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修帝皇大道的 > 第36部分(第2页)

第36部分(第2页)

那里是什么?林易发现那渐台中间的石台上竟坐着一骷髅,身上长袍随风舞动。数百年过去,这长袍竟然还没腐烂,林易十分好奇,快速走进了几步,终于看清这长袍竟是土黄色,上有龙纹,竟是件龙袍。再看那龙袍中的骷髅,躯干四肢都完整,偏偏少了颗头颅。林易终于认出这人是谁了,这人就是那新朝皇帝王莽!

“汉书中记载王莽的尸首不是被长安城军士和百姓所切割为碎肉,怎么出现在了这里!”林易一时感到十分奇怪。那件龙袍依然崭新如故,华丽异常,林易不自觉地用手摸上那长袍。突然林易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脑海中无数的人影闪耀着:王莽戴上了纯金的平天冠,身上那件华丽的龙袍是如此的熟悉,站在未央宫前的广场上,脚上的鞋却不知道到哪儿去了。司命手捧威斗,不断地报着时刻,王莽随着威斗的转动,按时改变自己站立的方向。还有一百多名忠诚的官员死死守护在王莽的身边。皇宫内突然起火了,**许多宫殿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势迅速向未央宫扑来。

突然一声马啸声音传来,一位大将手持长柄大刀进来,身后跟随了一千多人的士兵,身上战甲破烂不堪,脸上皆是疲色,不知几宿没有休息了。那长柄大刀如此熟悉,原来就是龙鳞,这位大将军应该就是那王邑。王邑见到王莽连忙下马,泣声跪诉道:“皇上我们快跑吧,乱军已攻入内城!”

在烈焰和喊杀声中,群臣纷纷劝王莽立刻离开这里,王莽目光迷离,厌恶地望着这些慌乱的大臣,歇斯底里地大喊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

话音刚落,未央宫院门轰然崩塌,烟尘四起,绿林军如潮水般一拥而入。王邑却也顾不上这些了,一挥手,身后两人已经架起王莽直奔那城外南郊建章宫而去。后面1000多名忠心耿耿的大臣和士兵紧紧地跟随着。

长安城内外到处都是叛军,一路上经过无数次血战,王邑一行带着王莽还是逃到了建章宫。王莽身边的大臣和将士也越来越小,只剩下了一半的数量。

“快,带朕去拿渐台上!”刚到建章宫来不及休息,王莽看到手中威斗不停地抖动,突然变得十分兴奋起来,眼睛一刻也不离开天空,丝毫没有半点亡国的惆怅。

可是不到半个时辰,一小股绿林军还是发现了王莽等人最后藏身之处。虽然只是一小股也是王莽等人的数倍,紧紧坚持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建章宫也被攻破了。

此时太液池中的渐台上,王莽早已衣不遮体,头发散乱,没有一点帝王的样子,身上只剩一件龙袍,连平天冠都不知道丢到了哪里。叛军又已攻入了建章宫中,看着身边忠心耿耿地大臣和将士一个个死去,连自己最信赖的王邑、王睦父子二人也已经力战而死。渐台下依然在不停地混战着,王莽身边已经剩下寥寥几个护卫,可是王莽却神情依旧,眼睛依然始终盯着天空,手捧威斗在不停地移动着方位。

“哈哈……”王莽突然一声大笑,笑声未落,尸首已经分开。

“杜吴!你竟敢杀了王莽!”王莽身旁本是一位忠心耿耿的护卫喝问道,只是大言不惭就直呼王莽的名讳。

“王揖,你何必明知故问!快!再晚就来不及了!这人头不可以替换,这尸身却可以以假乱真,因此这项上人头我必须带上了!剩下的就交给你来处理了!”话音未落,叫杜吴的人已经捡起王莽的人头跳下了渐台。那叫王揖的人也毫不犹豫,拔出长剑,剑如长虹舞动,整个天空都被剑光笼罩,无数正在争斗的王莽亲军护卫和绿林军还没明白是什么原因,却发现身躯已经被剑气贯穿,紧接着又是天翻地覆,地动山摇,天地都为之变色,整个建章宫及方圆数里的地方突然开始塌陷,不断地下沉。

“啊……”林易突然一声惊醒,竟然做了一个梦,这梦如此真实,真实的让人感到害怕,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再看那手中的长袍好像完成使命一样,突然间就消失在虚空中,化为灰烬。

