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个大儿子,之所以不得他喜欢,也是有不少原因在的。
仁义归仁义,厚道归厚道,却是个实在容易被亲情所累的,但凡身边人求个情,他怕是就能被糊弄过去。
比不上跟在他身边多年的高煦可靠。
高煦虽然做事鲁莽了些,但是有一点好,当断则断,不管干什么都果断。
只是,他大局观上去还是比不得太子,所以他才迟迟没有下定决心一定要立他。
朱高煦见亲爹不说话,但是眉宇之间却都是赞同之意,不禁更来劲儿了。
朱高煦再接再厉道:“再说了,你这边顾及娘的面子,怎么也不想想,娘要是真的知道十三叔的所作所为,又怎么可能会容他呢?”
朱高煦一边说一边在心里撇嘴。
他那个娘,眼里最容不得沙子了。
要不然也不能因为自己曾经想对老大下手这事儿记了他多年。
正这么想着,突然听到了推门声,徐皇后的声音也紧随而来。
“不错,这次高煦说得很不错。”
徐皇后眼神坚定明亮,看起来并没有被那些事情困扰住,她看向丈夫,语气坚决:“不必顾及我的颜面,按照国法,该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至于我那个妹妹……”
徐皇后舒缓了语气:“我了解她,她绝不会站在朱桂那边。”
她对自己的这个妹妹还是知道些的,性子清正,绝不会和奸人同流合污,如果朱桂的品行真的这么差,只怕她这些年也不好过。
她望向永乐帝,请求道:“只是她到底还是我的妹妹,还请陛下看在我的面子上,给她个恩典,叫她回京城来陪我吧。”
永乐帝笑着答应了,还很贴心的道:“朕记得你那个妹妹,膝下还有一个儿子,叫那个孩子一道回来吧。”
徐皇后笑着点了点头。
她还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之间,拯救了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
在原本的历史上,永乐五年她去世以后,因为娘家无人,她的妹妹和外甥,被宠妾灭妻的代王朱桂肆意打骂□□,甚至赶出了家门。
山高皇帝远,这些事情远在京城的永乐帝一无所知。
她的外甥性子急躁,又心疼母亲,多次指责父亲的无情,结果险些被残暴的朱桂直接打杀。
要不是他机灵,见势不妙,立即出逃求援,求助了当时对这些事情还全然不知的朱棣,他怕是真就要死了。
朱棣对妻子的这个外甥也算爱屋及乌,为他主持了公道,责骂了自己的亲弟弟。
只是,这个少年最后也还是在二十几岁那年就去世了,只留下自己的母
亲和两个幼子,在这艰难的世道中挣扎着求生。
而因为他敢以子告父,僭越礼法,他最后的谥号就成了“悼戾”。
未中早夭曰悼,前者还好,只能说是个平谥,但是后者……
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
一个妥妥的恶谥。
其因,也只是因为他忍无可忍,反抗了这个父亲。