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第339部分(第2页)

第339部分(第2页)

为什么刘铭传单单爱慕上了刘邦呢?其实很简单,同样都姓刘,而且,几乎除了“亭长”这个职位没有混得上,还有由于迫于生计而最后曾干起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成为官府追捕锁拿的要犯之外,至于其他的方面,刘铭传完全可以与当年的刘邦可以一绝高下。那就是,他们都曾经是一样的,被乡民嗤之以鼻的无赖和恶棍。

啸聚山林,以劫富济贫为名,实质上却是满足了自己曾经渴望而不可求的生活欲望的刘铭传,当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尤其是三年前太平军定都天京,随即开始席卷南方的时候,面对如此强劲的太平军的势头,据说还曾一度想到过要效仿毫州的捻子,也加入进她的行列。

可无巧不成书,刘铭传已经派人送归顺信给了庐州的赖汉英,偏偏就在他率众祭旗下山的节骨眼儿,突遇一阵莫名其妙的狂风,祭台上快赶上他大腿粗细的大纛旗旗杆子竟然被吹断成了两截。据说,就是因为这种不祥的预兆,才使得刘铭传又一下子“幡然悔悟”,转而罢了投顺太平军之念,却接受了远远地躲在庐州城外,当着新任庐州知府的马新贻的招安。土匪摇身一变,成了忠实于大清的团练,开始与太平军对抗。

其实,所谓大纛旗的不祥预兆,只不过就是刘铭传的托词。在他的心里,土匪当起来是痛快,可真要一辈子做下去的话,“生有爵,死有谥”的美好憧憬岂不是水中月?刘铭传的土匪生涯,不过就是一场无奈的赌博,他下的赌注就是未来朝廷的招安。太平天国看上去是厉害,而恰恰就是因为太平天国太厉害了,直打得大清惊魂丧胆,一直脚踏两只船,在明着联络赖汉英,暗中却始终也没断了与马新贻称兄道弟的刘铭传,才最后选择了去保卫大清。他很清楚地意识到,势头凶猛、战局顺利的太平军是不会拿他这个小土匪当成一回事的,而大清不行,自己这三四百人的队伍,在眼下的大清的眼中,多少还是一盘菜。为了遮那些很愿意投奔太平军的人眼目,他玩弄了一个大纛旗被吹断的把戏。

投顺了马新贻的刘铭传,果然是“不负众望”。他凶悍善战,对太平军表现出刻骨的仇恨,虽然在皖北清军节节败退的大势之下,并没有什么更多的建树,倒还是引起了当时同样在家乡正大办团练的李鸿章的注意。

忠义救国军扩军,急需悍将猛士之际,官运亨通李鸿章没有了忘记了这个战场上嗜血如命的安徽小同乡。而刘铭传则更是打心底里又开始钦佩起了这位既能得到太后赏识,又被洋人所器重的高贵乡里,不顾已经升迁为山东巡抚的马新贻的再三挽留、大肆许愿,一头就扎进了李鸿章的怀抱,成为了忠义救国军的一员。在李鸿章的提携下,也成为了统带一标人马,享受起了职同总兵俸禄的大清朝廷恩典。

回到标统官邸的刘铭传,换上一身上下素白的睡衣裤,在桌案边秉烛看起了《春秋》,尽管太年轻的他颌下光秃秃的一毛没有,可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有事没事用一只空闲的手要在上面胡撸一把,大概也是想一展武圣公夜下习《春秋》的风采吧。

自从进了忠义救国军,尤其是得到了连睡梦中都不敢想的现在的高位之后,刘铭传的日子并不像他以前幻想的那样好。忠义救国军不仅仅一支军队,还是一个大大的官场,一举一动哪怕稍微有一点儿纰漏,都会招致那些对他眼红者的非难。

尤其是在瑞麟指挥的右翼集团中,由于与李鸿章之间的不合,瑞麟对来自皖籍的官员,简直就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上上下下自然效仿。而在芮陆地区的这个更是以湘籍官僚为主导的“晋南镇”中,远离了恩师李鸿章的庇护,刘铭传真是有些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哪怕一抬手一投足之间,都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滋味儿。