王莽的头颅被后世历代皇帝所收藏,林易现在真是十分好奇,这王莽的头颅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为何历代帝王都把他和孔子屐、汉高祖的斩蛇宝剑一样当做国宝收藏。只可惜这几件宝贝本放在洛阳城中武库好好的,想不到几个月前的一场大火,把他们都烧得精光。林易从张华的奏章中早已得知此事,为此也曾难过了多天。甚至一直怀疑这样宝物应该是被人趁乱盗走。

王莽的死究竟有什么秘密,他最后被杀死之时他身边的那叫杜吴和王揖的两人,明显就是两名修为深不可测的修仙者,看他们的功法很可能就是五大剑仙世家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究竟有何目的,这一切都太令人捉摸不透。

第六十三章 超越二千年 惊起一身汗

从那王莽黄袍中得到的信息,一直在充斥着他的大脑,简直太令人惊讶。王莽进行的是一个全面深刻的改革,不同于其他封建改革仅仅停留在制度上搔搔痒,王莽的改革是深刻,具有超前的眼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民族、民主、科学和共产等现代思想。

王莽具有大汉主义倾向,尤其仇视匈奴和高丽,曾经多次讨伐匈奴,意图将匈奴赶出北方草原,汉武帝之后就他最积极。他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甚至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他胁迫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西海郡。他甚至还一度想灭掉高句丽。不过就因为王莽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错误政策,不仅导致边境战乱不绝,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力日衰。

王莽鼓励科学试验和发明创造。对于新科技的重视,王莽当时实验很多被儒家成为奇技淫巧的新生事物。这一时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王莽命令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的唯一一次人体解剖,现在的很多医学名词比如十二指肠之类的就是那次的命名,真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公元18年,王莽得知有位巧匠能制作一种飞行器,这种飞行器是用大鸟的羽毛做成的翅膀,然后装在人身上,可飞行数百步。王莽立即召见他,并亲自观看了他的表演,支持他的飞行实验。王莽自身也是个发明家,他发明的是游标卡尺,意图统一全国的度量,从原理、性能、用途看,这个游标卡尺同现代的游标卡尺十分相似,比西方早了1700年。

王莽鼓励平等,关注民生,仇视奴隶制。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尊贵的,这曾是王莽提出的口号!买卖人口是“悖天心,逆人伦”的罪恶行径,必须立刻停止。看来王莽具有现代人那种人生来平等的光辉思想。王莽认为买卖奴婢有违于“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大义,规定奴婢为“私属”,不准买卖。王莽企图以限制奴婢的买卖的方式,限制奴隶范围和数目的扩大,使其最终自然消亡。另外还规定,对于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劳役。劳役期间,政府供给衣食。王莽相当关注民生,他废去皇室的呼池苑,改设安民县,迁移穷人去住。沿途饮食及到达之后所需田宅器具耕牛种子等,都由官府供给或借贷。王莽又下令在长安城中投资建设5个里共200个廉租房住宅小区,供贫民居住。权势开始向民生倾斜。

王莽特别重视教育工作,扩大太学招生,太学生数量破纪录超过1万人。他还下令各地兴建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读书增长知识。在京城为学者盖了1万间房子,建了不少研究所。凡是对古典文献有所专长的,都召到京师做研究,前后来了千把人,每天讨论儒家学问。

王莽还是个*实践者。他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化,私人不准买卖土地。如果一家男子不满8人,田超过900亩,应把多余的田分给本族或者邻居的无田人。原来没有田的人,按男口每人给田100亩。不过因此触动了大地主阶级,导致后来被各地豪强地主推翻。

王莽还是个经济思想家。他实行政府控制物价,禁止商人囤货炒作。他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个城市设“五均司市使”,即“五均官”,由原来的令、长兼任。主管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征收税款等事宜。评定物价是指五均司市师要定时对市场上主要产品物价进行评定;调节市场是指控制市场供应,货物滞销时,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货物涨价时,以平价出售,以维护市场秩序;办理赊贷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办理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以帮助百姓及商家缓解资金之困;征收税款是指征收山泽税和其它各种杂税。

王莽最超前的就是币制改革了。在世界铸币史上开创了主、辅币相结合的“宝货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