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武圣为何不是岳飞 > 第165部分(第2页)

第165部分(第2页)

偷袭失败的三天后,在小商河先是遭遇杨再兴的亡命之战。紧跟着就是张宪的复仇之战。

七月十四日,完颜兀术转战颖昌城,企图强占岳家军的粮仓,结果碰到的是岳云、王贵和董先的迎头痛击。

而在今天,也就是七月十八日,他完颜兀术遭遇到的是由岳飞亲自指挥布置的岳家军主力。还焉有不败之理。

对于这场战役,《宋史?岳飞列传》卷365中的记载是:“……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飞檄陵台令行视诸陵。葺治之。”

而南宋史家吕中在《中兴大事记》一书作出了这样的总结:“岳飞忠孝出于天性,自结发从戎,凡历数百战,内平剧盗,外抗强胡。其用兵也,尤其善以寡胜众其战兀术也,于颖昌则以背嵬八百,于朱仙镇则以背嵬五百。皆破其众十余万。虏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称,至以父呼之。”

金兵败了,慌不择路,向着北边就逃。

按照以往的惯例,只要金兵逃出二三十里外,就能够逃得性命。又可以等待将领的召集和重整。

可是这一回情况有所不同,因为岳飞一早就在金兵的后面埋伏了一直部队,这支部队就是岳家军的左军,而领军的统制官就是大名鼎鼎的牛皋。

岳飞用整整一支左军在后面来专门侍候溃败的金兵。也算是对得起完颜兀术这位老朋友了。

而牛皋面对狼狈而逃的完颜兀术,他又取得了怎样的战绩?

对于这一点,找不到任何直接的历史记载。

为什么会这样?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作者李心传作出了解释………秦桧和他的儿子秦熺联手起来,篡改所有与岳飞有关的历史资料。

在秦桧专权期间,秦桧派他的养子秦熺去负责检修南宋的官史,并让其养子和其同党负责管理南宋的国史档案。

这帮奸人联手毁掉了许多对秦桧不利的奏章诏书及其它文献,对有利于岳飞的文件档案也尽力销毁。

对于岳飞的许多事迹,秦桧奸党在由他们编修的南宋官史中又多加入了诋毁的成份,这帮奸佞还在由他们编修的南宋官史中故作曲笔,肆意篡改删削史料、颠倒事实以极力贬损岳飞。

为此,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多处提到此事:比如,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建炎三年十月辛卯条的注文中,李心传专门写了以下一段话:“按:此《日历》乃秦桧领史院,秦熺为秘书少监时所修,张孝祥尝乞删改,疑未可尽信,姑附著此,更俟参考云。”

又比如,李心传在《要录》还记载道:“桧专政以来,所书圣语有非玉音者。恐不足以垂大训。乃奏删之。”

这就说明了秦桧及其党羽删削篡改南宋国史范围之广、内容之多、胆量之大、甚至对于宋高宗亲口所说的话也敢加以篡改。

PS:谢谢zhuxyhh01大大、0拈香一朵0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六十五章: 气结的一幕

凡事百密必有一疏。

虽然秦桧和他的党羽们竭尽所能,无所不用其极地去删除,破坏岳飞的种种事迹,但只要我们耐下心来,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对于牛皋在朱仙镇大捷中所取得的功劳,在《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卷、《张宪杨再兴牛皋传》中有以下记载:“……金人渝盟,飞命皋出师战汴、许间,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以皋兼提举一行事务。宣抚司罢,改鄂州驻札御前左军统制,升真定府路马步军副统总管,转宁国军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

在这段描述中,汴梁城和许州之间,正好处于朱仙镇的范围。

其中的“以功最”,说的是牛皋在这几场大捷之中的功劳最大,甚至要比负责在正面冲锋的张宪还要大,所以他也籍此得以升官进爵。

有一点是很明确的,牛皋既没有参加十几天之前的郾城之战,小商河之战,也没有参加才结束几天的颖昌大战。

他之所以能够“以功最”,唯一的途径,就是在朱仙镇大捷之中立下大功;而这个功劳要达到“以功最”的程度,在奖罚分明的岳家军中,只能要用足够多的杀敌数量才能取的。

完颜兀术败了,败得是如此的彻底,即便用一败涂地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等金兵们狼狈万分地逃窜回开封府,略为清点人数。完颜兀术这时才知道,自己的麾下已经不足三万人了。

这个时候的完颜兀术已经彻底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