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
三呼万岁后。
文官武将,分别在两旁排列。
周易在文官群中,跟着喊万岁,不由得想起了前朝的一个笑话。
朱元璋起身草莽,做了皇帝之后,总觉得每次上朝时候,群臣“三呼万岁”的做法实在不着边际。
自古天子又哪有“万岁”的呢?
搞这套虚招子又有什么意思呢?
从秦始皇到大宋,又有皇帝,是几个能够长生的?
既然不能长生,那还在标语中加上这个六胜万岁,又是有什么用
朱元璋于是灵机一动:
“先呼‘愿君有道’,再呼‘天下和平’吧。”
文臣们一听,要改可以,但却是太白了些,又提议:
首呼“天辅有德”,二呼“海宇咸宁”,三呼“圣躬万福”。
朱元璋点了点头,准了。
可第二日早朝,却发现。
之前三呼“万岁”,一大屋子人,喊得整整齐齐的。
大家早晨上朝,扯着脖子一喊,精神啊!
可这“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却是喊得稀稀拉拉,不甚整齐。
甚至还有那老臣忘词,错词得。
按照这十二字核磁喊了没有半年。
朱元璋终于忍不了,换回了三呼“万岁”。
这故事虽然是个笑话,但周易却是有些笑不出来。
这是发生在洪武二年得事情。
若是发生在今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年。
朱元璋敢,谁喊得不整齐,就把谁脑袋砍了。
周易胡思乱想着,早朝便已经过去了一些。
兵部汇报完如今的后勤情况,户部汇报了一下赋税收入……
不一会儿,就把重要的几个问题,商讨清楚了。
最后朱元璋开启了自由麦,邀请群臣有什么问题,赶紧提出来,大家一起商量着办。
周易首先出列,手中拿着一个写满了两个计划的逐渐,举起来。宣读了大致内容。
周易最后两句如是说:
“国之大事,莫过于教化百姓。
报纸是传播媒介,报纸上印刷着陛下的教导,可以远隔千里,教化百姓!
教育是千年大计,只有接受了教化的百姓,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大明朝百姓!“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