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第148部分(第2页)

第148部分(第2页)

哪知城门还没打开,城南远远的传来的枪炮声,一下却又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红三师在大张旗鼓展示自己实力和意图的同时,另派了一个团,没有动用任何枪弹,顺利抢占了城西部闽江上唯一的桥梁,洪山桥,随后长驱直下。城里听到的枪炮声,正是来自他们控制烟台山等制高点时对试图顽抗的零散清军守兵的清剿。

红八团的这次迂回,不仅封死了福州城南的几个渡口,还集中了全团的几十个掷弹筒,把停泊在闽江中的清军水师打炸了窝,你挤我碰,仓皇间损失难免,最后远远的避开了事。

王懿德这个时候不再讲什么突袭了。他脑子先是乱了一阵,真他娘的,这帮子乱匪到底想干什么?不久,他就想明白了,呵呵,看来是要提前封堵自己的退路啊。笑话,本督能跑?好啊,既然都摊了牌,咱们就试试看,到底谁先跑?

“传本督的命令,向南岸打炮,做出要渡江的样子,不让我们消停了,他们也别想好好的过。”王懿德气恼地叫着。

他是够生气的,西门外的长毛军队竟然开始排列起了攻城的阵形。真是闹不明白了,他在城里才转悠上半圈儿,现在都感到疲乏了,这些家伙难道都是铁打的,就没有个累?

差十五分钟零点,随着陈玉成的一声令下,雨点儿似的迫击炮弹飞向福州北门的城楼、两侧的马道。潭绍光教导旅的一营,潭体元红一师的一营,一左一右,突击队架起云梯,掩护队抱着一杆杆的钢枪,拎起一个个装满手雷的篮子,眼睛共同盯向那已经被硝烟和火光吞没的高大城墙,在等待着关键时刻的到来。

北门的炮声一起,已经潜伏到屏山半山腰的陈廷香精神一振,随着他的右手用力地一挥,十几个攀山高手迅速攀上面前近乎是绝壁的山崖,粗长的绳索被一条条的放下来。当陈廷香被捆在腰间的绳索拉上去的时候,他实实在在领会到了半年多来那枯燥乏味的练兵的重要性。不过,他现在没机会多想,脚刚落地,他就带着这些猛虎似的弟兄们扑向早已经选定好了的目标。

建筑于屏山上的城墙的确够高,原本就两丈多了,再借助山势,大部分的地方连沟壑带城墙,加起来四五丈也不止,真是可望而不可及。陈廷香选定的这个位置恰好是修建在一块儿岩石上的一段。其实,说是一段儿,也仅仅是在倾斜的山坡上凸显出来的只能够几个人立足的那么一点儿空间。

对于陈廷香和他的特务营弟兄们来说,有这一点儿就足够了。

两个士兵首先跳上岩石,两条钩索飞向城墙的垛口,跟着就是壁虎似的攀登。

二十几步外,敌楼上驻守的几十个清兵注意力都放在了北门的方向上,密集的炮声掩盖住了其它一切的声音,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下面的树林里、灌木丛中,竟会有着如此多的敌手。不能怪他们大意的,这里的确是太保险了,就不可能会有人打这里的主意。

“有东西!”一个怀里抱着杆火铳的清兵无意识地看见前面垛口上出现一条黑影儿,他带有疑惑地惊叫一声,同样也是下意识地胡乱打了一枪。

有些时候就是这样,真想瞄准了打的时候,未必能打到,偏偏是这盲目的一枪,却使第一个翻上城墙的红军勇士一头跌进了城内。

“什么东西?”敌楼的头目瞅了眼刚才放枪喊叫的清兵。

“这……”清兵向外一探头,他想看清楚再回答长官的话。

哗……一排密集的枪弹就在这个时候飞了上来。哐哐……接着就是几发掷弹筒的炮弹准确地落在了敌楼上。呼呼……又是一片的手榴弹蜂飞而至。

这个时候,北门方向传来了数十把军号吹响的冲锋号,跟着,那熟悉、令人激奋的军歌突然响起。

陈廷香脸上一热,感觉脑子也在充血,“弟兄们,趁清妖援兵未到,冲上去就是胜利!”他边喊边跺着脚,奶奶的,老子要还有两只手该多好!

“参谋长,放心吧!”特务营营长刘明远一个腾跃跳上岩石,一把推开正打算攀绳而上的一个士兵,嗖嗖地几下就上了城墙,他的身后,一个、两个、三个红军士兵紧跟而上,一条条的绳索顺墙而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兵上去,绳索越放越多……

北门外,在文工团奏响的军歌声中,在不绝于耳的冲锋号的伴随下,教导旅和红一师的两个营,呐喊着扑向硝烟弥漫的福州城。

这是一个奇特的景观,也只有林海丰能够导演的出来。军乐在反复,前面在冲杀,后面的预备队在用歌声发泄着自己无尽的战斗渴望,所有人都热血沸腾,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向前、向前、向前……

面对城下浪涌一样冲杀过来的红军将士,清军糊涂了。他们没见过这么不怕死的军队,没承受过这么残酷的打击,没听见过说是激扬,又带着凄厉的号角,更不知道世界上居然还会有这样雄壮的乐曲。

这是真正的战地交响乐,震撼了福州半个城。

多少年以后,当福州再不需要城墙来保护的时候,当预定的拆城方案第二天就要实施的时候,那些曾经当年聆听过这奇特声音的老居民们都说,就在这天的晚上,他们又听到了北门外、屏山上传来那激昂的乐曲和震撼的歌声,响了整整半夜。老人们说,北门两侧的城墙都是被红军年轻将士们的鲜血浸泡过的,有了灵气。后来,福州的城墙几乎都拆光了,惟独北门至望海楼段和内城没拆。北门至望海楼是纪念碑,内城早按照梁代大明宫的样式加以修复,是古色古香的福州大学的校园。

福州百姓最骄傲的事情不再是曾经打死过几十个倭寇,还有那城外的八十一堆(明朝被斩杀的倭寇坟墓),而是英勇的天朝红军半个时辰就突破了满清在福州的钢铁城防,飞跃屏山,使福州人民得以新生。

后来,一位雕塑家应市民的要求,要为解放了他们的红军塑像,塑谁呢?很多人说还是塑安王好,安王是战神,英俊潇洒,有他往屏山上一站,所有的歹人都害怕。

不过,最后塑出来的还是一个普通的红军骑士,坐下马奋踢飞腾,手中刀刺破云天。和一般的雕像不同,他是东西朝向耸立在屏山之颠的望海楼前。年轻英俊的红军骑士,面朝大海,紧绷的嘴角儿,隐隐的透露着一丝的笑。有人说那是一种善意的笑,看了就叫你心安。也有人说那笑里带有轻蔑。还有人说那是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豪迈。

更奇怪的是,细心的人可以看出来,这个骑士的马缰是缠在手臂上的,尽管他的左手是好好的。有人解释说马是骑兵的生命另外一半,这样才是真正体现了人马合一的最高境界。当然,也有人不这么认为。据说,雕塑家在创作这个雕像前,曾经翻阅了大量的天朝将帅的资料,并且认真品味过他们的照片。艺术嘛,总有其特殊的内涵,叫人们去揣度。

雕像的基座上铭刻着的,是这样几个红色的大字,“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后面的感叹号也是红的,象是一滴巨大的血滴。

那个年代的人们谁都知道,这是安王经常挂在嘴边儿上的话。

………【第二十四章“上什么轿?”王懿德狠狠地……】………

王懿德怎么也没有想到,结果竟然会是这样。

西城这里的一切都安置完了,他要去南门看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