………【第三九八章逐鹿(四十)】………

“大帅,趁着他们还没有对我们下手,早走比晚走更好,此其一。”温德勒克西极其肃然地望着绵洵,一抱拳,“前天听了大帅的想法之后,标下也曾反复思考过,再结合近来所获知的关于卫辉府方面的消息,标下还有第二个忧虑。”

说着,温德勒克西把茶桌上的两个茶碗挪了挪,从袖口里取出卷着的地图,摊在了茶桌上,“大帅您看,张树声、潘鼎新的两个协都集中在了原武、新乡及辉县三地,而吴长庆、唐殿魁的两协人马,主要力量也都驻扎在卫辉的府城内,仅以三个标的微弱力量防御其东面封丘至滑县这个漫长的河防线。当然,他们可以搪塞说还有数千的地方团练及豫北防军在那里顶着。朝廷看不出来,沙俄人也会一时被蒙蔽,可咱们不傻,他们不去加强那位李大人所称的黄河防线,却要虎视眈眈地屯兵在我们旁边,为了什么?”

“他们这是在等机会,要走。而且一旦我们有所阻拦的话,他们还会不惜向我们动手!”绵洵用力地在座椅扶手上狠狠拍了一掌,鼻子里同时发出一声愤怒的恶哼。

“大帅错了。”温德勒克西轻轻摇摇头,“一开始标下也是这种以为,可琢磨了之后,又感觉并非是这么简单。”

“怎么?”绵洵有些大惑不解的样子。

“大帅仅仅说对了一半,”温德勒克西的手在地图上指点着,“如果李鸿章真的像是怡亲王所猜测的那样,是要在京城搞小动作,那么,他也不会私下调集这四个协的兵马进京。大帅请看,惠亲王绵愉在真定,虽然他会听从议政王的招呼,可由于手下统领的各部中,‘后党’势力不小,再加上惠亲王又不是个果断的人,如果奉李之命进京的军马经过他们的防地,很可能他们会充耳不闻。不过大帅还是低估了瑞麟大人的能力。瑞麟大人固然饱受李鸿章排挤,可也正因为如此,瑞麟大人才会痛下决心暗地里与李鸿章分庭抗礼,其实从瑞麟大人躲开李鸿章常驻彰德府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说到这里,温德勒克西故意停顿了一下。

“那……那又会如何?”绵洵真是有些大脑迟钝了,似乎还是没有听明白。

“东路两镇的忠义救国军中,除去卫辉镇,彰德镇的四个协都是后娘养的二线军兵,瑞麟大人岂会在他们身上不动心思。”温德勒克西轻轻地笑了,对自己的超强分析力,他很陶醉。“如果卫辉镇兵马北上,试想一下,他们如何能做到叫瑞麟大人不知不觉?显然不能。那么,放着眼前搬到李鸿章现成的大好机会,瑞麟大人一定不能轻易地放掉。一旦彰德镇的兵马动手,不用说是大部,就是只要动起来一个协或几个标,卫辉镇的兵马就别走了。因为,这一打之下,惠亲王可就不能装聋作哑了。”

绵洵看着温德勒克西好一会儿,才忽然击掌叫绝,“高,放逸的这番分析果然是高明。”可又一转念,还是有些不明白的地方,“那么……那么,李鸿章这个贱骨头到底是想做什么?”

“这就应了大帅先前分析的那点了,卫辉镇的兵马其实就是冲着大帅您和瑞麟大人来的。”温德勒克西慢慢卷着地图,沉吟了片刻,“李鸿章是想以忠义救国军作为赌注,威逼沙俄人重新还政于那位太后。大帅想想,难道现在这不是最好的机会吗?”

“这……”听得嗓子眼儿发干的绵洵刚刚端起茶碗,被温德勒克西最后的这番话吓得一激灵,茶碗险些掉下地去。是啊,自己考虑来考虑去的,可怎么偏偏忘记了这一点呢?议政王摄政,那是俄国人急于要和谈养兵的机会,如今和谈陷于了僵局,人种还没完全开化,毫无诚信可言的俄国人难道就不会再来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他姥姥的,俄国佬要是又和李鸿章坐到了同一条船上,那……那恭王他们可就危险了!”绵洵激动之下,禁不住放起了粗话。

“这就是标下希望大帅火速进京的另外一个原因。”温德勒克西收起地图,缓缓站了起来,“大帅啊,这次走不紧要快,还得做好将来与沙俄人真刀真枪火拼的准备。”

“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