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哈布斯堡君主国和新奥地利王国已经准备成立,但是,这两个地方还是更像领地,而不是国家,所以约塔尔总督才这么说。
至少也要等以后两国的框架搭起来后,才能初步具备国家雏形,至于现在,连两国的君主都还没有抵达封地,自然更构不成成为独立国家的条件。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哈布斯堡君主国和新奥地利王国,也不会出现在国家名单里,而是继续以东非多哥兰北部领土的名义发展。
这本身是为了维护两国的安全,他们现在还没有独立发展的能力。
卡尔皇储对约塔尔总督再次表达了感谢,然后他问道:“约塔尔总督,接下来我和斐迪南,将各自前往自己的领地,不知道有什么细节,你能不能给我们说一说?”
对于他的要求,约塔尔总督自然不会拒绝:“卡尔皇储,对于你们后续前往领地的发展,我建议可以直接复制我们多哥兰的治理模式。”
“多哥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对产业进行了很多适应当地情况的调整。”
“卡尔皇储将要前往的纳蒂廷古,倒是还好,那里本身发展不算差,各种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所以,卡尔皇储到了纳蒂廷古,完全可以直接延续很多东非遗留的政策和机构。”
“而斐迪南大公的目的地,达庞镇基础就差了很多,人口甚至不到一千人,产业也不清晰,后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我们联系。”
“不管达庞镇还是纳蒂廷古,都有电报和电话线路,直通洛美,所以交流还是很方便的。”
“你们到了殖民地后,应该优先发展一种主要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我建议经济作物选择棉花,纳蒂廷古本身棉花种植就得到了一定的推广,所以棉花种植更容易发展起来。”
“达庞的情况也差不多,当然,粮食作物选择应该多样化一点,毕竟多哥兰并不像欧洲一样风调雨顺,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所以,想要保证粮食安全,就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你们可以优先选择玉米和粟这两耐旱作物,玉米在多哥兰容易种植,且产量也高,而粟能适应极端气候变化,不容易绝收,关键时候能够成为救命粮。”
东非早期就喜欢种植粟,也就是小米,毕竟这种作物耐旱,耐贫瘠,在早期东非水利设施尤其不发达,甚至为零的时候,粟就成了最适合的粮食作物之一。
当然,后续随着东非农业不断进步还有社会发展,小麦,水稻等就成了东非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约塔尔总督特意提醒道:“还有一点,就是玉米虽然产量高,但是对养分的汲取也比较大,容易破坏地利,所以最好和豆类等作物轮种。”
作为一个相对落后殖民地的总督,约塔尔对很多土地如何开发的问题和措施都如数家珍。
毕竟多哥兰自身发展情况,和东非本土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差不多,所以约塔尔总督对于管理多哥兰深入了解了许多细节,只不过,多哥兰有本土的支持,而东非本土发展时只能自己摸索和试错,所以多哥兰发展肯定比当年本土要快的多。
不过,这主要指的是农业发展领域,多哥兰有本土现成的经验,技术,人才可以利用。
而工业发展上,多哥兰基本没有追赶和超越本土的可能性,本身东非也不需要多哥兰发展工业。
所以,除非多哥兰独立,不然它的产业永远不可能把重心转移到工业上来。
而对于现在的多哥兰来说,即便重点发展农业,也足够了,毕竟多哥兰本身人口不多,农业发展的利润很可观。
卡尔皇储和斐迪南大公认真的听取着约塔尔总督的建议,并且不断请教各方面问题,而有了约塔尔总督的帮助,也让两人对如何发展领地,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后续,卡尔皇储和斐迪南大公在洛美待了一个大约一个月时间,之所以停留这么长时间,是因为他们在洛美要处理的事情有很多。
主要是负责哈布斯堡皇室人员,资源从东非本土到洛美,最后到他们领地的协调和调度工作。
东非多哥兰的军队,负责协助他们将各种物资还有人员,送往目的地。
除此外,为了两人的安全,东非多哥兰殖民地还抽调了一个连的兵力,暂时前往达庞还有纳蒂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