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点了点头,而后对着身边的宦官一个眼色,那宦官很快地就明白过来,朝前走了几步,捏着细极了的嗓子喊道:
“宣商鞅觐见。”
宣召的声音一道一道地,传到了宫门外,商鞅整理了一番衣服,抬起脚不卑不亢地朝着大殿地方向走去。
良久,商鞅总算来到了大殿之上,嬴政细细打量着眼前的人。
看起来应该是已经到了不惑,但十分有精气神,丝毫不显老态。
“草民商鞅,叩见陛下。”商鞅丝毫没有小市民的扭捏,反而大大方方地对着嬴政行礼。
“免礼,听闻荣禄说,这变法的功劳全都在你?”嬴政看着商鞅,越看是越喜欢,于是点了点头,让他起身,并且问道。
“大将军言重了,商鞅不敢夸大,只是充当着幕僚,为大将军出谋划策。”商鞅回答。
“你们二人倒是都谦虚,既然如此,朕这赏赐,是赏还是不赏?”听了商鞅的回答,嬴政笑着说道。
“禀陛下,儿臣请求一个恩典,这变法还刚开始,需要先生的地方还多,不如封赏先生官职,以后变法也更方便。”
荣禄适时地在一旁开口说道。
即便荣禄不提,嬴政也会将商鞅留为己用。
“荣禄所言,正合朕的心意,不如就封先生为士大夫,以后专职变法一事。”嬴政想了想之后说道。
“儿臣附议,陛下英明。”荣禄一边说着,一边跪下,十分虔诚。
见状,朝堂之上其他的文武百官,也纷纷跪了下来,嘴里说着:“陛下英明,得此良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而商鞅也跪下,十分郑重地说道:“臣叩谢陛下。”
散朝之后,商鞅才是真正变法之人也传了出去,一时之间,除了让商鞅盛享美誉之外,还有就是荣禄也获得了一致地好评。
大家都在夸荣禄,慧眼识珠,为大秦挖掘了商鞅这样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夸他不好大喜功,这样大的功劳,他没有独自享受。
九州大地上,除了魏国,秦国如今正在变法,其他的几个国家,见他们变法之后,国家便的名副兵强,又是眼红又是着急,于是匆匆忙忙地派了细作前往两个国家。
只是,那些国家自知道要派细作来两国打探如何变法,却不似商鞅一般思考是否适合自己的国家,于是,赵国,楚国等国家,不仅没有享受到变法的红利,反而让自己的国库越来越空虚。
而这个时候,荣禄已经休养生息结束,变法让他富足了钱财,强大了兵力。
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