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是赵煦亲眼所见。
那些在立储时,他被国婆婆抱着,亲眼目睹、亲耳所听的太皇太后和向太后之间的争执。
而有的,则是后来才得知的。
譬如,蔡确使其妻、母,入宫与向太后商议。
譬如,蔡确和章惇在都堂,对王珪的逼宫,所说的话:言之则是从,不言则谐死!
终于是逼着王珪说出了那句话:上自有子!
也譬如燕达在立储前,对向太后所表的态——万一事有不虞,丞相率百官,达率将校争之,有死无二。
而这些,他所不知道的,发生在暗处的刀光剑影,才是他上上辈子,被立为储君,能够顺利即位的根本原因。
不然,就以赵煦记忆中的那些片段来看。
以太皇太后的为人,以当初赵颢在禁中的种种行为和嚣张气焰。
他别说即位了。
能活着成年,都算是太皇太后爱孙心切,赵颢宅心仁厚了。
也正是因此。
蔡确、燕达,还有赵覠,都非死不可!
也必须死!
他们不死,太皇太后怎么安心?
他们不死,赵颢就要死全家!
高氏一族,即使不被族灭,也要全部流放岭南,甚至刺配沙门岛!
所以,车盖亭案是一定会发生的!
即使没有,也会有人炮制出其他类似的案子。
所以,才有蔡确被贬英州别驾、新州安置的事情。
所以,才会出现哪怕范纯仁、吕大防乃至于刘挚都吓得尿裤子去劝说。
而太皇太后却铁青着脸说出那句著名的——此山可移,此州不可移。
她就是要贬死蔡确——因为,蔡确在被贬后,一直在到处嚷嚷着元丰八年的事情。
蔡确不死,她心怎安?
……
脑海中回忆着这些事情,再看着面前,那伏地而拜的紫袍宰相。
赵煦在童贯的搀扶下,走下撵车,走到蔡确跟前。
“相公请起!”
他亲自上前,扶起了这位,对外廷而言,毁誉参半,甚至称得上是‘奸佞小人’,但于他而言,实在是忠的不能再忠的元辅宰相。
这个用命把他拱到了储君和天子宝座上的宰相。
蔡确诚惶诚恐,无比感动的在赵煦搀扶下站起身来。
然后,他看着这个依旧稚嫩,但已长高了许多,都快到他下巴处的少主,弓着身子说道:“官家圣节在即,却还亲临臣家,皇恩浩荡,实在是让臣感激涕零,不知如何报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