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张安博叫贾环到他的书房中。张承剑泡了茶送进来,关上窗户阻隔窗外的寒风。又点了炭盆,让布置的文雅的书房中变得暖和起来。
张安博峨冠博带,形容清,叹口气,道:“子玉此去京城,一路顺风。明年的春闱大比,定要取得好名次。国朝虽然不讲出身,但高名次的进士日后的仕途会轻省些。子玉争取成为翰林、庶吉士,最不济也要成为御史、给事中。”
虽然贾环耽搁了这两个月,但他看过贾环最近的卷子,中进士不会有问题。关键是名次。要取中前十,恐怕需要一定的运气。
贾环行礼道:“弟子谨记。”
张安博捻须一笑,打趣道:“我要你谨记的可不是这件事。唉,算了,不说了。你去吧,我在金陵无须牵挂。国子监的改革我会推行下去。”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但是他这个弟子恐怕难以做到。他为人宽厚,不拘细节。倒不会因此而教训贾环。
贾环老脸一红。他知道山长要说什么。
“山长,珍重!”
贾环再拜而别,辞别长者。这一去,再见山长就不知道是那一年。希望,他回京之后,不会失败。(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五章 将要离去。
冬夜里寒意凛然。北风唿号。
郑国公邓鸿与手下的将校饮酒回来,在摇晃的马车中微微沉思着。他刚得到确切的消息:贾环要离开金陵了。
对这个少年,他心情很有些复杂。当然,关系、立场是敌对,这确凿无疑。
他前些时日请钦差宁儒吃过酒,宁儒指点了他几句,让他在这场汹涌的金陵粮案风暴中脱身。付出的代价,不足为外人道。在属下面前,他永远都是胸有成竹的模样。但实际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而今,这个搅动、主导金陵风云的少年,终于是要离开了。
他心中一松,似乎有一头勐虎即将离去。
…
夜色之中,冷清的甄家门前,一辆马车缓缓的驶入。片刻后,仆人们将喝的有些飘的甄礼送到垂花门中,有仆妇接着送往内院。
回到家中,甄礼心神放松,破口大骂道:“麻痹的,一群龟孙子,就想着讹诈我们家。都是些什么几把玩意。”
卧室内,甄礼的妻子许氏正在三姑娘甄闲聊,见状忙从丫鬟、婆子手中接过丈夫。低头垂泪,服侍着丈夫安睡。
一旁的甄心中涌起凄苦的情绪。
家中的情况不大好。背负了200万两银子的巨额债务。上下压力极大,连宝二哥都变得严肃了些。大哥正在变卖家产,但往往数千两银子的古玩、字画,只能变卖数百两。
这一切,都是那个即将离开金陵的少年所赐。
淮扬巡抚沙胜上书朝廷甄家参与郑家贩运私盐,证据确凿的事情已经传到江南。而查抄郑家的首倡者就是贾环。
甄在想:她现在再见到那个少年,还能保证像第一次见到他时的那样问他吗?
她当日在米行大街上的惋惜、悲叹很有些无所谓。他,是最后的赢家。
而甄家没落了。
…
夜里的秦淮河上依旧是歌舞升平,灯红酒绿。只是,金陵的风云变幻,秦淮河上的过客匆匆。陈家、甄家的少爷、公子们都已经是烟消云散。
秦淮河南岸珠市云烟院中,箫声悠悠,如泣如诉。常来的熟客们便知道这是江南名妓刘如烟在吹箫。技艺高超。
云烟院内的一处阁楼二楼中,刘如烟专注着的吹着竖萧。身姿婀娜修长。
身后,云烟院的粟妈妈絮絮叨叨的道:“女儿啊,妈妈当日也是被甄大少逼的无奈啊。你和贾三爷有旧,去求求他,我们娘俩的日子不好过些?”
刘如烟没有说话。她的好姐妹苏诗诗当日给赶出云烟院。她亦是无法。如今,贾先生的老师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