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照着曹操。
这支军队,依旧保持着严整的阵列,前排士兵手持长盾,后排士兵紧握长矛,依旧令行禁止,但一种难以言喻的暮气,却如同无形的雾霭,笼罩在每一个方阵之上。
他们行进得很有章法,左右两翼相互掩护,前后队伍衔接紧密,却少了那股气吞山河的锐气,更像是机械的,本能的,在执行一个指令。
曹操的身影依旧挺拔,甲胄在稀薄的秋阳下反射着冷硬的光,甲胄上的鎏金纹饰虽然有些暗淡,但依旧能看出往日的华贵。
一切宛如旧日,一切也不同于旧日。
如果仔细查看,就会发现曹操在金冠之下的头发不仅是花白,而且有些稀疏。那曾经稳定的手,现在手背上的皮肤显得有些松垮。
深邃的眼窝下是难以掩饰的倦怠,黑色的眼袋下垂着,如同两道阴影,却又透着一种偏执。
他不再像官渡时那般挥斥方遒,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指挥若定,凭借着过人的智谋和勇气,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也不似登上丞相职位的那般意气风发,那时他率领大军,意图一统天下,满心都是志在必得的豪情。
此刻的他,更像一头被逼到悬崖边的头狼,沉默地审视着战场,每一次调度都透着孤注一掷的谨慎与狠戾。
曹操微微侧过头,对身旁的荀彧低声吩咐着什么。
荀彧恭敬地听着,不时点头回应,脸上满是凝重。
两个人的脸上,都没有胜利在握的轻松。
不管是曹操还是荀彧,都知道山东的元气早已在这连年征战中耗得七七八八,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粮食短缺,身后的土地和世家再也输不起一场大败。
此番兵出伊阙、太谷,与其说是进取,不如说是挣扎,是赌上最后本钱的奋力一搏,试图在这死局中,砸开一丝缝隙。
前方,雒阳的轮廓在地平线上渐渐清晰。
那座曾经象征着无上荣光的帝都,如今成为了一块鸡肋。
在雒阳城外好不容易修建,恢复的一些设施,如今被烧被抢了,如今就像是被杀戮后吞噬的三牲,只剩摆放在祭坛下焦黑的骨架,在秋风中呜咽。
好不容易重建的村庄集市,现在么,只剩下了满地的碎石瓦砾,残破木架。
那些往日挤满了人,售卖货物的棚子,建起来经过了三四个月,现如今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坍塌得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立柱矗立在废墟中,像是在无声地控诉着什么。
骠骑军的旗帜在雒阳城头飘扬。
城墙之下,四周挖着深深的壕沟,沟里布满了尖刺。
护城河边缘是加高的马墙。
城头上的弩车,投石车,参差陈列。
两军的斥候最先开始接敌。
弓弩离弦的尖啸骤然划破天空。
那尖啸声尖锐刺耳,让人听了不寒而栗。
短促的呼喊声伴随着兵刃的碰撞声,然后很快就会浇灌出一朵,或是几朵鲜艳的红莲之花。
小规模的碰撞在广阔的战场上爆发,
曹军的前锋嘶吼着冲向骠骑军的斥候,手中的兵器挥舞着,试图压迫这些斥候,争夺战场的视线。
骠骑军的斥候则是尽力游走抗衡,但是也难免会被曹军围堵追上。
血花飞溅,有的溅在士兵的铠甲上,有的落在地上,染红了脚下的土地,很快又被踩踏进了泥土深层,成为这一片大地未来的养分。
前锋斥候的战斗,进行得激烈而残酷。
士兵们的惨叫声、兵器的碰撞声、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悲壮的战歌,但奇怪的是,却缺乏一场决战应有的那种沸腾的热度。
仿佛厮杀的双方都明白,这并非高潮,而只是一个漫长悲剧的间章,正在按部就班地上演。
曹军的士兵们虽然奋勇向前,但眼神中却始终带着一丝疲惫和绝望;骠骑军的士兵们虽然顽强抵抗,但动作间却透着一种从容不迫,仿佛早已掌控了战局。
兵多的看不到希望,兵少的反而不觉得有什么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