道:“今日正是春意盎然,你为何不出去春游,那嘉陵山水,凌云景致,你可是多年不见了吧。”

“也是,”陈尧咨微微一笑,道:“在府中也是空闲的没了生气,那就出去走走,难得今日有这份闲心。”

陈尧咨说着,人已经回小院,整理衣冠,梳洗一番,换了一套淡青蕴色丝绸衫,带着小五出了陈府,一路闲云野鹤般的游。

这南部县城仍旧是车忙人走,熙熙攘攘之声不绝,仿似春气然升,陈尧咨走在街上,走过几个市坊,仍是有人能认得出他,与他多有见礼,便给他些水果。小五这厮才是最是欢喜,拿着在嘴上吃个不停,还不忘了勾搭几句。

南部县城并不大,但嘉陵江水横贯县城,嘉陵江为长江第二大支流,曲流蜿蜒,九曲回肠,锦屏秀色,嘉陵秋水,火烽琴台,鳌峰耸秀,这些都让人惊喜。

陈尧咨与小五走出县城,转过白鹤小湾,这里仍旧是山丘起伏,毫无变幻,但陈尧咨再次踏进这里,却有怅然留恋之感。

身后的小五笑道:“少爷,你可是想着这漱玉洞了?”

陈尧咨点了点头,转身问道:“也不知那处如何了,有些年头了吧,大哥与我和二哥,想前些年头,每日诵书练拳,想来现在荒凉下来了吧。”

“怎会,”小五笑道,“如今此地,可热闹起来了。”

陈尧咨问道:“这是为何?”

小五对道:“自三位少爷高中之后,漱玉洞之名,如今可是这南部县人都知晓了。每日皆有很多士子在此诵书习字。”

“这是如此?”陈尧咨心里不觉赧然,两人细走小路,拾级而上,便可隐隐听到几句书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陈尧咨看了看了看小五,会心一笑,往这小洞而来。山间的云雾了散,日出耀眼,这漱玉洞的朝气在山间回廊。虽无吕洞宾仙家道场之蕴气,却又羽扇纶巾之风度。

山间清流,依稀的流过心芳,些许的草色点缀了这层层的小径。翠竹荫凉的气息遮去了这些阳光,只留下丝丝的竹叶的淡淡竹笋的香味。

陈尧咨远远地便看到几个童子,手持经卷,正是摇头目诵,神情若有所思,有立着、又坐着、有来回诵读,也有习书写字之士。

“书之力在手,一全身之力凝于只手,可随心所欲,纵横捭阖,笔走龙蛇亦无不可。”这童子看着自己的书字摇了摇头,身后传来朗朗之声。

这童子转身一看,却是一个十六岁年年纪般的少年,手持羽扇,纶巾谈笑,看着他手中的字,微微笑道。

“敢问公子何人,莫非公子也是在这里诵书之人?”这童子蹙眉问道。

他这言语,这大小的士子都走了过来,看着陈尧咨与小五,心里疑惑不解,有人问道:“公子不是这南部县之人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