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奋斗在红楼人物介绍 > 第474部分(第2页)

第474部分(第2页)

以圣人的标准,华夷之辩,核心的判断标准是:礼法。

那么,什么样的礼法?放在圣人的时代,遵守周礼者,则为诸夏。而在我们此时,应该遵守什么礼法?

左传…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所以,我中土王朝,汉民,历来俱称华夏!

将评判标准,说的更简单些:说汉语,穿汉服,习汉俗!譬如我们的军礼:右衽之道,汉统至上。胡服左衽,即是蛮夷!”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文化传承高于血脉。我们讲血脉,同时亦注重文化传承,文化认同。蒙元伪儒许衡有一句话,流传的很广:夷狄入华夏者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

许衡的本意,是为蒙元统治中国张目。夷狄占据了中原,就可以统治中原。这是错误的!蒙元的君主、贵族,当然没有遵守华夏的礼法,当然不用适用:夷狄入华夏者华夏之。

但,这句话,去掉其糟粕,汲取精华:遵守华夏礼仪的,则为华夏。遵守夷狄礼法的,就是夷狄。

比如,一个认同美国文化的人,就算血管里留着汉家血脉,他算中国人?算华夏之民吗?当然不算!非我族类!

华夷之辩,争论不休。其中细微之处,论述起来非常的繁琐。甚至,每一个时代,标准都不同。比如,近代后,国家的概念,便逐渐高于民族!

贾环不可能在此时的演讲中,长篇大论,说明其中的细微之处,而径直给出了他的观点,简化后的评判标准:汉语,汉服,汉俗!胡服左衽,即是蛮夷!

满场寂静。不少人审视着四周的人群。这个标准,相当的清晰!

贾环申明华夷之辩,再宣布道:“自即日起,西域之地,凡我大周马蹄所至,枪炮之射程内,汉人不得为奴!违令者,籍没,下狱论罪。总督府稍后会贴出公文。”

敦煌城州学明伦堂前的广场上,瞬间,沸腾起来!

刚才贾环讲了很多句,但是加起来,都没有这一段话、法令,令人惊讶、震撼、振奋:汉儿不为奴!

广场上数百人举止各不一样。有的人神情振奋,高呼询问;有的人和周围人议论;有的人感慨难言。种种反应,不一而足。这所有的声音、情绪激发、汇聚起来,在此时,仿佛山呼海啸一般!

但,这是支持贾环的力量!

这是汉家儿郎的力量、意志!

伸威营游击杨纪看着这眼前沸腾的场景,再看向月台上,平稳站立的贾环,情绪复杂!

先厘清华夷之分,再定制度:汉儿不为奴。这完全激发了众人的情绪。他不知道别的人是怎么想的,但他手下京营的儿郎,必定会很欢迎这个法令!喜欢这位军需官!

杨纪心中轻轻的叹口气,下定决心。他之前还通过沈迁向贾环施压。然而此时,大势如此啊!等会聚会结束后,他要厚着脸皮,再找沈迁谈一谈。

文官的阵列中,前翰林院学士汪,看着侧前方两米开外,皱着眉头的西域左布政使韩伯安,微微一笑。再看向,月台上的贾环。难掩赞赏!

这真的是一个为大合唱那个面而生的人啊!

在这样敦煌文武齐聚的场合,驱逐苗骐,再宣布政令,一环连着一环。表现的极其精彩!换一个人来,同等条件下,能做到如此地步吗?未必啊!

自此,敦煌城中,对胡人怀柔的那一套舆论,怕是没有什么市场了!贾环不愧是操纵舆论的高手。

汉儿不为奴。这条法令的背后,细思起来,大有深意。当前,西域的权贵府中,谁不用奴仆?若是大周马蹄所至,不得用汉人,那么用谁呢?

胡儿!

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西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选择和贾环结盟,是绝佳的一步妙棋!而贾环的政敌,韩伯安,此刻估计就难受了。

月台上,贾环等了等,等着众人消化他所宣布的消息。他没有立即走下来,因为,他还要宣布一则法令。

第七百九十一章 贾环版的杀胡令

自贾环取得齐总督的支持,调兵打破胡商骨利的府邸,抓捕其归案,强行开团,不管副将苗骐是否为骨利发声,贾环都有把握消弭其在军中的影响力。

当然,斗争的手段、方式和现在会不同!

八月二十三日万抓捕骨利后,事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个变化,并非指贾环所承担的压力、恶毒的骂语。

而是,杨渭、秦弘图的到来。接着几日,骨利招供,查出拔野古部的说客。并知悉,吐谷浑部的想法:欲叛,占据敦煌。

这让贾环改变了计划和斗争方式,至有今日的聚会!

这是一个很激进、大胆的方案!因为,如果在公开的场合,和苗骐交锋,说错话,或者失败,局势都将无可挽回。但,同样的,如果成功,所造成的影响和效果,将迅速的传遍敦煌,震动人们的思想。

贾环要将轰动性的法令,聚在一起宣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