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汉封王地图 > 第53部分(第1页)

第53部分(第1页)

为义纵察觉到了自己与张汤等人产生了分歧,是在急于给自己找一条退路。

“此事就这样吧,可恨最近朝中还有人想拿缗钱令变本加厉的大做文章,这些人实在是拿社稷开玩笑,国家富强岂可竭泽而渔?这些人真该抓起来杀了!”义纵有些义愤填膺的说道,虽然义纵没有明说,不过霍光也隐约听到了一些风声,那就是廷尉杨可主张颁布‘告缗法令’,也就是让百姓举报那些隐匿家产不报和虚报的富户,并将举报财产一半分与举报之人。

很明显义纵是极力反对这个‘告缗令’的,霍光也不得不承认,不管史书上对义纵的评价如何,至少他对义纵还是很佩服的。告缗令确实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妙计,不过这也是一个比缗钱令更烂的一招棋,这个法令一旦执行,确实可以短时间内使中央财政聚敛大量钱财,可是这也彻底瓦解了商人阶层,甚至让天下无人再敢行商,更严重的是百姓尝到告缗甜头后将一发不可收拾,普通百姓也将不事生产,进而形成两个无法调和的对立阶层,那时候社会动荡社稷不稳是在所难免。

义纵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极力反对杨可这个‘告缗令’。不过杨可不仅得到了张汤支持,还让汉武帝也动心了,义纵今日前来也有希望得到霍光支持的打算。首先霍光是长安令,任何法令第一个实施的地方肯定是长安,只要‘告缗令’在长安无法推行,那么最后只能半途而废,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霍光支持就等于得到卫霍外戚支持,当今朝廷之上能完胜张汤的也只有庞大的卫霍外戚。

霍光如何不知道义纵的心思,平心而论霍光也愿意站到义纵一边,可是这不仅是表个态那么简单的事,而是一场真正的执政理念之争。以霍光现在的地位和威望,他还不想卷入这些争斗,因为一旦失败自己就会成为牺牲品。

“朝廷大的政策有三公列卿谋划,下官人微言轻只能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下官相信所有政策的出台应该也是利于社稷的!”霍光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只能奉命行事的态度。虽然从后世的眼光来看,告缗令确实应该阻止,可无奈形势比人强啊!

听到霍光这样的回答,义纵也难免有些失望,随后说了几句没营养的话就离开了县衙。霍光心里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可这是权利斗争,不是小孩过家家,不能因为对谁有好感就开始站队,如果这样做的话那只会死得很惨,而且这样的人根本就不适合做官,位列朝堂那只会死的更快。

“大人,有廷尉府的属吏求见,说是奉廷尉杨可大人之命来找大人您的!”就在义纵走后不久,霍光还一个人在房中沉思之时,衙役又跑来通报了。

“这是干什么?走了一个义纵又来了个杨可,这是逼我站队啊!”霍光不用细想都知道杨可找自己所谓何事了,问题就出在自己这个长安令的身份上,就像霍光先前想的那样,杨可也希望拿下自己,好让告缗令顺利的推行。

严格算起来廷尉的职位比起内史还要高上一些,而且廷尉府还是一个令所有王侯大臣都忌惮三分的地方。虽然心中极不愿意见杨可,可无奈霍光还是不得不立刻起身前往廷尉府。

正文 第八十五章 报喜

“下官长安令霍光拜见廷尉大人!”霍光在廷尉府一处偏殿中对着杨可一拜,接见霍光杨可自然不会在廷尉府大堂,因为那是审理有罪王侯大臣的地方。

“长安令来了?久仰大名啊!今日一见果然是少年英才,老夫这也有礼了!”杨可四十多岁,不过在这个时代确实够资格自称老夫了。他也对霍光还了一礼,这姿态也不可谓不低,完全没有摆任何上官的架子,几乎就是和霍光平等。

“廷尉大人抬举下官了,倒是下官对廷尉大人仰慕已久,一直以来没有机会拜会,今日一见可是圆了我长久以来的夙愿!”霍光现在锻炼的脸皮也够厚了,说起这些虚伪加肉麻的话一点都不觉得不适,当然这也是为官者必备的一项素质。

