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之熙本在金陵开着加工厂,做的全是外贸订单,不想上半年的时候一个不察,被一群老千打着外贸公司的名义,一纸合同坑了三十万。
这可是1991年的30万,直接把吴家工厂坑到破产了。更有金陵本地供应商见连续数月收不到货款,请了当地的讨债公司出面。
所谓的讨债公司,其实就是一群打着公司名义的混混。
吴之熙夫妇被人打得住了院,又花了万把块,工厂还被那群混混学着蛊惑仔的做法沷了红油漆,搞得人心惶惶根本无法正常运行。
这下墙倒众人推,各个还在观望中的供应商一涌而上,纷纷上门讨要货款。
若是工厂正常经营下去,无非过一两年苦日子,慢慢也能把窟窿填上,毕竟这年代外贸的利润是惊人的。
但是供应商哪敢拖下去,唯恐一个不察让吴家跑了,那可就损失大了去了。
因此吴家工厂外边日夜有人守着,而且讨债公司仍然没有放弃行动,导致工厂完全无法正常经营。
吴之熙被逼无奈,只得变卖工厂,又联系亲朋友好友四处借钱,好容易才把大部分欠款还上,又写了些欠条,这才提前一个月回家。
吴之熙回家后忙着四外奔波,要准备过年,要考虑明年的生意,要筹集点本金。
还要安抚跟着他提前回家的同村后辈,要拜访一些老朋友,忙得是不可开交。
吴祺仁考虑的却是,这一世,吴家又陷入困境了,自己赚钱的事迫在眉睫了。
前世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几年,家境一落千丈,从原来的富在深山有远亲,变成了门庭冷落车马稀。
只是前世自己因着年幼受宠,并不关心这些,所以只知家道中落,却并不知道起因为何。
子虚省历来商业发达,因此吴之熙改革开放之初就外出经商。
本地当过小贩,赣省办过学习班,鄂省开过酒楼,八闽做过包工头,申市开过纺织厂,金陵搞过生物公司。
反正在吴祺仁映像中,没有什么活是吴之熙不会干的。算是全国最早下海经商的一批人之一吧。
之所以这么早就下海,无非是因为子虚省七山二水一分田,靠田地里那点产出活不下去而已。
说起来子虚商人后来名震天下,未尝没有这个原因。
至于为什么做过这么多行业?纯属小农游击思想而已。
就跟股市上的散户一样,这只股票亏了就割肉换个股票,船小好调头嘛。
吴之熙和散户一样,改革开放初期是狠赚了些钱的,就像最早一批股民,都不少赚。
但是到九十年代初就不行了,当整个黄粱国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之后,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再兼年纪增长、思维僵化,就有点跟不上时代了,毕竟吴之熙两口子一个初中毕业,一个仅只小学毕业。
于是经营每况愈下,到1999年,家底已经亏空得一塌糊涂,负债累累不说,夫妻二人身体也是大不如前。
尤其是吴祺仁的母亲沈秋香,对,就是唐伯虎点秋香的那个秋香,原本身体就不好,经济条件一差,更是百病缠身。
幸亏吴之熙为人四海,早年间走南闯北,朋友遍天下,在众多亲朋好友帮助下,才得以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