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国公,根据调查得知,贝州一共有十三户人家养殖蜜蜂,另外,有一百七十人经常采摘野外蜂蜜,其中,有三户人家反馈,家里有人很久没回去了。”
“三户?”
“嗯。”张文彦沉重的点点头。
宋真再回想起,正大学堂那边交代的消息,最近时间,一共有六名学生没有返校,其中,都是清河崔氏女儿。
坏了,他们家里人都是吃屎的吗?人不见了这么久,为什么不报官?
等等,宋真突然联想起,也许她们的女儿失踪了,家里根本就不知道?
就像崔四娘,都消失了一个月,身为长兄的崔正经还蒙在鼓里。
正大学堂只负责教书,不负责你们这群学生的人身安全。
那里的学正,很少会主动联系学生家长的,毕竟古代车马慢,一来一回的不要浪费时间吗?
由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完整,许多学生来上几天便出去花天酒地了,所以学正是睁只眼闭只眼。
他们才懒得管那群纨绔子弟呢。
至于百姓家里的,有部分人出去打工,基本很少回来,父母对孩子是散养模式,我死了之后,你记得回来哭一哭就行。
又或者是,出意外不知道死在哪里,以古代的刑侦水平,根本查不到。
通过交流,宋真确定,百姓家里的失踪人口,只有两个女子,其他都是男子。
“你回去之后,记得把那两个女子的资料给我带过来,必须包含她们的身高。”
“是,雷国公。”
宋真送走张文彦后,亲自来到失踪的清河崔氏族人家里。
经过一番调查,结果差点没气死了他。
“什么?你居然是逃学的?”
“对啊,上学有什么意思?女子又不能科举,念四书五经的有何用处?”很难想象,这些话都是从年轻女子口中说出来。
所以有时候,你不能光是埋怨社会压迫,更多的是自甘堕落。
但是,宋真在整合资料的时候发现,崔正经一家,四娘和七娘是一起去正大学堂上学的。
问题是,四娘回到了学堂,可是七娘却不见了!
这条线索很快引起了宋真的注意!
。。。。。。
贝州胥吏依法将四娘崔正芙带回府衙,将由张文彦亲自审问。
“崔娘子,根据你兄长所述,当日,你是与崔七娘一起回去冀州的啊,那么,她现在人在哪里?”
崔正芙低着头,没人看得清她此刻的表情。
她小声回答道:“我与七妹在半路便分道扬镳了。”
“当真?”
“是的,绝无半点虚言!”
“你最好说的是实话,你可知,造假供是什么后果吗?”张文彦不疑有他,他让主簿将供词写好,丢给崔正芙签字画押。
这是宋真新提出的供词法规,每一个上府衙受过审讯之人,都要在上面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