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第156部分(第2页)

第156部分(第2页)

至于军队,干脆就以东西伯利亚穆拉维约夫现有的军队为主,再从各地的监狱里放出大批的刑事犯及那些无所事事的流浪汉们加以补充,组建一个中国远征军军团。

尼古拉一世在考虑,如果克里米亚战争最终输了,那么,俄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就只能,也只有是针对是东方。

咸丰在准备着隆重的承德之行。奕忻注定要去和俄国人点头哈腰,或是再奉承些什么,当然,还要按照懿贵妃的指示,打理剩下的这一个烂摊子。到底他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只有他自己知道。

宁都的林海丰、石达开心情蛮好。

红二军大部开向赣粤边界,秋风扫落叶一样地清理干净了清军的残余,建立了指向广东的桥头堡。湘粤边界休整了多时的天军各部也都活跃起来。

福建,曾水源的红三军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在由宁波、福州两地南下的天军水师,还有起义失败后被迫撤到了海上,试图寻找机会与清妖再决雌雄的黄位率领的部分起义部队配合下,声东击西,在以有力一部强攻鼓浪屿,调动厦门清军机动力量增援鼓浪屿之后,红三军的三个师趁午夜的夜色掩护,分别由北、西、东北三面同时登船起航,并于拂晓前顺利登陆,西段的东渡至石湖山间,中段的高崎至西侧的石湖山和花屿间,东段的钟宅至花屿间三个方向相继被突破。

两天后,厦门及周遍岛屿的枪炮声平息下来,迎风飘舞的都是太平天国金黄色的大旗和血红的战旗。

宁都现在是彩旗飘扬,万人空巷。

为了庆祝天军在各个战场上的伟大胜利,也为了展示天军的风采,同时为即将离开的林海丰送行,宁都城内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

首先亮相的是原西征军的骄傲前一军一师,一面金色军旗的引导下,柳喜河的后面,是短刀队、长矛队、抬枪队、炮队组成的雄壮队列,在喧天的鼓号声中,精神抖擞,依次经过检阅台。

接着是宁都自卫团,清一色的宁都子弟,刚刚在不久前才放下手里的工具和农具,保卫自己家园的宁都子弟。

再下面是宁都四乡农军组成的队列,他们的脸上,还荡漾着分田后的喜悦和当家作主的自豪。

最后,当随着数十把军号同时吹响的冲锋号,文工团奏响起激扬、高亢的红军军乐的时候,红五师的两个方队走向检阅台。这同样是一个英雄的部队,天京城外,有他们破江南大营是洒下了的鲜血,苏州师、常州团的两面鲜红的战旗记载着他们的荣耀。师长赖裕新反手紧握指挥刀,贴立胸前。他的后面是平端上有闪亮枪刺步枪的步兵方队,还有扛抬着几十门掷弹筒、迫击炮的炮兵方队。

“弟兄们好!”石达开站在临时搭建的检阅台上,照例的大声问候。

“殿下好!”几百个喉咙在回应。

“弟兄们辛苦了!”林海丰的手高高一挥。

“为百姓服务!”通过检阅台的将士们惊天动地的高呼。

石达开听到了,围观的百姓们也听到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只自愿在做,又同时发出这样口号的军队。

石达开看了看身边儿的林海丰,从他那庄重的表情里,石达开看到了他的内心。不为天王,不为功名富贵,红军的一切只为了百姓的利益。一只这样的军队,能会出现吉安城下曾天养和石凤魁的那一幕吗?当然不会,百姓是他们的灵魂,只要还有一个人在,这只军队就不会趴下,更不会去为了一己之私,而去争夺什么所谓的功利了。红军和天军还不一样。

石达开不能不佩服林海丰的带兵方法,但是,他同时的忧虑也就更大了。

………【第三十九章你想过没有天京会因此而大乱】………

十几天来,石达开和林海丰两个人之间,对于天朝未来的军事、经济战略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在军事上,尽管林海丰熟知历史,却并没有简单地应对,而是利用他掌握的内务部、东征军情报部,脚踏实地的做着一切实际的工作,往往是在大军还远离战场,甚至还没有对该处有近期打算之前,天朝的情报人员就已经深入到各清军的腹地。早在去年的六月,林海丰派出的人员既已到达广东,天地会首领何禄的两万多义军正是由于天朝派来的联络人员提示,没有过多地在广东与清军纠缠,而是一路杀向广西,并在湘南加入到西征军的行列。

鉴于何禄的起义及太平军浩大的声势,广东各地天地会纷纷发动人马,准备竖旗响应。又是天朝的联络员及时赶到,佛山的陈开,广州郊区的李文茂、陈显良等天地会首领推迟了起义的计划,等待配合南下的天军。

这一切都叫石达开由衷地钦佩。试想一下,咸丰派遣个肃顺抵达广州,为了与天军顽抗,大规模扩充军队,搜刮民财,各地百姓的负担比之从前犹甚百倍。当准备充分的天军两路齐下广东的时候,天地会再来一个中心开花,该会有多少的百姓要加入到天军的行列中?正象林海丰说的那样了,两广等地的战役,不过就是个练兵而已了。

迅速的收复两广、云贵,居长江,以鄂北、皖北牵制消耗清军,再以精兵讨伐四川,利用和争取两到三年的时间,发展天朝的经济。之后,会是个什么样呢?

透一斑而窥全豹,通过林海丰的介绍,天京,尤其是上海的发展给石达开带来的是更多的喜悦。用各种机器来取代以往的手工业,鼓励农耕,大力发展新式的学堂,普及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准。江南富庶,巴蜀肥沃,有了强大的经济做后盾,天朝将会有个全面的质的飞跃。

满清不是天朝的对手,天朝最终的对手也不是来自满清,而是那些垂涎于天朝的外来的敌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没有完整的人员管理体系之前,好大喜功的统一只能给自己增添麻烦。石达开完全赞成林海丰的这种考虑。打下天下,是为了坐稳天下,不是昙花一现。

不过,自打上次两个人提及了天朝未来的政治话题后,石达开一直在回避这个话题。现在,林海丰要离开了,他觉得还是有必要再谈谈。

阅兵式结束后,石达开和林海丰信马由缰出了城,几个侍卫远远地跟随着。

“经过快两年的适应,新的官员制度必须要马上实行,兄弟和哥哥一起给东王上个奏折。”石达开看着林海丰说到。

“是啊,从上到下的体制是要马上改改了。”林海丰手里的马鞭子随意地甩了甩,“两广拿下后,大哥也该尽早回天京主持军事统帅部了。”

“呵呵,现在的一切暂时都由东王管着,不是也很好吗?”石达开笑笑。

“东王现在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事情都压在了他的身上,他很累。”林海丰知道,石达开对以前杨秀清的印象没有太多的改变。

林海丰、郑南和杨秀清关系处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