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情况比去年更加危急,而大誉也比去年更加不如,此时不南下,更待何时?
正因如此,才会有北辽可汗征发各部勇士,一齐南下大誉。
密州以北的草原上,旌旗随风摇摆,放眼望去几乎都看不到边界。
这是整个北辽能拿出来的几乎所有兵力了,洋洋十万骑兵齐聚草原,数十个部落首领聚在一团,居中之人正是北辽可汗!
“可汗,大誉北军主力正在集结赶来,东面青州已经空虚!”
耶律天聪听到这话嗯了一声,他扫视着草原上目不暇接的帐篷和骑兵,心中澎湃激昂。
“按照计划进行,此番我大辽举国而出,不灭大誉唯有死尔。”
随着耶律天聪大手一挥,亲随当即拱手退下,没过一会儿就有一队精骑扬长而去,方向则是正东。
那里,是北军驻防的另一处地方,青州!
天启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青州,涿县。
白沟河畔,一丛丛林木毗邻着河道而立,河道南岸更是有着一道土墙横贯东西。
河的北岸是北辽控制之下的燕云之地,而南岸则是大誉控制之下的青州地界。
自后晋石敬瑭献出燕云之地给北辽后,白沟河就成为了中原王朝与北辽的重要边境。
起初在大誉立国之时还曾发兵跨过白沟河试图收复燕云,但是在遭受了几次打败之后,尽管表面上大誉君臣还不愿承认他们失去了收复燕云的信心,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选择了在白沟河南岸构筑防线,以河流、树木、城墙组成防御北辽骑兵的阵地。
虽说这种小打小闹根本没法跟燕云之地的天险相比,但到底是聊胜于无,总归是有点作用的,特别是在大誉维持了相当一部分的军队在青密二州的边境时。
随着时间推移,内地的厢军逐渐腐化堕落,前线全靠北军来撑场面,万幸的是这些年北辽与大誉小摩擦不断,大的战争却是没再发生了,才让和平一直持续到今天。
长久的和平不仅使得厢军堕落,即使是以军纪严明受到大誉朝廷重视以为臂膀的北军,也变得不复往日骁勇,当然要是和厢军比那还算是强军的。
只是面对北辽军队时,出城迎战甚至是追击敌人到草原决战的场面已然成为历史,天启八年以来,无论西军还是北军,就都开始变得龟缩避战。
十年时间,足以改变许多事情了。
这一天的涿县,守城的北军士兵警惕归警惕,多少还是有些松懈的,这不矛盾,因为西边的密州已经传来战报,说是北辽可汗亲自带兵,整个北辽的大军都在,以至于青州的队伍都被调去了许多支援。
所以此刻的青州应当不会出现什么意外,至多至多会有些小股的北辽骑兵骚扰。
整个青州防线上留守的北军士兵基本都是如此想的,然而事与愿违。
当第一支北辽骑兵出现在白沟河对岸时,有北军士兵发现,但是没人在意,甚至没有上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当第二支北辽骑兵出现时,消息虽然被上报了,但是负责的军官并不敢轻举妄动。
到了北辽骑兵开始渡河,后方涌出更多的敌骑时,也许应该派人上前阻击,但敌强我弱,什么都做不了。
直到这伙北辽骑兵彻底渡过白沟河,整军列队之后,涿县的北军士兵才恍然大悟。
或许当初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已经为时已晚了。
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至少在送给常德元的战报上是这样写的。
“白沟河就这样让北辽过来了?”
南宫明不可置信的盯着那战报,他不敢相信这种事情会出现,要知道白沟河防线是没法跟燕云的天险相比,可那也是大誉构筑了上百年的。
整个防线也不漫长,不过四百里而已,依托河道水网以及密密麻麻的城池堡垒,就算是北辽的主力也别想短时间啃下来。
即使这里的北军被调走了不少,也不应该让一支北辽的小股部队如此轻易的渡过白沟河。
南宫明对此表示不理解,而常德元则是沉稳的多。
他望着地图思量了许久,半晌后冷静地说道:“调虎离山,但也不是这么简单,这支北辽轻骑不简单,能渡过白沟河也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