“哈哈,霍县令说话可真是风趣啊!今日请你到这来,还是有件事想请霍县令帮忙参谋下。”杨可走进霍光,一边走一边示意霍光到一旁的席位上坐下。

霍光也假意笑着坐到了席位上,不过杨可这样的开场方式还是让霍光有些意外,但是转眼一想,霍光才想起廷尉府不仅有刑狱断案的职责,在西汉前期廷尉府其实还负责着法令的制定与修订,甚至包括度量衡的标准都是由廷尉府颁布的。当然法令的制定和度量衡标准也不可能单独一个廷尉府就有权利,而是皇帝连同重臣一同定下的,但名义上确实是廷尉府签署颁布,这种象征意义就很大了。

想到这里霍光就明白杨可要自己参谋什么了,果然杨可随即就继续说道:“这是一项即将颁布的法令,初步已经定下来了,你位居长安令一职,对具体民情比我们这些人更了解,而且你又有推行缗钱令的经验,在这件事情上也极有发言权,所以本官想请你看看其中还有没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杨可说话的同时就有一个廷尉府属官捧着一册书简走了进来,不用看这书简内容,霍光单从杨可的话中就知道,这肯定就是关于‘告缗令’的细则。而且杨可找这个理由还相当充分,就像后世新法规出台前还搞个听证会,霍光连推辞的理由都没有了。

“这下官何德何能?此事恐怕有些不妥吧?”霍光故作为难的说道,他所谓的不妥就是自己身份地位太低,无权知晓这些机密。

“呵呵,霍县令太过谦了,连陛下都说长安令是相国之才,本官也想听听长安令的高见呢!”杨可依旧笑盈盈的说道,而且还直接一顶高帽子给霍光扣下。霍光闻言心中一惊,看来前几日自己与汉武帝在猗兰殿的对话还真被传开了。

霍光无奈也只能打开书册,果然开篇三个字正是‘告缗令’。而通篇读下来这其中的内容果然和这几日传言的相差无几,霍光其实并不知道这段历史,不过单看这内容也不难想象,只要这法令一实施,绝对会演变成一场轰轰烈烈的阶级清洗。

“长安令觉得如何?”杨可估摸着霍光也看得差不多了,其实杨可找上霍光,除了有义纵的那两种想法外,更多的还是看着了汉武帝对霍光的器重,因为在杨可看来汉武帝推行缗钱令就是找的霍光。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就是不知道具体实施后如何?”霍光只能模棱两可的回答,他即不想得罪杨可和汉武帝,也不想去做这个急先锋。

“这告缗令的重点就是发动了普通平民,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些商人就算隐藏再深,可是在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前,就算是他们的仆人门客也会将其告发。”杨可有些得意的说道,他不愧是廷尉,对人心的揣摩可谓登峰造极,这告缗令正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也就是几千年来都不曾改变的仇富心态。

“大人深谋远虑下官佩服,不过下官有一事不明,如果商人都因告缗而破产,万一以后无人经商,这恐怕有损国本啊!”霍光不是那种为了权力就完全不择手段的人,如果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可以使得整个国家富强百姓太平,霍光还是不会吝惜去做的,当下他也就委婉的提出了不好的结局。

“商人重利,这些人唯利是图,即便因告缗而破产,他们也不会放弃经商的。再说这天下没了商人不是还有朝廷吗?商人的所作所为,可以直接由朝廷来完成,那盐铁专营不是做的很好吗?”杨可不以为意的说道,心中对霍光也有些不满了。而盐铁专营就是孔仅桑弘羊等人推行的一项政策。

在封建社会,商人代表的就是惟利是图,囤积居奇,倒买倒卖赚取差价的投机之人,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商人都是地位最底下的一类人。而封建社会尤其是生产力低下的时期,只有农业才是国本,在大多数统治者眼中,商人都是可有可无的。

霍光心里知道杨可的话有很大的漏洞,毕竟盐铁是战略物质,这些归国家专营是有利稳定,可是如果一切商业活动全部由国家来完成,那这就如同后世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这是完全摈弃市场经济原则的行为,当一针一线,柴米油盐的生活所需都被严格控制的时候,国家的发展也就成了空谈!

这一点在两千年后就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当然两千年后人类都还会犯这样的错误,放在现在也并不奇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