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第295部分(第2页)

第295部分(第2页)

说到这里,他扭头望望谭绍光,“老弟啊,万紫千红是不行的,只能一花独秀,中华民族一花独秀。五十朵花儿如果争奇斗艳,各不相让,不要说别的,只要我天天去想着我是一个壮人,我应当为我的民族复兴做些什么,其结果就是向今天的陕甘,早晚要导致分裂。为了天朝的一统江山永远不变色,为了中华民族能真正屹立山巅,大家庭里的各民族就应当淡化一些各自的东西。就像当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车道等一样,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悠久历史的统一:国家的统一、文字的统一、纪年的统一,还要有同一块国土,同一个梦想的坚决信念。”

“韦军长说的……说的有道理啊!”李秀成沉吟了一会儿,“如果要使所有民族百花齐放,互不相让,那么,作为人口占了绝对多数的汉族,为了确保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就势必要用一些政策和财力来予以额外的特别扶助。这样做对天朝的发展并无益处,当然也不符合民族平等的国家根本大计。”

“呵呵,说的都不错啊。”林海丰低头看了看手表,“绍光他们今天就要回各自的防地去了,还有点时间,我也说几句。在当今的世界历史上,我们中国其实并不是一个最古老的国家,而且,也不是领土最大的国家。但是,我们的中国却在当今的世界史上,拥用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林海丰摇着破蒲扇,慢条斯理给身边儿的几个大将,讲起了埃及人在公元前四千多年就有了历法,可这时的中国还正处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时期。苏美尔人在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就有了楔形文字的雏形,埃及人在此时也有了最初的图形文字,并且在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左右就开始有了一个第一王朝。

腓尼基人在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形成了城邦,第一乌尔王朝于公元前三千年在幼发拉底河入海处出现,基什王于公元前二千八百七十年裁定两河流域两邦间的疆界争执并树界石,有了国家边界的概念。埃及的第三王朝即公元前两千七百八十年到两千六百八十年间,开始建造了埃及古文明象征的金字塔。而我们中国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却诞生于公元前两千五百五十年的前后。

他告诉这几员大将,尽管古埃及人、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基什人都有过比我们更早的辉煌,但是,在今天的世界地图上,早已找不到他们遗留下来的任何一个国家,更不会发现那个什么第一乌尔王朝的的踪影。现在的埃及倒是还有,可它也只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名字存在着,至于主人,那早已是消亡了几千年了。从公元前一千六百八十年开始,西克索人、利比亚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等等,就先后成为这块土地上的新主人,原来的埃及人,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在众多外来的人烟里,就连从公元前三千年起,就曾经长期被使用的埃及语,也消亡的无影无踪。

而我们中国呢?从商代起,我们有了国家的概念,再到秦始皇建立起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尽管期间也出现过众多的内乱、分裂、民族战争和改朝换代,但是以汉族也就是古时的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实体不仅始终存在,而且统一的疆域范围还越来越广,最终凝聚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在今天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几个国家中,我们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历史悠久的稳定疆域的国家。

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古文化历经苦难,甚至在遭遇到五胡乱华那种几乎可以导致汉族灭绝的惨境时,却始终能延续下来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祖先所拥有的博大精深的作为中华民族主干的汉文化。无论是文字、典籍,还是先进的技艺,我们的祖先们始终不屈不挠地坚守着自己的民族文化阵地,这才是其它任何一个外族所不能够取代的根本所在……

“绍光说的不能说不对,韦正的话更应该叫我们深思。”林海丰停下手里摇着的破蒲扇,再次用深邃的目光仔细看着身边儿的每一个人,“今天的话似乎有些絮叨,不过,大家都该好好铭记。还是那句话,今天我们眼前的世界也许还很单纯,可将来呢?”

“殿下,我明白了!”谭绍光点了点头,“只要我们天朝一直像现在这样,加强天朝的教育大业,等到大家都有了文化,都能够看懂历史的时候,大家就都会像我们一样,任何分裂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企图,都将在天朝人民面前碰的头破血流。”

“错了。”林海丰轻轻摇摇头,“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会加快天朝的建设,会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但是,文化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

李秀成等人不解地望着林海丰。天朝不遗余力地在发展各级的教育事业,这恰恰就是得益于安王殿下的推动,怎么安王殿下现在倒这么说起来了呢?

';);

………【第二八九章放心吧殿下,保证万无一失!】………

“人的文化素质低,或者没有文化,其实是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们最喜欢的事情,因为人容易被欺骗,容易产生盲从。看看我们现在,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还宁肯背着脑后的那根大辫子,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林海丰低头梳理着破蒲扇的毛边儿,“可文化普遍提高了之后呢?看的和懂的多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强了,人的思想自然而然也开始活跃,当然,活跃并非不是个好事,只有思想活跃了,人才会易於接受新生事物,否则,新的发明和创造的动力哪里来?”

林海丰停了一停,抬头看看李秀成等人,“天京的大阅兵大家都应该深有体会了,整齐的步伐,雄壮、威武的阵列,还有展示出来的那种气吞山河的昂扬斗志,这一切都是怎么得来的?”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李秀成回答到。

“嗯,是这个道理,如果在行进的行列里,走着的都是一个个相互间同床异梦的异己份子,表面上的步伐甚至可以走的看上去比我们的队列还要整齐和漂亮,却绝对显现不出我们的这种气势,那又有什么用呢?”林海丰点点头,“思想活跃所引发出来的根本问题,就是喜欢怀疑一切。刚才我说了,在科学和生产上,怀疑一切是发展的源泉,没有怀疑就没有进步。可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们没有信仰,或者是背弃了自己曾经的信仰。当国家大难临头的时候,他们总是大海龟一样把自己的脑袋紧紧所在龟壳里,平时呢,他们却会愿意独享社会的巨大财富,还要别有用心地追捧一些舶来品,到处搜罗一切社会的阴暗面,制造所谓的新的理念,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证明他们这些精英们的存在。如果某代政府再来个不负责任地、无知地任由他们自由下去,到处兴风作浪,最终将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精神混乱。那离整个民族的最后毁灭,就不会太远了。”

“我这不是危言耸听。”看着身边儿这几个随着自己的话语陷入沉思的将领,林海丰咳了一声,“随着物质文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就会有人以平等为借口,煞费苦心地利用类似于绍光说的那种漂亮的辞藻,为企图最后达到毁灭我们整个中华民族这个目的摇旗呐喊。不信咱们以后看,一旦天朝进入和平的发展期,一旦大家都吃饱了饭,不出十年,就会有叫嚣要使自己这个禾苗更茁壮。为了他们那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即便是一个孩子上学,他们也要你这个政府给予他们必须的照顾,否则就是不平等,就是歧视。可他们偏偏忘记了一点,对你们照顾了,那没受照顾的绝大多数人群呢?就因为他们人多,他们就该死?”

说到这儿,林海丰拍拍韦正的肩膀,“我赞成韦军长的提法,不管我们这块土地上有多少个民族,归根到底其根本只有一个,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主干是汉文化,永远不能被边缘化,被当成是烂抹布一样,危难时捡起来,享乐时却厌恶地再丢弃到一边儿,甚至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殿下,有我们在,就不会有那些人的梦想实现!”陈廷香咬着牙。

“呵呵,记住啊,我今天说这话,并不因为我也是汉人,也不提倡大汉族主义。我只是提倡发扬光大我们的主体文化,使我们不至于出现民族衰亡的那一天。民族必须要平等,所谓平等,就是大家都是天朝的主人,无论任何事情上,都拥有一样的权利和机会。如果当今哪个民族的文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