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乾清宫正殿内。
天启坐在龙书案后面,叶向高、星站在前面,共同听高攀龙激愤地诉说:“日前,崔呈秀奉皇命巡按淮扬,收受各级官吏及盐商贿赂无数,秽声恶行震惊东南。”
站在天启左侧的魏忠贤反驳道:“道听途说,不足为凭。”
高攀龙掏出一叠状纸,比划着说:“有人真名实姓言之凿凿告状,怎么是道听途说?”
天启一拍书案,厉声问:“到底是如何行贿受贿?”
高攀龙:“淮安知府王成龙为求升迁,送白银三千两,玉璧一对;扬州知府郑重因营私舞弊被查,送白银五千两,珍奇古玩一箱;盐商李玉堂、林同海、马文亮为多领盐引各送白银三万两。”
魏忠贤无言以对。
星:“万岁,应立即将崔呈秀、王成龙、郑重革职拿问。”
魏忠贤却说:“真名实姓告状,也是一面之词,革职拿问似乎不妥当。”
天启:“依魏大伴的意思,该怎么办?”
魏忠贤:“先停其职务,在家听候发落。老奴派东厂番子逐一落实,再向万岁禀告。”
高攀龙:“这样处置,未免太便宜他们了!”
天启:“魏大伴的意见比较妥当。”
星暗示高攀龙不宜再争了。
高攀龙对天启说:“万岁,本朝有一陋习,助长了贪腐的歪风邪气。”
天启:“是什么陋习?”
高攀龙:“外地官员进京述职,允许他们以“书帕”礼觐见京官。明文规定不允许超过十二两银子。可实际操作中,逐渐增至五十两、一百两甚至二百两。”
星:“其他暗中进行的,什么‘三节两寿’送礼,夏天送‘冰敬’,冬天送‘炭敬’……数不清的名目,说不完的理由。总之一句话,地方官拼命搜刮百姓,给自己买路。”
叶向高稍微等了一会儿,说道:“万岁,据臣所知,近年来各地时有贪污受贿之事发生。臣等虽焦心苦思,严防死堵,不如万岁略尽心意即能使群僚警惕。臣等劝说百官,虽口干舌燥,不如万岁一句话即能鼓舞人心。臣等虽鞠躬尽瘁殚精竭虑,不如万岁举手投足之间足以维新宇宙。”
天启听叶向高把自己捧得很高,露出得意神色。
星接着说:“天下大治,全在万岁一念之间,求仁得仁,太平立见。不然,即使十个周公再世,也无能为力。”
天启:“叶阁老、赵尚书说得都很好,朕也是一心求治。”
高攀龙:“那万岁就不该放过那些贪官污吏。”
魏忠贤:“高大人说得过分了吧,万岁并没有放过坏人,只是派老奴慎重调查落实。”
天启:“二位不要争了,等魏大伴落实之后,再做处置。”
夜晚,北京魏忠贤宅邸小客厅内。
青衣小帽的崔呈秀跪在魏忠贤面前连连叩头,口中说道:“若不是魏公公出手搭救,崔某今日死无葬身之地!”
魏忠贤笑眯眯地说:“崔大人,快起来快起来,事情没有那么严重。你一向对魏某尊重,关键时刻魏某自然要为你说话。”
崔呈秀站起来,一摆手,他的一个随从立即抱过来一个木箱子,放到魏忠贤面前。
魏忠贤很随意地问:“这是什么?”
崔呈秀:“一点儿小意思,孝敬魏公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