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高郎弓着背在美貌的小妾的服侍下在书房里喝着参茶。明天金陵的文武官员都要去城外迎接朝廷派来的钦差。他需要静一静。
陈子真从门外进来。脸上愁容不展。
陈高郎微微皱眉,挥挥手让小妾退下,缓缓的问道:“子真,什么事情?”
陈子真苦笑着道:“父亲,我心里没底。”南京户部粮案…。今年淮南一场大水,将粮案暴露出来。陈家骑虎难下,只能选择将责任推给卫弘。
卫弘压下倒卖粮食案,只是暂时的。他的本意是想要当能臣,做出政绩。没有人会天真的以为他不上报给朝廷知道。
而现在天子派出与贾环交好的宁龙江来查案。这对陈家是很不利的。谁都知道贾环对陈家有怨气。他心中实在没有把握。
陈高郎不悦的道:“我平日里是怎么教你们兄弟的?每临大事有静气。”又透了底,“我早就写信给谢大学士说明金陵这里的情况。不用担心。”
卫弘的后台是刘大学士。而他与谢大学士交好。
陈子真微怔,他没想到父亲早有准备。心里顿时放下心来,道:“父亲教训的是。儿子关心则乱,少了几分定力。”
…
二十七日的夜晚,金陵城中显得有些躁动。随着钦差即将抵达,有些人感到了害怕。
扬州那边的消息早就传回来。宁翰林在扬州宣布了天子的旨意,支持沙胜查抄大盐商郑家,并同意了巡抚衙门对郑家的处理意见:男子流放琼州。女子籍没教坊司。
杀气腾腾。谁知道宁翰林带着什么样的旨意而来?查倒卖粮食案又要查到什么样的程度?
同时,也有一些人很淡然、镇定。明天就是各自掀开一些底牌的时候。朝廷不可能会在明天宣布处理结果,多半是授权给宁翰林的旨意。宁翰林前来查案,金陵官场其实还有反应时间。
长夜渐渐的过去了。薄雾弥漫在金陵的大街小巷中。雄鸡在黎明时高歌。天际边泛着一尾鱼肚白。(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八章 第一封圣旨
初冬的清晨时分,薄雾在朝阳中慢慢的淡去。金陵仿佛从沉睡中缓缓的苏醒。
分布在金陵城内一座座华美的屋舍中,数百人各自在妻子、姬妾、丫鬟的服侍下梳理头发、洗脸、换上官服。外面奴仆、下人忙碌的准备着一辆辆的马车、小船。
朝廷的钦差翰林宁儒会在今天上午抵达金陵。
金陵城内的大小官员:六部尚书、侍郎、员外郎、左都御史、金陵知府、江宁知县等人,新任体仁院总裁(江南织造郎中),郑国公邓鸿、城内的致仕官员、士子都将前往城外的码头迎接。
早晨时,甄家中亦是一片忙碌。自甄应嘉前往广……东布政司上任后,家中大小事宜都有甄礼出面打理。甄礼除了在八月中秋之后推动了几条关于贾环吓破胆的流言。随后的利益、权力博弈,他都没法参与。甄家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金陵的权力舞台上了。甄礼、甄家上下明显感受到这种从高处跌落下来的差距。
充满富贵之气的卧室之中,甄礼张开双手,在明亮的玻璃镜子前由妻子许氏的服侍着穿衣。两名通房丫鬟在一旁捧着名贵的衣衫。
许氏轻声叮嘱道:“老爷外出,妾身惟愿平安无事。”昨天,她的小姑子三姑娘过来聊了一会。她深居大院之中,亦了解当前的形势有多么的危险。
和甄家关系密切的郑家被朝廷抄家了。
甄礼看着铜镜之中的自己,年近三十,依旧是眉清目朗,仪表出众。只是身上的风流倜傥的气质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沉郁、细微的谨慎。
此时,笑了下,有些内敛的苦涩,“你放心,不会有事的。朝廷的天使不过是宣布调查户部粮案的事宜。我们家没有参与粮食生意。”
许氏温婉的点点头。
甄礼又补充了一句,“如果真有事,京城那边应该会有消息传来。”他心里也觉得刚才那个理由无法说服自己。天使前来,焉知没有甄家的事?
许氏轻声嗯了一声。当今天子登基,家里的老太君在皇宫中的影响力已经消失。唯有大姑娘还在东宫中。若有事,应当有信传来。
…
郑国公府上,甄家的一幕幕也在上演。不过相比于甄家的沉郁暮气,郑国公府上要好很多。只是,下人们小心翼翼。谁都知道国公爷近日脾气不好。
管家将马车套好。邓鸿坐进马车中。马车随即启程。随从、护卫跟在四周。
邓鸿在马车中闭目沉思。
关于苏诗诗是宁龙江捧起来的消息,这两日在秦淮河上流传。据说是云烟院的名妓刘如烟说的。她与苏诗诗是好友。可靠性非常高。
又想起,贾环与宁龙江私交极好的传言。一时间,邓鸿的心头有些压力。金陵的粮案他确实参与了。万一给已经回到金陵的贾环进几句谗言…
他得做点事情。
…
随着日头越高。官员、缙绅、士子等人不断的汇聚在城外的外金川门码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